首页 > 教育 > 快讯

专业不对口?HR总监给你来支招!

国际科学编辑 快讯 2021-06-06 10:00:31 0 研究生 本科生 专业 能力 跨专业

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和当初大学里学的专业不一样,大学白读了,真的是这样吗?

跨专业就业,通常是指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学习的专业匹配度较低的现象。

根据某知名网站的调查数据,认为工作与专业完全相关的毕业生仅有一成。这意味着,每十个毕业生里面只有一个有工作与专业“完全对口”的感觉,且这些专业往往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如医学。

而对于“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数据表明,约三成的本科生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这说明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次“跨专业”选择,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觉得当时的本科专业难以就业才选择的“跨专业”,如果毕业后再选择“跨专业就业”,的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基于二十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以及对校园招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持续关注,笔者希望通过解读几个研究生普遍困惑的问题,能够给在职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一些启发,从而更好地做好职业选择。

“跨专业就业”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还是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多数参考的是当时的就业热点或前一届学长学姐们就业的经验或教训,而四年或者三年以后这个专业会是什么样子,相信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给予主要参考意见的父母都很难预见,就像没有人会预见新冠疫情的突然来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等。

在VUCA(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变是唯一的不变。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相对的“滞后性”,决定了学生很难在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期间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在研究生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做科研,更难有闲暇时间去看看“外面的就业形势变化”,当毕业时,突然发现自己选的专业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抢手”,跨专业就业就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总之,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现象,研究生们大可不必为此困惑,或怀疑当初的选择。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很难在校园里紧紧跟上时代的变化,虽然教学课程也在更新,但社会发展更快速、更迅猛。

毫无疑问,企业更清楚这个现实,所以并不会太在意毕业生的专业研究方向以及学科成绩(当然,满目70 几分也实在难以说明你的刻苦)。毕业生往往会有这样的错觉,觉得企业很看重专业成绩,实质上企业据此更多是想探究求职者的“学习态度”,是“你怎么做到的”,而非“成绩怎样”。

相反,在保证顺利毕业的基础上,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是加分项,这会让企业认为你“对社会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快速融入职场。

适应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是职场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在招聘研究生时反复探究的重点。

企业选择研究生或本科生标准上有何不同

总体上来说,对于研究生,企业更注重专业,而对于本科生则更注重以个性为特征的综合实力。最后的决定因素则是薪资期望值。

譬如,一个普通的会计岗位,对于研究生,若专业不是金融类或经济类的(大类即可),仅仅凭会计师资格证很难入围。而对于一名本科生来说可能就有机会。若是两者薪资要求不相上下,本科生通常更有机会胜出(因为研究生会被默认为“低就”而跳槽风险较高)。

如果是“研究员”岗位,对研究生的专业对口要求会更高,而本科生,除非能够证明自己的论文及研究潜质或者给面试官“研究人员特质”的印象特别深,否则几乎很难有机会获得offer。

也就是说,企业在选择研究生时,专业、学校是是否录取的主要参考;而对于本科生来说,面试时呈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会更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比较善于表达、沟通和交际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offer(即便成绩不突出)。

那么在写简历时,研究生们需明确以下几点。

(1)如果想从事科研工作,申请相关岗位时要突出研发能力,多陈述课题成就是必要的。而且在面试时,面试官大多通过思维是否缜密、专业逻辑陈述是否清晰来判断应试者的研发能力。

(2)若不想从事科研工作,就不要大篇幅地写论文内容,而应多陈述一些与岗位相匹配的软实力,如实践活动心得、三年学习心得(结论是适合申请当前岗位),更有利于获得面试机会。多陈述论文成就只会给企业带来“你更适合科研工作”的错觉。

(3)只要通过了面试,薪酬期望就是最后能否获得offer 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科研岗位,薪酬期望值高了,企业会优先选择“更有名的学校”或“更有名的专业”的毕业生,如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行业要胜于综合类院校的毕业生,但如果要求太高,也会被舍弃。对于非科研岗位,薪酬期望值高了,企业可能更倾向于本科生。因为一旦研究生失去了专业上的优势,与本科生就是在一个层面上竞争,若薪资期望值差别不大或略高,企业还是会优先考虑研究生的,除非面试表现与岗位要求实在不相匹配。

跨专业就业,

本质上是求职观与企业选人标准上的脱节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择业更容易受到“专业”的界定和影响,特别是研究生当初在考研时,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甚至怀着“更容易就业”的心态,那么其心理落差可能会更大。只有正视了这个问题,及时调整一下求职预期,用“本科生”的心态去参与就业竞争,研究生学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势。

能力永远高于学历,是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如前所述,跨专业就业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求职观与企业选人标准上的脱节。即便是这样,也不应该成为某些研究生“随大流”“宅在家”的理由,只要明白了现象的根源所在,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努力,达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1)研究生竞争力在于“研究”。既然选择了深造,那就表现出对专业的“深度思考”能力,至少让面试官觉得你除了学位,三年之内还是有一些能力提升的,特别是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对自己的认知等,这些能力未必一定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获得,广泛地涉猎、拓宽知识面的意识更重要,各种自媒体、朋友圈中的视频、点评,足以让每个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是空话,真正的学霸向来知识面非常宽泛,是“一专多能”的素质模型。

(2)若没“研究”,就当自己是本科生吧。若当初读研真的只是为了提升学历,而非热爱专业,那就坦率地承认。专业、学校已经决定了你在就业中的定位,接下来,就看你能否以谦恭而非高傲,以务实而非想象的姿态,与本科生们比拼“面试表现”,只要不是太差,“研究生学历”就能发挥其高学历的作用。

综上,研究生们由于多经过了“三年”的深造,在就业时能力上应该更优于本科生。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和“成熟的思维”两个方面,即要么证明自己科研厉害,要么证明自己在三年的学习中,以价值观、生活观、世界观为核心的“求职观”并不亚于已经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如此,方能无惧“跨专业就业”。

内容 | 《中国研究生》杂志5月刊文章《研究生如何面对“跨专业就业”》

作者 | 郭孝玉(飞潮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监)

图片 | 网络,可侵删

编辑 | 马亚男

责编 | 雅琨

声明:本文整理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14fbd8ae2762b79a054f12e6a944d2c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