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快讯

新高考“五大挑战”,这所学校以“五个融合”发力改革深水区|头条

新校长 快讯 2021-08-30 07:00:41 0 课程 学生 学校 腾讯 明德

基础教育领域,一种新的秩序正在成型。高考“指挥棒”的转向,正带来一场从招生制度到学校形态、育人方式的划时代变革。

新高考切口宽、涉及要素多,牵一发而动全局,进一步都需要系统。学校应对的难点在于,如何拨开重重迷雾,从诸要素和细节中找到破局力量,挺进改革腹地,避免“新瓶装旧酒”。

新高考只是桥梁,不是目的。这要求学校要从改革的诉求出发,思考一系列核心问题:

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更能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

什么样的学生发展指导,更利于学生发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什么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

什么样的机制,更能推动教师转型,跟上改革步伐?

什么样的管理,更能保障改革落地?

……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学习惯,已经难以踩准新高考的节拍。只有形成改革全景图,实现理念、制度、资源等系统性突破和升维,才能真正推动教育转型,重建秩序和生态。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从课程建设、教师管理、学生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全面发力,用“五个融合”打造了适应新高考的学校新样态。

新高考扩大了学生在课程上的选择性,倒逼学校构建丰富的课程。明德校长鲁江认为,课程改革不是比拼课程数量,甚至走向“课程大跃进”。老师和学生的精力有限,上太多课程不现实。

因此,课程不但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还要提供“更精准的选择”,让丰富的课程有效抵达每一个学生。

明德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结性,系统整合课程,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同时注重“做减法”,体现针对性,让高选择性的课程与个性化发展相得益彰。

系统整合,形成“1+N”谱系

学校课程总量近400门,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特需型课程三类。

基础型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全体学生必修;拓展型课程体现学校特色,是基于学科的延伸和加强,主要是开阔视野,强化能力;特需型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或生成,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由学生自主选修。

这三类课程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通过形成课程谱系来进行系统性地整合融通。

所谓“谱系”,指的是课程并非“点状”,也非单一“线性”,而是多维并举,相互网状交融、动态发展,并重视科目之间和科目内外的统整。

具体而言,横向上,三类课程细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道德与伦理、实践与创新八大学习领域。

纵向上,建立“1+N”课程群。“1”是指国家必修课程,“+”是指课程变革中承前与纳新的动力,以及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课程张力,“N”是指拓展课程、特需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等多元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

同时,“1”围绕基础课程,聚焦的是学科核心素养,“+N”则是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师生发展融为一体,逐步进入课程发展与文化创生阶段。

这样的统整,实现了从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到面向分层、开阔视野,再到面向个体、丰富个性的课程联结。

聚焦素养,追求“减法的艺术”

为了避免杂乱无章,课程建设还要强调精准与聚焦,追求“减法的艺术”。

一方面,针对课程本身,不过度追求量,而是始终聚焦核心素养来设计。

以语文学科为例,在设计“1+N”课程群的时候,老师们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头脑风暴。经讨论认为,一个语文素养很高的人,应该有一些外显的能力和素养,如:有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能写一手好字,以及有丰富的阅读量。

围绕这四种能力和素养,学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设了不同层次的朗诵课、演讲课、辩论课、写作课、书法课、中华文脉课等拓展型课程。

同时,这些语文素养,除了落地课程,还应用到日常的学校活动场景中。

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过去是全体师生一起集会,现在改为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智能直播系统分班级、分年级、分学部举行。这样,节省的时间就能实现让每个班安排两名学生进行发言,每周全校有210名学生演讲。经过长期的锻炼,面对高考作文的演讲稿写作,自然不在话下。

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而言,课程始终聚焦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上。学校的特需课程体系,就是自主多元的个性化学习平台。

比如,学校成为深圳首家“湿地学校”后,便开设了海绵城市和湿地研究的相关拓展课。而那些希望对海绵城市或者湿地研究深入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特需课程,实现自主性学习。

比如赵鹤至同学,他对城市生态建设思考颇多。在经历一次深圳暴雨后,他想到如何改善社区治理,推动全社会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为此,他实地调研了5个社区公园,花了许多时间查找关于生物净化、透水路面砖、植草沟、雨水花园、地下蓄水池等大量资料,完成了《福田区中康社区公园的多功能设想》课题。他提出,以社区公园为节点,建立海绵城市网络、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网络和青少年运动场地网络。

后来,福田区人大代表以他的小课题为基础提出的建议,成为2020年福田区两会重点建议,并由福田区领导领衔督办。

申报课题并不是目的,学生独立完成课题项目的过程,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锻炼。这种基于学生兴趣和社会问题的锻炼,让学生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培养核心优势,在自主成长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高考的落地,教师转型是关键。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从教师到导师,涉及观念转变、知识储备和专业提升,如何保障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生长力?

在教师引进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体制优势,实行去编化管理,自主招聘教师,打破师范院校限制和行业限制,从源头上促进形成教师跨界的局面;在教师管理方面,学校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管理机制,为教师转型打造成长引擎。

砍掉编制,教师跨界成为常态

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出别样的活力和气象,他们有来自师范院校科班出身的优秀毕业生,也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比如:通信工程师、基金公司经理、空姐、银行营业部经理、培训机构金牌教练、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

因为“不拘一格用人”,也就有了“不拘一格育人”。

陈梦源曾经是一名通信工程师,后来在明德圆了当老师的梦想。

对于转行当老师,他一度并不乐观,因为很多学校对专业有着严格限制。是学校的创新人才机制,让他的梦想成为现实。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有着鲜明的工程师烙印。

第一,他注重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与他过去那段通信工程师的经历有关。他不会单纯从数学的角度讲数学,也不会局限于教科书。这契合了近年来新高考题目的变化,即呈现出场景化、重应用的特点,更注重考查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第二,他会将积累的工作经验,迁移应用于学校的场景。例如,在多年项目管理经验的加持下,他练就了一项本领:不用借助智慧平台,就能通过各种日常数据看清学生学习的走向变化。

第三,他会积极探索教育和技术的融合,比如专注于微课的研发和录制。他在B站上已是一名“网红老师”,微课点击量已经突破六十多万。

第四,作为一名导师,他的职业履历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也起着参考价值;同时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他也会留意哪些学生具备工程师的素质,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方向。

可见,多元的教师队伍,把世界带进了校园,因为他们的职业历程、人生经验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而跨界融合的教师团队,促进了课程无边界、学习无边界、视野无边界。

制度牵引,系统成就老师

当然,聘用只是开始,教师进到学校后要持续呈现活力和气象,就要发挥制度的导向和牵引作用。学校依托腾讯管理团队及技术团队,积极引入腾讯全球领先的管理体系,以系统的力量成就每一位老师。

1. 薪酬激励制度

学校经费来源多元,工资总量高于同类公立学校的20%。同时在腾讯薪酬团队的指导下,制定了科学的薪酬方案,教师薪酬中固定工资占比60%,绩效工资占比40%,促进人人争做班主任,人人争着多上课,人人争着课程开发。

2. 职称评审制度

根据教师年龄构成及职称结构,制定了未来十年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动态增长计划”,每年自主开展职称评聘,打通教师的专业发展通道,让教师安心从教,激发了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 绩效考核制度

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360°绩效考核”,考核内容覆盖教育教学成果、上级评价、同行评价、家长或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评价后发放绩效奖,形成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 卓越教师阶梯成长工程

打破教师职业倦怠,推动年轻教师、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新高考让学生课表与培养目标不再是千人一面、整齐划一,而应更多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

明德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着手,不断充实和丰富学生发展指导的内涵,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处理好自身潜能、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个性化发展指导

学校开校以来,便实施小班制、分层制、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和学分制。面对新高考“3+1+2”选科模式,学校开足了12个组合,满足学生的选择。在高一下期中考试后,学生将开始面对高考科目的选择。

选科实行导师“一人一案”制度,导师和学生、家长一起,综合学业成绩、学生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志趣和特长的科目。

这种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还贯穿在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按照“高中三年一盘棋”策略,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高一的定位是“适应与规划”,在生活上,指导学生适应高中生活,比如全住宿的环境;在学业上,指导学生适应认知难度的骤变,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以及面对新高考的合理选科。

高二的定位是“精准与发展”,指导学生在丰富的拓展课程体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形成自己的课程规划、学习计划,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高三的定位是“冲刺与精准备考”,在精细管理中,适当留白,营造客观民主的环境,给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做到精准备考、智慧备考、理性备考。

社会性发展指导

如果说个性发展指导是基于高考选科和高中课程计划的学生发展指导,社会性发展指导则是聚焦社会真实情景的学生发展指导,拓宽职业与行业视野,

所谓的社会性,一方面是让社会的知识涌入校园。

学校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和行业专家,成为“无校籍老师”,就个人所熟悉的行业领域、行业现状及前沿动态等内容开设“明德大讲坛”系列讲座和课程。比如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开设投资理财和金融常识课,律师开设法律常识课,公务员讲解政府治理,外科医生科普紧急救护常识,等等。

如此,增进了学生对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发展路径的深入了解,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定位能力、抉择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未来铺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入社会,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自我。

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会考察课程,把世界当作学生的教科书,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农村、高校、科研院所。比如,走进香蜜湖街道办、南山区人民法院、华大基因、腾讯、南方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等,让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让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

正是社会考察课程照亮缪中翔的前行之路。在读高二的他,对于明年的高考坚定不已:他要报考南方科技大学,学习仿生学。

高一的时候,他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腾讯总部,了解腾讯发展史和当下前沿科技发明,在腾讯工程师的课上学会了编程。后来,他又参观了南方科技大学,感受了创新型大学的学术魅力。

这趟互联网企业和科技院校体验之旅,让缪中翔内心的种子开始发芽。高二选科,他坚定地选择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在基础学科之外,他还选修了器官移植和生殖健康等拓展课,进一步开阔眼界。学习过程中,无论有收获还是困惑,他都会积极与自己的导师沟通。

综合学科优势和兴趣爱好,缪中翔定下了报考南方科技大学仿生学专业这一目标,也密切关注着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他介绍,在仿生学领域,他最喜欢将机械跟人体结合在一起的电子文身。电子文身现在还处在理论研究和发展初期,但是在医疗系统、虚拟现实和可穿戴机器人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未来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高考促进了从“应试教育”到“自主创新”的思维转变,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和素养本位的理念转变。

能力和素养,正是明德培养创新人才的抓手。基于此,学校广泛链接社会资源,打通办学边界,让学生从知识、书本、教材走向生活、社会和世界。

资源链接,共建跨学科实验室

近两年,鲁江走访了在深圳的几十家头部企业,包括腾讯、华为、大疆、比亚迪、华大基因等,以及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珠宝首饰设计师协会等本地资源,邀请他们来校共建跨学科的各类创新实验室,开发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场景,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在知行楼已经建成六大主题开放式学习空间,如智能制造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互联网创新空间、艺术创意空间、人文阅读空间、四季大厅,并在六大空间内布局了16个创新实验室。

陶冶老师是香港大学博士,也是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负责人。他介绍,学校购置了一台纳米级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希望通过先进的设备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寻找和记录新数据的途径,有了新数据,就可以启迪新问题和新方法的产生。

据了解,这台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让学生看到纳米级的微观世界。例如,电子显微镜下的头发,其实是呈有规律的鳞片状,而通过不同程度损伤的鳞片,就可以看出头发的不同健康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研究力。

当然,设备只是基础,课程才是创新实验室的“内容与灵魂”。

以二楼智能制造空间为例,这里包括了航天航空、仿生机械、汽车工程和智能制造四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课程都围绕不同学段贯通展开,每一门课程会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英语、美术中的几门学科的跨学科学习。

课程内容创新与产业结合,十二年国家学科框架标准与创新科技结合,深圳特色科技元素与教学体系融合,正是学校创新实验室的特色。

科技视角,锻造时代素养

互联网时代,学习机器的语言,了解机器的逻辑,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从2018年起,学校与腾讯青少年科技学院展开合作,对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编程教育,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编程课总负责人、腾讯青少年科技学院总监凌云介绍,学校的编程教育主要分为三种学习方式:一是扎根明德、长期开展的校本课程,涵盖图形化编程、艺术编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游戏设计、3D图形编程等内容;二是腾讯科技营地,每逢寒暑假以及明德科技节,初一和高一的学生会到腾讯总部和教育基地进行学习;三是组织学生参与编程类赛事。

同时,针对不同学段,编程教育有着不同侧重点。

小学阶段——从图形化编程开始,打开视野,激发兴趣。在不断试错中训练逻辑思维,奠定跟机器对话的语言基础。

初中阶段——侧重培养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学会理解问题,并通过整合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孩子们知道,编程只是思想的路径。

高中阶段——提供资源和平台,帮助学生实现创意;引入职业先修理念,将互联网渗透下的各行各业融入编程教学,帮助他们对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有清晰的认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编程课程只是为了培养将来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科技元素只是提供路径、平台和视角,绝不是学习本身。

新高考是系统性改革,涉及到学校各个环节,从排课到走班管理,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总会出现力有不逮的地方。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

明德的破解之道,是利用技术赋能。何为赋能?鲁江认为就是技术“赋学校所不能”,在学校管理的多个痛点着力,构建各种智能化平台,破解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让工作变得更加简约、智能和高效。

从场景出发,打造六大智能系统

学校在办学之初,便定下了“成为一所具有鲜明互联网特色和优势的基础教育改革标杆学校”这一目标。为此,学校成立了互联网创新中心,积极引进腾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由学校骨干教师和腾讯IT精英联合攻关。

每周,校长助理兼创新中心主任钟小其都会邀请腾讯云、腾讯教育创想中心的技术顾问,或者市场上的教育科技公司,共同研讨互联网科技在基础教育的应用实践,比如了解教育产品的更新迭代情况,以及哪些产品适合明德的应用场景。

钟小其介绍,学校在“AI+教育”方面主要有三种应用场景。

一是促进学校管理转型,包括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二是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评价等领域,撬动教与学的变革;三是推动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三种场景,针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的关键环节,明德搭建了六大智能系统:智能校务系统、智能采购系统、智能教务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智能学习系统、智能沟通系统。

比如,智能校务系统能实现智能办文、智能监控、智能门禁、周工作安排等,智能教务系统能实现智能课表、智能排课、考试管理、智能听课等,智能教学系统能实现智能备课、智能上课、智能作业、智能考试、智能评价等,智能学习系统包括海豚学院自主学习平台、企鹅智笔随堂测试等。

用平台思维,建设数字孪生校园

不难发现,六大智能系统的落地,需要各类技术和产品。这方面,学校所依托的腾讯技术优势便体现出来。

首先,面对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个性化需求,腾讯利用其领先的技术和成熟的产品给予强大支持。

比如,为加强教室或功能室空调、电教设备的管理,学校借力腾讯的物联网技术,将所有教室的灯具及电教设备联网,然后根据各教室和班级的作息时间和课表,设定自动开关时间,把所有的遥控器收掉,实现了校园设施设备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有效解决了电器设备经常不关的现象。一个用传统管理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其次,面对市场上已有的适合学校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科技产品,又依托腾讯的平台,汇集产品,开放接口,打通数据,避免了信息孤岛难题。

更关键的是,学校是基于企业微信和智慧校园平台,连接众多产品,解决统一登录问题。也就是说,学校师生只需要在手机上就可以处理排课选课、文件传输、采购审批、自主学习等事务,极为便捷。手机便成为一个掌上的“数字孪生校园”,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来源| 2021年第8期新校长杂志《新高考 深影响》封面缩写

责编| 沧月

排版| Maggie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32e29cc9bf4d3486c764ca99cc43b3c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