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快讯

研究医学史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将来|程之范教授百岁诞辰纪念

Scientists 快讯 2022-02-14 18:00:00 0 医学史 史学 医学 教授 北京大学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科技历史人文工程。10余年来,已有五百多位老科学家接受采集,全国上百家单位投入采集工作,累计获得实物原件141301件、数字化资料338963件,音频资料556063分钟、视频资料468985分钟,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以及从事中国现当代科学史和科技人物研究、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系根据“采集工程”历史资料整理而成,在“中国科学家”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以飨读者。

他从事医学史教学和研究70余载,是中国当代医学史领域的先驱者;为北京大学医史学科发展呕心沥血,是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创建者、北京大学医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创建者。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医史学家、医史教育家程之范教授。

2月14日,是程之范教授百岁诞辰,谨以此文表达缅怀与致敬。

程之范教授80岁留影

喜文从医 专攻医学史

1922年2月14日,程之范出生于河北保定。程之范的两位曾祖父是清代的文秀才和武秀才,两人在当地颇有名气,保定城内原来有一条“文武胡同”就是以他曾祖父名字命名的。

初中时,程之范的历史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程之范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是在这期间培养起来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保定失守,年仅15的程之范被迫中断学业,携全家老小踏上逃亡之路。一家人先后辗转河南郑州、开封等地,最终因战乱不得已又重返沦陷区保定。

流亡生活十分艰苦,程之范和弟弟还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兄弟两人的患病经历,以及家族长辈的短寿事实,让程之范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弃文从医”。

程之范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毕业前夕,有幸听到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给学生们做的一次题为“伟大的医学家巴斯德”的学术报告。这是程之范第一次听到有关医学史内容的报告。

1948年,程之范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史学科实习,当时的学科负责人是中国医史学科先驱者李涛教授。

李涛教授了解到程之范的情况后,特意叮嘱他:“如果想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西方医学的发展,医史学科是最好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程之范下定决心,另辟蹊径,放弃做临床医生的职业道路,选择了并不被很多人知晓的医学史专业。

1950年,程之范毕业并留校工作,任医史学科助教,开始医学史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先后发表《印度古代医学简介》《关于肾脏炎的历史》《肺炎的历史》等多篇医学史论文。

教学相长 播医史星火

程之范曾说:“无论在中医院校还是在西医院校,多数学校的医史课程并不受学生重视。如何讲好医学史课程,是对医学史教师的严峻考验。”

1955年,他在《光明日报》发表《医学史课程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任务和一些有关问题》,引起学界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史教学工作。

1956年,程之范参加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并在大会上做了“梅毒病历史”的报告。

20世纪50年代,程之范专程到北京大学进修哲学史,亲自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课程,并被冯友兰先生夸赞:“你是第一个听我讲课的医学生”。

20世纪60年代,程之范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跟随老中医崔绍缙学习中医理论并开展中医实践。程之范说:“虽然我在上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西医学,但却用自身的经历了解到祖国传统医学的真谛。”

他在北大医院中医科学习和工作了八年,还独立出中医门诊,因为效果不错,很多病人长期找他看病,程之范也在实践中提高了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他先后发表《作为配方原则的君臣佐使》《正确接受祖国医学遗产》《发扬祖国历代医学家的医学道德》《余云岫对待中医学术的错误观点》等十多篇文章,对中医药精华进行阐释,为其医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坚固的中医学基础。

20世纪70年代,北京医学院医史教研室恢复,程之范返回医学院。他积极编写医学史著作和专业教材,与兄弟单位联手,开展医学史师资培训,为全国各地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讲授世界医学史课程,出版教材《世界医学史纲要》,将医学史的星星之火推广到更多的高校和科研单位。

1986年程之范教授应邀在上海医科大学做医学史学术报告

作为一名医学史教师,程之范以教学相长为使命,“为了教学要搞好科研,做好科研是要推动教学”。

他的课既是医学史专业课,也是思想德育课。程之范认为,使学生了解医学的发展规律,不仅要传授医学史知识,还要传播医学人文思想。

“我们欢迎这样的老师”,这句话在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系、口腔医学系、预防医学系等学生中广为流传。

20世纪80年代,在程之范的努力下,医史教研室获得批准,成为医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后来,他又为医学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积极奔走,使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全国西医院校中唯一的医学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年程之范教授培养的首位医学史硕士研究生吴婷婷毕业答辩会(前排从右至左依次为:张慰丰、程之范、徐天民、李经纬、虞孝国、宋之琪、杨大伟;后排从右至左依次为:邵丹、不详、薛福林、吴婷婷、黎云、尹银亮)

20世纪90年代初,70多岁的程之范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讲课使用“大字报”,把授课提纲写在一米见方的大白纸上,配合使用教学幻灯片,加之自身丰富的学识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学生们能够轻松牢记授课的内容。在电脑尚未在国内普及的年代,程之范采用的这套教学方法颇受学生欢迎。

通过历史 更好地了解未来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程之范认为,研究医学史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将来,通过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并预测将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医学史研究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是历史史实的考释和描述;中层次是将史实联系、分析和归纳;高层次是用哲学分析史学。

他身体力行,不仅自己如此研究,还带领医学史队伍不断地向医学史研究的高层次目标努力。

1981年程之范(左)在日本参加学术活动期间与日本著名科学史家薮内清先生交谈后合影

为了让国内学者了解世界医学的发展,程之范积极组织开展了翻译西方医学史著作的工作。他审阅的彼得罗夫著《世界医学史》中文译本于1957年出版;主持翻译的意大利医史学家卡斯蒂廖尼原著的百万字医学史巨著,先后多次被再版印刷。

程之范、甄橙主译的《医学史》

程之范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李经纬研究员等医史专家积极行动,为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复会和《中华医史杂志》复刊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帮助下,将一些医史学者调回北京,挽救了为数不多的医学史人才,形成了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北京医科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两个核心的医学史科研中心。

程之范教授长期担任《中华医史杂志》总编辑

2003年SARS疫情暴发初期,在尚无有效应对方法的时候,北医医史学科承担了向公众介绍人类征服传染病历史的任务。80高龄的程之范教授担任医学顾问,带领年轻教师,与中国科技馆合作,完成了大型科普展览“征服瘟疫之路”。这项工作在SARS流行的非常时期,发挥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显示出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医学史的作用和价值。

2018年7月14日,程之范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程之范教授为人师表,待人谦和,受人尊敬。他为中国的医学史和科学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

程之范

(1922.2-2018.7)

医史学家

医史教育家

参考资料:

[1]甄橙. 献身医史 学者之范——怀念中国著名医史学家程之范教授[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8,39(04):483-486.

[2]甄橙. 程之范医学年谱[J]. 中华医史杂志,2018,48(05):313-319.

[3]李雯. 医史大家程之范[J]. 中国卫生人才,2012,(01):62-64.

[4]甄橙记录撰写. 2011年程之范教授90岁生日讲述[OL]. 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网,2019.10.16.

[5]梁峻. 医学前辈优良学风予以发扬[J].中华医史杂志,2002.32(01)

[6]本文图片由程之范教授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采集小组提供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58348e7c554f9a2d747f9af6a284ff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