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快讯

就“课后服务延至暑假”网友热议问题,四问安阳市教育局局长

河南省教育厅 快讯 2021-06-18 12:19:25 0 课后 学生 学校 时间 暑假
昨日

安阳市教育局提出了

“鼓励各学校将课后服务延伸至暑假”

进一步拓展了课后服务外延

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就针对此项政策

进行了一系列解读

相关链接

不少网友纷纷点赞这一举措

但是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为了解决广大网友的困惑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黄局长

针对网友关切的问题

进行“在线”解答

请问黄局长,安阳市推行此项政策的初衷与目的是什么?

暑假原本是师生身心调整的重要时间,是学生走出校门,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增进实践能力的重要窗口期。我们提出鼓励学校将课后服务延伸到暑假,是立足当下实际问题提出的尝试性方案。根据一项调查,某地中小学生参加培训的比例高达70%,花费平均在4000元左右,学生苦不堪言,家庭不堪重负,我市情况与此大体相当。在这种情况之下,把课后延时服务延伸到假期,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和对群众困难的主动化解。

暑期课后延时服务是自愿参加吗?期间学校开展什么样的课程?

一校一策,量力而行。课后服务要以学校为单位,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需求性调查,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服务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再根据自身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情况,将课后服务向暑假延伸,实行“一校一策”,量力而行。

提供课程超市,突出自愿性、选择性。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条件,重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资源。鼓励开展各种篮球、足球等活动性课程,鼓励项目化学习,鼓励根据不同学情、不同兴趣,分层次多样化提供延时服务。比如名著阅读指导班、手工班等。绝不能把延时服务搞成集体统一补课,超前上课,增加学业负担,保证学生及家长自愿、自主参加。

此举是否会过度挤占教师的假期休息时间?是否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

突出暑假模式,劳逸结合。要充分考虑暑假师生的身心状况,突出暑期延时服务时间上的灵活性、轻松性,可采用上午不早于9:00,下午不早于15:30,每天时间总量不超过4小时,总时间不超过四周。在放假后和开学前均留出10天左右的休息时间,让老师和学生有放松期和调整期。给参加的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也给参与工作的老师留出照顾生活的时间。

主动参与,鼓励创新。延时服务最辛苦的是学校的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我们要调动有社会责任感、有工作积极性的教师参与到暑期的课后服务工作中,在与家长委员、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代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确保补贴报酬合理到位,树立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和信任。不要求老师全员全程参加,突出教师主动、志愿参与。鼓励老师在延时服务工作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拓宽教学内容,展现个性与特长,与日常课堂教学呈现出差异性。我相信,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教育的良性发展,大部分老师会有这个觉悟和担当,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学校也可通过招募社会志愿者及校外专家参与课后服务等方式,弥补师资力量不足。

开展暑期课后延时服务,是否让学生在假期期间没有时间亲近大自然?家长该如何缓解“暑假焦虑”?

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学习,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绝不仅仅是“刷题”“提分”;教育,绝不仅仅发生在教室。当下教育有不少误区需要引导,学校、教育部门理应责无旁贷。

我们坚信,除了学校和培训班,学生本应该有更多的去处,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大自然,都是学习的好去处;与同伴、与家长、与不同人的交流都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向暑期延伸的活动,是一种尝试,也是探索性、过渡性方案,目的在于引导社会理性对待教育,科学理解学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开展这项工作,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会遇到资源不充分的制约。这需要学校认真研究,大胆创新,科学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把好事办好。

如果学生和家庭最终从沉重的课外培训中解脱出来,如果家庭不再为教育焦虑,如果教育回到它应有的温暖与从容,也许暑假就会回到它应有的样子。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黄发强

责编 | 赵浩男、贾元格

你还有哪些疑问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8e7eb7136f750cfd139aaea9f4ecf0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