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快讯

教育部新规:“学生成绩是否公开”再修改,孤立诽谤均属欺凌

南方周末 快讯 2021-06-02 09:00:00 0 学生 教育部 学校 家长 未成年人

(农健/图)

2021年6月1日,儿童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称“未保法”)开始实施。

同一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下称“《规定》”)。《规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

为此,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相关解读和回应。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介绍,《规定》共8章、63条,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系统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成绩名次应“便利学生和家长知晓”

《规定》草案于4月6日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详见《“在学校这一领地, 不能把孩子置于危险境地”》)

学生、家长和老师最关心也是争议较大的一条规定是,不得公布成绩和名次。

很多学生、家长担心,不排名,让学生和家长无法知道成绩,也就无法直观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从现在《规定》可以看到,相关规定已经做了修改——“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的情况。”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小慧分析,《规定》当中已经明确了学生、家长对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成绩的知情权。同时,成绩又是个人的信息,学校应当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而不得采取公开的方式进行发布。

进一步具体化防治校园霸凌

教育部相关人士、多位未成年人保护研究专家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规定》的重中之重在于从制度层面,构建防治校园霸凌的规则体系。

《规定》首先明确了学生欺凌的概念。规定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相关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这一概念强调了主体上的特定性、主观上的故意性、后果上的伤害性,有助于把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学生间正常的嬉闹等区别开来。

在机制建立层面,《规定》一方面是建立学生欺凌预防机制,要求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平等、友善、互助的同学关系,开展防治欺凌专题教育。要求学校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则建立学生欺凌关注、干预和制止机制。要求教职工应当关注可能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发现学生有明显的情绪反常、身体损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可能存在被欺凌情形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发现学生实施对他人的欺凌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

此外,还要求建立学生欺凌认定和处置机制。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机构,推动建立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试点。

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9a3128df0843a34f96ef41fba201ca5b.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