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快讯

田雨岚这样的妈妈是怎么炼成的?海淀黄庄:巅峰之下,一片废墟

直说择校 快讯 2021-05-03 18:30:40 0 小孩 都是 自己的 家长 人生

图 | unsplash

文 | miki粥(mikizhou99)

全文4006字,阅读时长大约12分钟。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田雨岚这样的妈妈是怎么炼成的?

她们大多应该是我的同龄人。在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上学都是就近,父母工作忙碌,没人管你作业。

大部分人是靠自己,能读到哪里算哪里。自己专注一点努力一点,少谈恋爱,成绩就会好一点。如果不想奋斗,十六岁初中毕业结婚生子的也不在少数。

在这种几乎没有显性竞争的环境中长大,最值得一提的教育经历大概也就是当年跟老师打了两场嘴仗各有输赢。就算读书是必须做的事,做得好坏也并没太多人在意。

就是这样长大的一群人,怎么会在成为父母之后,突变成“鸡血”的一代?

01目标

曾经我以为,“目标清北”就是一句口号。因为每年全国高考生900多万人,但清北每年招生人数只有约6500人,录取率万分之七。

这什么概念呢?全世界抑郁症人群占比5%。从这个数据来看,考清北远比抑郁要难得多(北大精神科医生提出40%的北大新生患有空心病)。

但清北这个奋斗目标,在海淀@黄庄是认真的。

熙熙攘攘的街头,你总能看到家长牵着一个背书包的小孩从地铁口走出来,匆匆忙忙地赶路,然后消失在某一栋平凡的建筑里;一间不起眼的咖啡馆里,坐满刷手机的中年人,他们偶尔小声交谈,都是各种“小舍得”式的对白,这让空气中弥漫出一丝“焦虑”的气息。

他们都是以清北为奋斗目标,生存在黄庄,穿梭于辅导班的竞赛人。

他们的小孩,为什么一定要去学奥数?这些小孩中大多数不是天才(天才在人群中的比例太小),也压根就不是为了把数学学好。

他们学奥数的目的,一部分人的是为了升入海淀六小强,竞赛拿奖编写一份漂亮的简历;更大的目标,则是为了提前布局高考,初中就能拿到清北少年营的入场券,通过发光的表现被名校提前锁定,成功避开高考。

但很显然,这一条路比高考更难。

甚至在天才云集的学校里存在一种普遍的看法,通过高考进清北的,都是鄙视链底端的“麻瓜”,只有竞赛拿奖的,才是真正的学霸。因为这意味着别人18岁的战争,你通过天赋及努力,提前三年就完成了。

为了提前进入清北的waitinglist,竞赛小孩每天至少要花三个小时做题。因为父母认为,只要你见过这个题目,就会有印象(虽说数学能出来的一定是天才,但其中依然可以不乏那些智商不够顶尖,但也能靠勤奋拿奖的娃)。

为了拿奖,这些家长孤注一掷,带着孩子走上了竞赛这条路。但悲剧的是,顶尖的教育机会本就少的可怜,大部分人倾尽家财、奋斗半生,最后也只是沦为了天牛们的陪跑。

结局惨烈,只是如果不跑不输一场,又怎么可能甘心?

02竞赛

有个妈妈跟我说,她给小孩报了4个奥数班。看我一脸诧异,她轻描淡写地说,这很平常。现在搞竞赛,4个班是标配,报5个班很常见。

我问她,为什么这要报4、5个班?难道这些课程还有不一样吗?

她神秘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如果要比赛的话,必备是5个奥数班,这5个奥数班在不同的机构,要达到不同的目的。

比如说,有巩固知识点的,用于反复刷各类题型,强化做题的熟练度;

有开拓眼界的,因为虽然每家机构内容大致相同,但解题方法会略有不同,不报就生怕自己少了一个方法,刷漏了一些什么题,影响竞赛成绩;

还有一些是超前学的班,帮你提升进度。比如说,你现在三年级,需要提前去四年级先学一遍。

因为你的目标是参加比赛拿名次,打比赛就必须要进到机构的顶尖班型,才有机会拿到比赛资格。换而言之,只要你进入了这些机构顶尖班型,甭管最终参加哪个机构的集训队,都至少会有保底的比赛名额。

为了拿到保底的名额,这些竞赛家庭一年在课外班(仅数学一项)上投入十几、二十万都是有可能的。到后面要参加比赛,还要跟一对一的老师做专项辅导,辅导费每小时两三千块,送上门的孩子老师还不一定收。

顶级师资是非常稀缺的,所以老师有权选学生,看天赋、勤奋,也看小孩在这条路上是否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甘心,于是为了能拿下名师他们费尽心:砸钱,托关系,明争暗斗搞宫心计,甚至…

之前我以为《小舍得》里的田雨岚,是那么要面子的一个人,可以不要300万去甩公婆脸色,却为儿子上辅导班甘受老师当众羞辱,太矛盾了都是杜撰的,但在见识了这个群体之后才知道,现实中的田雨岚们,为拼抢优质资源要舍弃的更多…

丢脸,又算得了什么呢?

03人生

从每个竞赛家长的身上,都能找到田雨岚的影子。两者略有不同的是,他们都有比田雨岚更高级的学历,以及更光鲜的人生。

竞赛家长,清一色的高知。

他们出身平常,大多来自外地,甚至山村。本身就是学霸,是小地方飞出来的人中龙凤、曾经一路无敌手的小镇做题家。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苦读杀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毕业后,进了体制内工作并顺利解决了户口。

但是,成为一名“全村羡慕”的新北京人,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安慰。他们通常在工作中的机会都不怎么样,或者更准确地说,工作不能为他们赢得过去那种骄傲。

他们身边要么全都是跟自己一样的人,要么有比他们更厉害的,家庭好资源多,发展机会又好又多。有个小镇走出来的清华男生讲过,自己认识的几个北京同学,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出过国,去过欧洲许多国家旅游。而自己在大三之前,也还傻傻分不清“护照”和“签证”的区别。

“比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赤膊相见,让一直骄傲的他们感觉焦虑,而内心的这种孤独和痛苦却很难被别人所理解。

一个天之骄子/女,一路上来都在县城当中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在所有乡亲的鼓掌声中进了名校,然后留在了北京,成了家族的高光的时刻。

但却没办法用高学历换得高收入,一生奋斗能达到有房有车的普通中产就不错了。还有一些人甚至中产未满,只是为拼奥数班就耗尽所有积蓄。

他们吃过苦受过穷,如今已都是高知,硕士就算最低学历,所以他们不愿、也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再落回到自己的起点。站在半山腰人,选择拼命向上爬,害怕自己松一松手人生就掉下去了,小孩也会跟着掉下去。

所以,我挺能理解竞赛家长为什么这么急。

第一,他们是靠考试改变命运的绝对受益者;第二,他们虽然走出了小镇、山沟,但他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而且,他们还希望小孩可以用高学历换的高收入,或者通过高学历高收入顺利进入到下一个阶层——他们未达到的精英阶层。所以他们为小孩教育早早布局,拼尽全力只为把他们往上再顶一顶。

我16年生小孩的时候,很偶然认识了一个妈妈。清华研究生毕业,印象是生物工程方向,因为她计划进制药行业。

她当时研究生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经济情况很一般。租房的房子都不能用老破小形容,就是个危房,五六十年代的楼板嘎吱嘎吱的发出声响,上楼走快了能感觉到震下一层土。厨房的窗户已经被放弃关闭了,布满锈迹的窗框里,一块灰蒙蒙的毛玻璃,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我问她买房了没有?因为那个蹩仄的出租房里,塞下老人和小孩,一家四口很局促。

她说买了,花光自己积蓄家人又凑钱,在万柳附近买了个50平左右的一居,马上要搬去住。

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回北五环外买一套大的?这些钱至少可以买一套120平的呢。

她笑笑说,不行,自己的孩子未来要上“中三”。

在这些家长的眼里,生活品质无所谓,教育资源一定要顶尖。

我见过一个竞赛家长发的孩子读书的背影,在角落里破旧的小书桌(可能是因为节俭)靠着一面光秃秃的大白墙,桌上整齐马着各类试卷和资料,墙面上贴满了奖状。

没有多余的装饰和生活细节的修饰,这一张书桌、半尺习题册和一墙面奖状,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生活的全部。

04筹划

这些年,黄庄已不复往日风光。蹉跎了无数人生的竞赛热终于在政策的打压之下,渐渐走向了没落。

战场转至地下,各种信息只在小圈子里传递。有些已上岸的家长,在成功把孩子送进了六小强之后,变成这些家长群的意见领袖。

一个妈妈悄悄告诉我,她做群原本只是想有一些的收入,但当了意见领袖之后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隐形福利,比如置换教育资源、享受大家的追捧。

你可能想不到,在这三个原因里,她最不在乎的是赚钱。她说,“有钱赚固然最好,但没有也行,只要我能置换到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就好。”

一个做教育项目的朋友说,这些厉害的家长群的群主会主动找他,说可以帮忙在群里推荐项目,条件就是让机构名师亲自给家里的小孩上课。

家长群里一呼百应,这给他们带来强烈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但他们也并不会因此疏忽为自家小孩配置顶尖资源的“算计”,这已变成了一种生活的惯性,哪怕进了六小强,他们也不会停下脚步。

在这条奋斗之路上的隐秘,那些流血的人生,他们一般不会告诉你。因为半生奋斗,他们只是为了让周围的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读书是学霸,一路碾压众生走到清北,有了体面的工作,成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京籍。那我的小孩也必须是人中龙凤,读清北是他们教育的底限(理想中)。

他们不能接受不成功的结果,因为是“要靠面子活下去的”。一旦在这条路上失败了,家庭的奋斗毁于一旦,亲子关系可能也随之分崩离析。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尾声

有个朋友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输在起跑线上”是个伪命题。

长期的成功和幸福从来就不是不同选手顺着标准的400米赛道有序奔跑的过程,更像是那个在水面上的花粉,被不断碰撞,曲折前行。

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众多的选择需要自己决定,积累下来,我们选择的人生路径接近无限可能性。

竞赛家庭是把教育的“无限可能性”围困于杯水之中,就算这场“布朗运动”再剧烈,碰撞后也曲折前行过,大部分人生依然无法逃出一杯水的循环。

毋庸置疑,这些家庭培养出的小孩成绩优秀,拿得到数理化竞赛成绩,有机会参加清北营,是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但不少小孩流露出的想法,不是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而只有对无缘金牌的遗憾。

这些被推到巅峰之上的小孩,他们本身有很高的天分和学习力,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喜欢什么专业,未来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于是,等到他们为人父母,就只能重复父辈的路,以把自己的小孩顶上下一个阶层为人生奋斗目标。

一代一代往复。

也许在某一时刻,他们会意识到不是所有的期待都会实现,但这不会让他们再有强烈的挫败感,才有可能稍微放松下来,看一看周围花红柳绿的春天,以及属于自己的人生。

文章配图均来源于《小舍得》,感谢演员蒋欣的精彩表演。

-END-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a301fbc6a872ad8e3f726692470a1ac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