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快讯

会宁郑凤贤老师:黄河涛声梦阳春

华夏会宁 快讯 2021-09-20 11:02:07 0 那时候 兰州 靖远 都是 老师
江湖归来孰少年(八):

黄河涛声梦阳春

文/郑凤贤

一九八四年九月我回到家乡,一九九一年三月我调到郭城中学,期间在新庄初中任教六年半。这其中包括了在兰州师范专科学校进修的两年。一九八六年春天,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被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从一九八六年九月开始我离开家乡,到省城兰州又开始当学生。也就是一九八五年左右吧,白银市恢复建制,我们会宁县被划分到白银管辖。此前会宁县去进修的教师都在定西教育学院。到我们这一届,会宁县不在属于定西地区。我们这些离岗进修的教师当然不被定西接纳。白银市刚恢复设立,没有大专以上的学校,于是教师进修提高文凭这一块就委托给省城的兰州师专、省教育学院、兰州市教育学院。

我们是进修大专文凭的,在兰州师专进修。可同样是参加成人高考,有些人人家消息灵通,就直接去省教育学院进修了。同样是学习两年,就像我们学习中文专业的,课程也差不多。可是两年后,我们在专科学校进修的,只拿到大专文凭。那些在省教育学院进修的,都拿到了本科文凭。

省城兰州在去进修之前我也去过一回,那是还在通渭工作的时候。有一回,开学了到郭城去坐车上会宁,再去通渭。可是那一天错过了车次,等第二天就要晚一天到学校。有朋友介绍说坐车去靖远,然后坐火车到兰州,从兰州坐火车到陇西,再从陇西改乘班车到通渭榜罗,一路不会耽误。于是那一回我就去兰州了。靖远的火车到达兰州已经是晚上六点钟。出了车站,吃了点东西,就在天水路那里转了一圈。找到一家小书店买了几本书。我记得当时就买到一本《天方夜谭》。心里记着半夜有东去的一趟路过陇西的火车,于是来不及看看省城兰州的景致,早早就回到车站,买好车票,在候车室里的长木椅上坐着等发车时间。好像那时候火车站很朴实,长木椅也不多。半夜也有值班警察巡视,不准随便躺在长木椅上,就那样坐着。好像凌晨两点多,坐上了东去的列车。刚上车时,人很少,可过了几站,人就多了。好像过了定西,凌晨四点多的时候,火车突然停下来,上来警察,检查车票,附带把每个人的行李都要检查一下。我带了包妈妈做的干粮,还有在兰州买的一包书,都给翻出来,摆在过道里。有个小警察翻看了我的几本书,就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教书的开学了去学校。他把书包提了一下,就说:对不起打扰了。因为半路停车检查,可能是有什么重大问题。按照后来电影里的情节,肯定是查什么逃犯或者违禁品吧。

到达陇西的时候,已经凌晨五点多。下了火车出了车站,天刚蒙蒙亮。向路人打听汽车站在那里。随着方向一看就看到了。这汽车站之前从榜罗到陇西去玩的时候就来过。可坐了半夜火车,刚下车有点迷糊。六点多就坐上了路过榜罗去通渭的班车。记得那天早上八点多,我已经到榜罗小学,收拾好东西了。那一回去通渭虽然绕道靖远兰州,路程远了,可是当时火车票价格低,仅仅用了一天半时间,还是很划算的。

一九八六年九月开始,我在兰州读书学习两年,总算圆了上大学的梦。虽然仅仅是的大专,但在我们这代人来说,能读书读到大专以上,也算是凤毛麟角。

那时候,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几重责任在肩,好在我们当时是带薪进修。一年一千多元的进修费用也是由县里教育局出的。那一年会宁去兰州师专进修一共八个人,其中七人学习中文,一人进修体育。记得到校不久,苏尚莲的表兄在省党校学习的时任会宁县副县长秦伟来兰州师专的时候,戏称我们八人将来是会宁的八大金刚。从后来的情况看,其中一半都转行当干部,有人做到了县处级,可另一半一直是教书匠。

兰州师专当时开办时间不长,我们进校的那一年,新建的一栋教学楼刚启用。应届学生们都在哪里上课。我们成人进修班在教学楼背后的一栋比较破旧的小楼上。那栋楼据说是原来此地办工厂的时候的办公楼,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青砖灰瓦木头门窗,别人说带有俄国建筑风格,可是我们不懂。那时候兰州师专的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规。学校安排给我们的班主任是荆万林老先生。据说此前曾做过甘肃日报社的主编、中文系的主任。我们那个班是成人班,学员来自白银、临夏、甘南、武威、四个地州市。白银的有会宁、靖远、景泰、白银四个县区的人。其中靖远的好几个都是我们同一届的师范同学,分别五载,再次相遇。那时候学校派给我们上课的教师大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学术上都有较高的造诣。我们这些师范生其实也就是个中学文化程度,甚至更薄弱。拿到书本,进了课堂,才慢慢知道中国文化、文学浩若烟海博大精深。

从当老师到又开始当学生,身份发生了转变。第一年给我们上课的大都是老教师,大多数是本校的,也有从西北师大和省教育学院那边请来兼课的。那时候我们对于大学老师都带着十二分的虔敬。老师们也很敬业。课堂上我们完全沉浸在老师们口吐莲花所描绘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在中文系,后来知道我们的专业叫汉语言文学。学习课程主要是中国古代现代语言、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当然也开设了一门外国文学课程。除了课堂上学习,就是进图书馆借书阅读。那时候基本是上午上课,下午进图书馆。大量的文学名著要阅读,有些文学巨匠的全集也要选读。进修那两年,我自以为是个很勤奋的学生。那时候除了上课,最惬意的事情就是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我记得在校园新旧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个花园,长满各种草木,有一株丁香树,就在我们教室之外。夏天花开之际,拿了小凳坐在丁香树下看书,任凭虫孑蜂蝶飞舞,但读书者被书中情节引入沉迷----,那种境界就是青年时代的最佳享受。

那时候学校里的各类设施都是简陋的,我们住宿在男生楼的最高层。我们的房间编号417.四个高低床住宿七个人,戴克亮、杜永胜、张富荣、陈国荣、和我是会宁人,唐好久武威人。陈德贵武威天祝人。南北走向的男生楼和东西走向的女生楼形成一个轨角。那时候我们进修生大都是已经结婚成家的老男人,可女生楼上住宿的都是些应届的学生。那时候也有几个没有成家的进修生,好像对那些小师妹感兴趣,似乎要拉帮结对,结果成功的不多。可是那时候常有人从宿舍窗户玻璃窗上偷看女生宿舍里的景致。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读大专的女孩子们也很时髦的。有时候夏天睡在床上,窗帘也不拉,他们在宿舍里嬉笑打闹。梳妆打扮都看得见。虽然不可能完全看到,可是那些青春的躯体还是留给那些柯尔蒙或者力比多分泌旺盛的人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有些登徒子为了一睹秀色,竟然晚上跑来和睡在窗户边上的同学换床位。斜对面的女生住宿楼似乎成了西洋景。满足了许多人的好奇和猥琐心理。不过还是有好处,有一天就是有位正在窗口看风景的时候,发现对面宿舍里在打架,而且打得厉害。就赶过去敲开门去劝解,平息了一场事态。

那时候楼下就是安宁区刘家堡村的居民。那时候他们住宿的大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我们在楼上能把他们家居生活的一切一目了然。那时候那些居民都是种菜为生的菜农。他们娶媳妇、老人去世、孩子做满月,办红白喜事;鸡鸣狗叫孩子闹,哪一家婆媳争吵、夫妻打架,甚至有的人越墙过户去别人家-----这些我们都一清二楚。

宿舍里高低床之间摆了张桌子,下课后我们有空闲就在桌子上摆开象棋,争棋夺子对弈起来。我们是在职教师,都是老大哥。那时候师专有许多会宁学生。平常他们都爱到我们那里串门。不久就认识了许多会宁老乡。

记得我们刚到学校不久,在这里读书的会宁籍学生专门为欢迎同乡同学,搞了个周末聚会。借用了我们成人进修班的教室。认识了许多小同乡。期间大家高兴就饮用啤酒、跳舞唱歌。记得那时候会宁籍贯的所有人中,戴克亮的年龄最大,其次是我。其他几个进修生和当时的学生年龄差不多。我们两个都有五六年的教龄了。心情所致,老戴一高兴,就来了个以瓶代剑,玩了一通武术。那一晚高兴之后,都回去睡觉了,留下几个小师妹打扫卫生。那时候已经半夜了,可学校教务管理处的人来检查。最后把我们几个进修生通报批评。事后我们几个找当时兰州师专党委书记毛志勇去说明这件事。毛老是会宁人,他叫我们不要担心没有什么。后来有人说可能某个人别有用心要拿这件事弄个什么。据说主谋者可能是个文革时代的三种人,当时被降职的某位学校领导。他想利用一切机会翻盘。本来周末聚会也有人搞过,学校也没有明令禁止。他说我们聚会喝酒,违反了校纪校规。其实我们并没有饮用高度白酒。再说我们是成人班的学员不是普通学生。

此事后,我们几位进修生还去找退休在家的学校前任党委书记冯倌。那时候他们夫妻两个就住在兰州师专北大门外面的一片家属楼里。我们几位老乡去了,老人很高兴。他老婆----一个慈祥的老妈妈用家乡土特产招待我们,端来了煮洋芋、煮包谷、苹果、梨子----老人很健谈,讲述他解放初在会宁当县长时的故事。我们发现老人真是记忆力好,就像我们道家塬,几乎每个小村的村名还有土地情况,他都一清二楚,当下就能叫上我们塬上好多老人的姓名。当时我就想,一位能那样详细了解民情,掌握实际情况的父母官一定是清官、好官。从老人口中我们才知道,当年我们能考上师范,全凭冯老一句话。他说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他是定西地区教育局局长。当时全地区教师紧缺,要大力培养中小学教师。有人提出把中等师范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县,每个县一个标准,录取学生。冯老坚决不同意,他认为选拔教师就要讲究质量,应该全地区为一个标准,由高到低录取学生。这样起码全地区能够把高分学生送进学校。有人质疑学生毕业后怎么办、冯老当时就说全地区一盘棋,哪里缺就从富裕的县区调拨。毕业生是国家人才那里需要那里去。

听完老人的话,我这就明白了,当初在靖远师范读书的时候为什么会宁、靖远同学占大多数,而当时同地区的定西、临洮、渭源、通渭、陇西同学比较少。而我们毕业后,许多靖远、会宁籍的同学被分配到通渭、渭源这两个县去教书。原来我们是为了兑现冯老当年的承诺,去那些地方工作的。

兰州师专当时是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黄河岸边,校门向北开。门口是当时许多乡镇机关单位常见的青砖砌成地两个门墩。铁大门用钢管焊接,包裹了铁皮。校园里除了新建的一栋教学楼,其他建筑物都是以前办工厂的时候留下的。大都是砖木结构脊瓦盖顶的大房子。我们到校的时候,正在新建学生食堂,一个学期之后就投入使用了。从学校门口进去西边是图书馆,是经过改建的平房,东边南北走向有两排大房子,好像以前工厂的车间,那时候一部分做库房,一部分永远上锁,不知道是空置还是有东西。灰色砖墙上常常贴出学校的通告海报。西边图书馆后边还有些红色砖瓦的建筑物,已经残破不堪,但是还没有拆除。图书馆再往西就是操场。学生宿舍在当时学校东南方向。新教学楼当校门矗立,建筑物体比较大,墙面似乎用白色瓷砖贴面。新楼后面到校园南部了是一个保存完好有些陈旧的青砖四层楼,青砖青瓦绿色油漆油过的木门窗。中部东西走向四层,楼面两坡盖瓦,两头向北折过三层,也是两坡。我们的教室就在小楼西头折向北的一层。

小楼北面就是小花园,南面一片毛林,树木不大,很稠密。不过林木中留有人行道。我们常常走过,那是连同教室与宿舍之间的捷径。

平日里都是早上上课,下午进图书馆。晚上也上自习大都上图书馆,有时候校外来兼课的教师也就把课程安排在晚自习,那样晚饭后就上一堂课。不过那时候兰州师专的一堂课几乎都是两个小时。

班主任荆万林的文学概论课程,讲的一板一眼,很扎实。荆老师讲话有些口迟,但表达总是很到位,多余的话没有。有时候也开个玩笑,说句幽默的话。可是说完了同学们在哄堂大笑,他却转身开始在黑板上写字,好像顾不上赔笑。教材之外奇谈怪论,没有根据的内容绝对不会出现,在老先生的口中。引用的东西说出来,必须说明出处来源。此后我们慢慢明白这就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漆建华老师教现代文学史,讲起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文坛传奇逸闻掌故如数家珍,现代文学史上的哪些人和事似乎烂熟于心。他似乎用语言带领我们在现代文学的世界里漫游。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了许多书本之外的东西。后来听说生病了,我们的现代文学课换成一位姓雷的女老师上。是个刚从西北师大毕业的新教师。刚开始讲课的时候语音比较低,后来慢慢就能听见了。授课内容相当严谨。条理清晰,层序分明。

上写作课的女教师邓嫚爰,讲课慢条斯理,态度很亲和。爱和同学们开玩笑。写作理论比较枯燥,上课时邓老师常常加些佐料,调动同学们的口味。她那时候带着个女孩过日子。假日邀请我们几个进修生去她在学校操场北边的小公寓楼上的家里做客,谈笑风生。

现代汉语是从师大请来的马美玲老师上课。条理很清楚,理论很严谨。就是语音课中的国际音标什么的,我始终没有搞清楚。两本现代汉语学完了,但是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不多。

古代汉语是程士琦老师讲的,这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讲古语法这部分还可以听得懂,到了古汉语的语音变化这部分就似乎是听天话。

古典文学课有好几个老师分阶段给我们上课。先秦文学部分上课的是个罗老师。他自己吹嘘说在师大带研究生,是教授级别的。可是上课的时候讲的有时和书本上的注解有很大出入。后来有人说,这个罗老师本来就是师大附中的教师,通过什么关系来给我们代课。于是班上还闹起过风潮,要求学校更换老师,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接下来汉魏三国南北朝文学又换了个老师。这个阶段上课的老师我们现在回忆不起了,总之他爱讲析作品。汉代五言诗、建安风骨、三曹作品都讲地很动人。

唐宋传奇诗词、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好像都是宋之俊老师讲的。这一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宋老师在这方面研究深刻,建树颇多。特别是解析四大名著的时候,更是见解独到。我记得宋老师那时候就认为《金瓶梅》应该列入名著行列,他认为其实《金瓶梅》应该是封建社会世俗文学的扛鼎之作,价值更在四大名著之上。宋老师讲课很吸引人。那时候他也就四十多岁,是个风流才子。听说后来宋老师被他的一个女学生从他原来的家庭中解救出来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后来有传闻宋老师染病英年早逝,真是有负佳人。唐宋元明清,文学作品卷帙浩繁,就是作品多,我们阅读速度赶不上,不要说深入研究学习,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了一下。不如其中不知其深奥,只有接触了唐宋元明清文学,才真正能够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博大和神奇,文坛巨匠真是灿若星河。我记得学习明清阶段文学作品的时候,后来又换了一个老师,可是经常缺课。我们已经接近毕业,要实习见习,就再没有继续下去。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成为真书生。学校在我们快结业的时候特意安排我们中文系进修班去履行行万里路的使命。其实在兰州学习两年,对于省城的街市公园沿河风情,我们还是趁假日尽情游玩品赏过了。著名地五泉山、白塔山、雁滩、小西湖都去过多次,连那时候刚开辟的仁寿山公园也去过多次。特别是那一年春天三四月桃花盛开时节,安宁区在仁寿山下一片桃林之中开桃花会,我们有幸参加。聆听了当红歌手蒋大为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虽然人山人海距离很远没有看清蒋大为的面目,他的歌声却是亲耳聆听,原汁原味,没有什么声光电设备的加工改造。

那时候晚饭后我们常常走出校园,向西边绕一个圈,就到了黄河边上。看见对面兰州西固区那里有,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化工厂的高大设备以及那日夜不断喷吐火苗的烟囱。我们那时候也从仅能供单人通过的输油管道桥上,跨过黄河去河南岸的西固区转悠。工厂里进不去,只有街道和公园是开放的。可是那时候污染严重,西固区总是雾沉沉地,后来知道那就是雾霾,是拜兰州西固两家最大的国有企业所赐。

当然也常常就在黄河边上看滔滔流水滚滚东去。那时候自然有人就念诵孔夫子最著名抒情诗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人念叨:“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名句。那时候《水浒传》电视剧还没有公影,可是还是有人翻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句子。不过那是说长江,其实黄河也是。说:“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未尝不可。那时候我们几个已经当上父亲的大男人,只能坐在河边看水看人。只有那些正当青春勃发的在校大学生们,才成双成对结伴而行。搂肩搭背、执子之手与子偕行是那些在读大学生们的事情,我们已经是过去时,只有远远看着,投去羡慕的目光。在黄河边,当然就想到毛泽东的名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是没有人敢于驾驶船只去泛舟黄河,不过捡起石子向河面波涛中抛过去,激起几个水花的大有人在。更多的是大胆的男孩女孩站在黄河浅滩的卵石上,让河水从脚踝上漫过,照个相留个影。可惜当初我们几个连这方面的合影也没有。

兰州是省城,可是处在大西北,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几处公园里的景色,还算养眼。冬季和早春时节到处都是水瘦山寒无景可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经典之作产生的背景,大都是东南一带,特别是长江流域。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吧,班主任荆万林老师和班上大多数同学商量最后决定,我们这个班就到东南一带去旅行考察。

一九八八年五一过后,我们一个班几十位同学,自筹资金开始了江南之行。我们从兰州出发,坐火车第一站先到了古都西安。那时候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走出甘肃。在西安我们游览了环城公园、大雁滩小雁塔景区、碑林等地。然后去临潼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展馆,参观了骊山著名的华清池和兵谏亭。可惜没有时间去攀登西岳华山,也没有去参观西安附近那许多帝王陵墓。

辞别古都西安我们坐火车直下江南,下一站是武汉。在武汉我们游龟山登黄鹤楼、拜归元寺访琴台、逛东湖公园、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看长江坐轮船渡江,也登上武汉长江大桥走个来回,领略长江风情。那时候已经是夏天,武汉三镇号称长江三大火炉,虽然武汉地处长江两岸,得长江滋润,街道上树木茂盛,浓荫盖地,可是我们这些北方游子明显感觉到热浪袭来。

我们坐轮船离开武汉,顺江而下到九江登岸。一路经过被后世区别认定的文武赤壁。从九江启程,坐大客车登上江西著名的庐山,住宿在牯岭镇旅馆。参观了庐山会议会址,也游览了锦绣谷、仙人洞、美庐别墅、泸沽湖等著名景点,看过了蒋介石夫妻以及毛泽东当年在庐山住宿过的地方。庐山不光留下当代名人的遗迹,还有许多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遗迹和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在庐山见到过的三棵银杏树那是我截止目前亲眼所见最巨大的树木。在庐山游玩那两天一直下雨,许多同学冒雨去含鄱口三叠泉领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神奇,可是我和几位年龄大一点同学出发晚了,因为雨雾迷了路,三叠泉没去成。后来我慢慢品味,就认为庐山不光是一座文化的山,也是一座政治历史的山,上个世纪,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许多政治风波都与这座山有关。

下了庐山仍旧坐大客车,路过鄱阳湖畔,就去江西省会南昌。那时候滕王阁还没有修建完工,远远看去是一个钢筋架杆网格和塔吊在云雾之间矗立的工地。那时候南昌城里著名的就是南昌起义纪念馆和纪念碑。那时候的感觉,似乎南昌作为江南水乡的省城,没有多少著名景点。

离开南昌我们坐火车到了浙江杭州。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著名的西湖,所以游览西湖最主要。我们几个人租赁小船,荡舟西湖,当然也走过苏堤春晓、断桥、花港观鱼、三潭印月、登上小瀛洲、拜谒岳王庙、秋瑾墓。然后又去龙井问茶,参观当年为林彪元帅修建的特殊工程。许多人去参观了灵隐寺。我们一行人准备归程再去参观。可惜回到西湖边上的时候,灵隐寺已就关门,不再接待游客。不过我们参观了西湖边上据说是活佛济巅和尚栖居过的一座寺庙。

在杭州西湖边上有人说起,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和他的作品。西湖边上就是他的许多至情至性的性灵作品的诞生地。下一站是上海,坐火车离开杭州去上海。我们在列车上,有人就念诵徐志摩的《沪杭车中》。

到达上海是个夜晚。好像那一年春天上海正好还闹过流行病甲肝。上海的许多街边小吃店关门,我们在上海找吃饭的地方很难。那时候黄浦江对面的陆家嘴还没有开发,没有那些高大建筑。黄浦江边的苏州河水还是乌黑的。著名的南京路,那时候也破破烂烂。最时髦的建筑物还是黄浦江边那些西方殖民者留下的西式楼房。那时候,上海著名的公园就是豫园和龙华寺。

离开上海下一站到苏州,在苏州主要是参观了许多园林,游览著名的虎丘寺,看了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剑池,拜谒了著名的寒山寺,体味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意况味。领略了人间天堂的秀美景色,后来又到了无锡坐轮船游太湖。

从无锡坐客车到南京。南京曾经是民国首都,有中山陵、玄武湖、总统府。我们拜谒了孙中山的棺椁、游览了玄武湖,参观了总统府。叫我们震撼的是总统府后面的花园府邸建筑规模真宏大。游览了秦淮河、逛了夫子庙,游览了南京长江大桥。最后坐轮渡过长江,登上火车踏上了归程。总算完成了行万里路。可读万卷书,短短两年时光很难做到。两年时间,后来有人叫镀金时代。我们这代人不管皮肤怎么改变,但是改变不了的就是时代给与的命运、

回到学校进行了毕业考试,赶在六月底学校就叫我们这班同学毕业,各自回原来工作的县区了。

总算大学梦圆,但其实也是半圆半不圆,拿到的大专文凭有作用。可是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大学生是带括号的。比不上四年制的本科文凭。

同学们毕业后大都是各县区普通高中的中坚力量,有的同学甚至成了普通高中的校级领导、以致成为更高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也就是说我们这班同学虽然拿的是大专文凭,事实证明他们的能力一点也不逊色那些有本科文凭的人。时间过去几十年了,但是黄河涛声梦犹在,书窗灯火化烟云,一切都成为过去。我们这代人都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大学时代只能是美好的,江湖味不太浓地纯真回忆罢了。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jy/kx/ca4a62ce0e2ba82150c87fa38ac45f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