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听咱海南人讲述他们的非洲亲历

省政府网编辑部程守满 历史沿革 2013-04-03 09:04:00 0

“非”亲“非”故在远方
———听咱海南人讲述他们的非洲亲历

党选民(右一)与同事(左一)和刚果(布)的农户在一起。党选民供图

海南和非洲的交流日益加强,图为来三亚旅游的非洲游客。 特约记者 孙清 摄

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由中国政府援建的恩古瓦比大学图书馆。 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 摄

志愿者林远森(左)为非洲友人书写的书法。 杨帆供图

  “选民,想念你种的海南西瓜的味道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党选民在回国后,仍时不时地收到远在刚果(布)的黑人朋友的电话。

  “中国医术,真神!”在贝宁,海南农垦总局医院医生李海辉收到了康复患者满怀感激之情的一声声赞叹。

  “这是中国速度。”作为海南在境外开发的首个矿产项目,海南省地质局下属企业的工作得到了莫桑比克政府官员的高度认可。

  这些对海南的思念、感谢和褒奖,都来自非洲,那首《非洲梦》歌唱的地方:“我想去那遥远的非洲,看一看那里的天和树,亲耳听一听非洲的鼓声,还有那歌声的真实倾诉……”

  【核心提示】

  任何人并不因为财富的多寡、肤色的不同、种族的差异、门第的高低等而比其他人优越。

  中国与非洲,就是这样的平等互利的兄弟。共同的理想和心愿,让中国与非洲手相牵、心相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中非友谊发展的进程中,从海南远道而来的志愿者、援非专家与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海航集团、海胶集团和海南国际资源集团等单位,都寻求着与非洲各国的共同发展。

  这些海南人和海南企业将激情与梦想播撒在非洲这片热土上,用他们的爱和奉献,续写着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而未来,在日益频繁的中非交流中,必将会有更多的海南人和海南企业,踏上非洲热土,挥洒汗水,续写中非友好。

  农业援非 海南技术得到广泛赞誉

  “热科院的瓜菜在刚果(布)非常受欢迎,他们的农业部长也爱吃。”昨天下午,坐在儋州的办公室里,党选民,回忆起半年前刚刚结束的援非工作时,颇为自豪地说。

  党选民的办公室在品种资源所三楼,见到党选民时,他的桌子上几乎堆满了学术资料,但是一片掉落在桌面上的绿色菜叶却颇引人注意。

  “你要是上午来,我还真没空见你,正忙着给西瓜授粉呢。”党选民笑着打开电脑,通过他每个月详细的记录资料,向记者展开了他在刚果(布)的援非生活。

  2011年7月2日,党选民和热科院的另外3名农学专家,几经辗转,来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刚果(布)。

  “在刚果(布)的首都布拉柴维尔,随处可见铺着铁皮顶的民宅。”初到目的地,当地的欠发达给党选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党选民他们工作的贡贝农场,位于布拉柴维尔市以南约17公里处。贡贝农场是中国政府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援助刚果(布)的项目,占地59公顷。这里的中国援建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要承担着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三大功能。

  作为热科院首批援刚果(布)专家组成员之一,党选民说,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车,没有空调,连床和蚊帐都是从周边的一家中资企业借来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饭桌上缺‘菜’”。

  他说,刚果(布)人的主食是木薯,“他们把木薯磨成粉,再用一种植物的大叶子包裹起来蒸熟,就像我们吃馒头一样,而他们的菜,就是木薯叶”。

  “干就得干出个样子来。”党选民和先后抵达这里的热科院其他6名专家经过商议,决定从种植蔬菜着手,在10月1日前,让示范中心瓜果飘香,扩大示范中心在刚果(布)的影响。

  由于水电不配套,专家们种菜遇到了重重困难。“三天两头停电。”党选民说,没办法抽水,只能用油桶打洞接管,拉上水后搞土法“滴灌”。而且只要遇上来电,就赶快抽水浇菜,哪怕是半夜。

  “但在种西瓜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大问题。”说到这里,党选民忍不住笑出声来:“种西瓜时,播下去的种子都不见出苗。最后一调查,才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老鼠。”

  他告诉记者,当地老鼠多,播下去的西瓜种子,一到夜里就被老鼠偷去吃掉了。为了灭绝鼠患,7名专家分组轮流值夜,配备的工具是一个手电筒和一根铁棒,每两个小时轮一次。

  “坚持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见到了西瓜苗。”党选民说,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年中国国庆节前夕,示范中心“海南果蔬”飘香,吸引了众多刚果(布)官员和百姓的关注。

  “后来,条件好多了,示范中心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而且刚果(布)农牧业部部长M.Rigobert Maboundou先生也表示,最喜欢海南瓜菜。”说起这件事,党选民脸上挂满了自豪的笑。

  他告诉记者:“当地人种植木薯,每亩只能收获0.6吨至0.8吨,而我们筛选出来种植的品种,可以达到每亩2吨至3吨。收获时,示范中心的当地工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次次的丰收,让热科院的示范中心成了当地的“明星单位”。刚果(布)的主流媒体经常报道中心的成果,当地政府官员也时常来调研,而更多的是慕名前来求教的当地种植户。

  “现在,很多示范中心的当地工人都学到了种植技术,‘海南技术’越来越被当地政府和社会认可。”党选民说,通过农业,尤其是瓜菜,他们已经和刚果(布)的官员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少当地人见到基地里的中国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国人的喜爱。

  服务贝宁 海南志愿者“全国第一”

  2009年8月16日至2010年8月5日,中国(海南)援外青年志愿者赴贝宁服务队奔赴贝宁开展志愿服务。这是我国第一批派到贝宁的志愿者,对海南而言,也是第一次派出志愿者到国外做志愿服务。其间,这个以“80后”为主的服务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异国他乡树立了中国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今天下午,在省农垦总局医院康复中心病房里,记者见到了那支志愿者服务队的党支部书记、年龄最大的李海辉。去贝宁做志愿者时,他已经47岁了。

  说起在贝宁的日子,李海辉觉得,那是这辈子都不能忘记的岁月。

  “报名成为志愿者时,我有些担心自己年纪大,语言差。所幸,我在贝宁工作的社区卫生院的院长阿考弟(音),曾在中国学习并生活过6年,懂些中文。”李海辉说,阿考弟很友善,能用中文和志愿者进行简单的交流。而在工作过程中,志愿者们也不断地学习法语,过了半年,已经能够和当地人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了。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一次经历让李海辉印象深刻而且颇感自豪。

  一天,体育组的一名志愿者告诉李海辉,在他服务的学校里,有一名当地教师的膝关节出现关节积液,到当地医院看了两三次,都没能治愈,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走路时膝关节都弯不到15度。李海辉遂主动上门为这名教师进行了针灸等诊治,并告诉了他日常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锻炼的方法。

  一个多月过去了,李海辉和志愿者们在外面与当地人打篮球,一名黑人男子走到他面前和他打招呼。李海辉愣住了。这名男子笑着对他说:“李医生,你不认识我了吗?我就是那名膝关节有病的教师,你看,我已经能跑跳了。”说着,他把大拇指伸到李海辉面前,用法语说:“中国医术,真神!”

  据介绍,除了给贝宁患者治病,李海辉他们还为中国驻贝宁的政府机构和中资机构服务。“那一年,我们不仅建立了和贝宁人民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了同胞间的亲情。”李海辉说,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能再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为那里的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洲友情 歌声阵阵,“我们是兄弟”

  一个名叫“队友”的QQ群,是昔日同赴贝宁的志愿者们的交流空间。

  今天上午8时30分,一个名叫“帆哥”的网友的QQ头像亮了。

  “帆哥”看到记者的留言后,主动和记者打起了招呼。他叫杨帆,毕业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目前在海南一家育种公司工作。说起在贝宁的志愿服务生活,杨帆感慨说:“我和他们的肤色虽然不同,语言也不通,但我们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2009年9月20日,星期天,杨帆和同为志愿者的林远森等人一同外出观光。在回来的路上,他们偶遇了一位贝宁当地的音乐家马汀。那天,马汀骑着摩托车从杨帆他们身边擦身而过时,突然急踩刹车停下,热情地向他们问好。

  “Can you speak English?(你能说英语吗?)”

  “yes(可以)。”

  他们开始用英语交流,马汀的语速极快,讲他自己的经历以及对中国的认识等。连听带猜,杨帆他们从中得知马汀是贝宁人,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贝宁北部的贫穷地区,20多年前到科托努生活,是一所音乐学校的老板,也是贝宁很有名气的音乐家。

  说到兴头上,马汀取下随身挎着的吉他,忘情弹唱开来。他唱了一首非常动听的非洲民歌,虽然听不懂他唱的歌词,但音乐的旋律特别优美、流畅,令杨帆一行陶醉其中……

  作为志愿者队伍里的“音乐家”,杨帆也随后演唱了一首崔健的《花房姑娘》。让围观的贝宁朋友连声叫好。

  临别时刻,杨帆他们和马汀依依不舍,大家互换电话号码后,合影留下珍贵的一刻。在一首《电话述衷情》后,大家以非洲特有的击掌、碰拳方式道别。

  林远森在日记里写到:非洲人淳朴、热情、好客,尤其在音乐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大陆的美好,这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友爱温暖了我们的心。融入贝宁,传播友谊,完成国家任务,珍惜和品味在贝宁的美好时光,是我们所有志愿者共同的心愿。

  除了偶遇马汀,贝宁的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和友人对他们的关爱,也让杨帆感动至今。他说,他们在贝宁时,恰逢非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足球),贝宁体育部的工作人员特意送来了5张门票让他们去看贝宁对多哥的比赛,“这样的温暖,会时常来临”。

  “回国后,由于电脑中毒,很多在贝宁的照片都丢失了,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杨帆在QQ那头流露出自己的失落,“但是我不会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兄弟”。

  互利共赢 海南企业牵手非洲

  海南国际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省地质局控股和主管,旗下公司部分涉及境外矿业业务,与非洲不少国家有着密切的合作。

  “我们在非洲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是有长期规划的,不仅注重当期效益,而且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矿产资源基地。”今天上午,在省地质局8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该公司副总裁洪小波说,“当初引入国家开发银行下属的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便是着眼于双方在非洲业务上长期合作的考量。”

  省地质局办公室副主任许艳军介绍说,近年来,省地质局下属企业陆续走出国门,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始“探宝非洲”之路,与非洲有关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合作。目前,省地质局下属各公司在莫桑比克、刚果(金)、马达加斯加、马拉维等国登记探矿权64个、采矿权4个,主要矿种为铁、铜、金、锆、钛。2012年8月,莫桑比克楠普拉省安戈榭地区锆钛砂矿采选项目投产,标志着省地质局下属企业在非洲的探、采、选、冶一体化取得重要突破。该采选项目是2012年海南省重点项目,也是海南在非洲实施的首个矿业开发项目。

  这一切成果来之不易。只有经历过,才知这一步的艰难。

  许艳军说,非洲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落后,疟疾流行,在非洲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项目建设中,大到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小到设备配件甚至一颗螺丝钉,都需要从国内采购和发运。为加快推进国外矿业项目建设,省地质局局长、党委书记李海忠多次亲自拜会外国政要,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李海忠多次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反复论证,对重大的决策尤其谨慎。

  但是,一旦作出决策,就会一抓到底,要求执行层“一天也不能耽误”。在条件艰苦落后的情况下,楠普拉省安戈榭地区的锆钛砂矿采选项目从建设到投产用时不到1年,莫桑比克有关人士惊叹,“这是中国速度”!

  据介绍,省地质局下属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时,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注重环境保护,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在莫桑比克援建学校1所、道路30公里,架设高压电线20多公里,聘用当地劳动力近200人。同时,他们还主动为项目所在地的不少居民修建了住房。

  真情感动了莫桑比克的政府官员。时任莫桑比克总理的艾雷斯·阿里说:“海南省地质局下属企业在莫桑比克是做得最好的。”莫桑比克矿产资源部部长比亚斯也感慨地说:“海南省地质局所属企业既有实力,又富有责任,大力支持当地公益事业,而且十分注重环境保护。”

  省地质局与非洲有关国家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中非友好交往。仅2012年,艾雷斯·阿里、比亚斯和莫桑比克驻华大使安东尼奥等人就先后6次来海南访问,加深了双方的信任和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支持非洲当地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省地质局已经敲定了一个针对非洲各有关国家的“三年人才计划”:加强对非洲国家地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对口培训,计划3年内为有关国家培养一批地质专业留学生、高级技术人才。  

  “‘走出去’也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发展空间的必要要求。”李海忠说,“我们在非洲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应该是互利共赢的。通过我们的工作,可以帮助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中非友谊作出贡献。同时,我们在非洲探明和开采矿产资源后,可以运回国内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助力海南绿色崛起、科学发展。”

  在中非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海南企业都将目光瞄准非洲。

  “非洲资源丰富,海南若要抢抓中非合作中的机遇,应在加强产业交流、人文交流诸多方面下功夫。”省外事侨务办主任吴士存认为,海南企业目前已经有了与非洲国家合作的成功范例。在中非交流中,海南可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加强与非洲国家在热带农业、水产业、捕捞业、资源开发与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可利用在琼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吸引更多非洲留学生到海南来学习热带农业、渔业、旅游管理知识,通过科学交流,提升非洲各国对海南的认知。同时,着眼于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海南应培养更多的“知非”专业人才,为中非合作、海南与非洲的合作奠定人才基础。

  “海南还应与非洲各国加强‘友城’交流。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这将有助于海南在与非洲各国的合作中,稳定合作渠道,拓宽交流领域。”吴士存建言,海南可利用海航这样的本土企业,开通与非洲国家的直航航班,搭建中非交流的“空中平台”,让海南在中非交流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记者 杨勇)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05074c7b18e87ee8489a57a1175c3c9a.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