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岛中之城历沧桑 乐会悠悠六百年

林诗成 历史沿革 2008-09-11 00:09:00 0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style>

 

 

乐城古城墙遗迹

 

乐城建于明朝的青石古道,述说着老街的沧桑。

 

紧挨乐城大桥的北门渡口。 梅文海提供

   自西汉设珠崖、儋耳两郡以来,历代在琼岛建治设城不绝。据文物部门统计,海南现存已知的仍能体现城墙轮廓和道路界定的古城约有十余座:琼州府城、儋州古城、崖州古城、定安古城、昌化古城、乐会古城、万安州城、水会所城、儋耳郡城、珠崖岭城等。

  本期“海之南”,关注的是其中的乐会古城———现与博鳌相距7公里的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乐城因乐会县府而得名,它是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县治之所在。乐城岛四周被万泉河包围,城在岛上,岛在城中,风光秀美。这里曾经商贸发达,文脉兴盛,岛上的乐会高小是共和国上将周士第的母校。眼下的古乐城,已然成为岛屿中的村庄———乐城村,村人在恬淡宁静中操持着农事,每个村人都能讲一段“古”。走在建于明朝的青石古道上,追忆往昔的繁盛,仿佛能听到马蹄清脆的足音,引领我们走进乐城历史的深处。

  海岛的夏日,酷热异常。一场不期而遇的热带阵雨,驱走了人们心头的热意,顿时令人神清气爽。

  记者与几位友人一道,驱车前往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古乐会县县治所在地,共同探寻这座古城的沧桑变迁。

  “双溪交流” 岛中筑城为避寇祸

  从海口开车到琼海嘉积,接上同行的两位朋友,车子转而驶向了前往乐城的必经之地朝阳墟。

  去朝阳的路,先是一段崭新的柏油路面,这段路也通往博鳌,然后到了分岔口,突然就变成了红土路。到了朝阳墟,路面又变成了水泥路,这也是朝阳墟的主街,两三百米后路面又成了土路。记者估算,从嘉积到乐城,大约有16公里的路程。

  “原来需要摆渡才能上岛,前年新落成的乐城大桥,结束了岛上1000多居民摆渡出门的历史。”土生土长的乐城人梅文海告诉记者。

  乐城岛四面被万泉河包围,城在岛上,岛在城中。

  发源于五指山区的万泉河,从上游奔泻而下,流经乐城岛,河水一分为二,其一在北,其一在南,沿着小岛两边的河道奔涌而下,流到岛的东边,又合二为一,流向博鳌岛出海。

  相伴的友人告诉记者,“这一奇特景观,古代文人称之为‘双溪交流’,被誉为乐邑八景之一。”明乐会教谕广府举人陈遇清曾以《双溪交流》为题,赋诗一首,诗曰:

清流如带泛玻璃,

水影天光一色齐。

万派银涛看九州,

两条雪练泻双溪。

川分燕尾开前港,

路绕羊肠认归堤。

夹岸芦花谁返棹,

鹭鹚飞过板桥西。

  据《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县治去府城东南三百五十里。唐显庆五年,立于今之会同县泗村都黎黑村。”也就是说,泗村都是始于唐代建立的乐会县的第一个县治,到了元代,乐会县迁治于乐城。

  乐城是一座古城,城内形胜当首推阴阳山。据《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元至正二十四年,徙太平乡之调懒村;三十一年,徙万泉渡北;大德六年,王文河之变,徙渡南阴阳山。”

  《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又载:“阴阳山,即今县治,在万全之南,流马之北,两水环抱。平地突起,土石相半,周围广七里许。”

  乐城处于县境东北一隅,并没有在县境的中心。从行政管理及方便百姓等方面考虑,乐城都不是设置县治最佳的地点。可为什么古人偏偏把县治设在乐城岛上呢?翻阅旧志,记者方才豁然开朗。

  据《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关塞险阻卜诸地,深沟壁垒存乎人,推诚纳款、环相护卫视乎政……况乐偏邑,海洋居吮背之冲,黎岐作腹心之疾,其何恃而不恐?”“隆庆六年,海寇李茂焚毁县栅廨舍。巡道陈建议筑城,侍御杨题准,发银九百余两。”

  从旧县志记载看,当时社会混乱,为了避免寇祸,是迁治乐城的主要缘由。

  谈及在乐城设立县治的原因,原琼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锦爱分析:“首先,在乐城建立县治,便于防御贼寇侵扰。王文河、符熙之乱导致县治搬迁,确保安全便成为县治选址的重要条件。乐城四面环河,有天险保障,利于防卫;其次,便于利用河道通联四方。交通状态是建治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水路是重要运输通道,舟楫是主要交通工具。乐城岛地处万泉河水路枢纽,驶船顺流东下可达博鳌港,逆流西上,可达嘉积和西部山区,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此外,乐城一带文化昌盛,是富庶的鱼米之乡,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优越,适宜建治。”

  城关护卫 明朝始建城墙城门

  乐城建治草创之初,不设城墙。明朝乐会知县张纲操持,用石料筑起城墙,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城墙将乐城岛分隔为城内和城外两个部分,城内面积约183亩。清代对城墙进行修缮,用红色厚砖取代了石料。

  乐城村村委会主任王春冠领着记者来到了乐会古城墙的脚下。历经年代的变迁,古城墙仅存有2公尺多高,200多公尺长。王春冠告诉记者:“围绕着四通八达的青石砖古道,古时乐城建有长约372丈的城墙,将整个县城包围得严严实实,东南西北各辟一门,以抵御寇匪的入侵。”

  《康熙乐会县志》(康熙八年本)记载:“隆庆六年……本县起丁夫一万二千有奇,砖石料银一千五百余两环筑……南北二门”,“万历二十五年,知县汤钦正改建南门……三十八年,知县刘叔鳌又改建,在县之东,榜曰‘开泰’,移北门在县之西,榜曰‘集胜’”。至此,乐城就有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曰:“开泰”、西门曰:“集胜”、南门曰:“太和”、北门曰:“星拱”。西门后来改为“阜成”。

  王春冠说,1940年,日本军队入侵海南,在博鳌登陆后,首先就进驻作为县治的乐城。日军强迫村民把城墙拆毁,扛抬城砖在岛上分东西南北筑起了5座高达数丈的炮楼。好端端一座古城,被日军拆成残垣断壁,这是古城遭受的第一次浩劫,也是最惨重的一次。1958年,大跃进搞大炼钢铁,地方官员强令村民拆砖建高炉,再次破坏了古城的建筑。

  如今,600多年过去了,往日的城墙也只留下一小段,掩藏在农家屋舍之后,寂寥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水运兴城 海关税银创建学堂

  乐城,作为乐会县的县治,不仅是全县的政治中心,也是乐会地区的商贸中心。陈开邦自小在乐城长大,常听父辈讲起乐城的往事,他说:“解放前,乐城可以说是商家云集。朝阳、博鳌、中原等地的乡亲都爱到乐城赶集。”

  漫步在乐城的老街上,王春冠告诉记者:“乐城的集市,形成于元代末年,当时称为县门市。明代隆庆年间,废县门市,在城南门外设朝阳市。万历年间,废朝阳市,复设县门市,并设南门市,北门市。清代废三市,复设朝阳市。朝阳市东西走向,一纵二横,纵长约四百余米,从东往西是东门街,客行街,鱼行街。二横小街是新街,米行街。”

  《宣统乐会县志》中记载有关于乐城墟市的内容:有朝阳市、北门市、南门市、西门市等。

  到了民国时期,乐城的店铺已经扩展至二百五十余间。其货物门类品种齐全,应有尽有。

  乐城的发达,得益于其独特的水运优势。因其四面环水,货物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运。乐城村委会主任王春冠说:“村上的老人常讲:‘水运兴,则乐城兴。’乐城历史上有五个渡口:北门渡口、南门渡口、西门渡口、东园渡口、下东坡渡口。”

  记者随梅文海走遍了昔日乐城的五个渡口,这些渡口如今大多已弃之不用,过去这里是人们进出乐城的门户。行脚挑夫,都是从渡口挑货进出小岛,再行销到各地乡村。此外,乐城还有两个河湾码头:南门湾码头和上东坡湾码头。

  “南门湾码头,停靠的是来往于七八十公里万泉河上游船埠、合口咀、石壁等地的客货船。上东坡湾,是个深水湾,水深足有6米,可以停泊百数十吨的大帆船。这些船只,可以直下博鳌港出海,直航至湛江、江门、廉江、北海、厦门等地,是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古时,这里已经设有海关,检验来往货物及办税等事务。进岛的工业品,诸如布匹、铁器、陶瓷、茶具、煤油、日用百货等,从海上运进上东坡湾码头。而万泉河上游山区的山货,如橡胶、槟榔、竹器、红白藤、木料、蜂蜜等,则运进南门湾码头。而后又通过这两个码头,把工业品运往山区,把山货运往湛江等岛外各地。当时其口岸货运之繁忙,倒把近在咫尺的博鳌港给冷落了。”谈起当年乐城各码头兴盛的情景,梅文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清咸丰年间,《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海南的对外贸易日渐繁荣。

  海口海关学会副会长高涛日告诉记者:“海南岛当时海关有海口正税口、铺前分口、清澜分口、沙老分口、陵水分口、北黎分口、崖州分口、乐会分口、儋州分口等。乐会正税口,在琼州府乐会县,距海口总口三百二十里,距大关二千里。”

  王春冠说:“清代乐城商贸发达,进出口贸易量比较大,县衙从海关的税收中抽取部分银两,在乐城兴建了官立高等小学堂。”

  乐城建治时间长达600多年,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和民国时期及新中国建国初期。水运兴则乐城兴,水运衰则乐城衰。上世纪二十年代,海榆东线公路建成通车,以后水路运输业逐渐萎缩,乐城的交通优势渐成劣势。1952年,乐会县委、县人民政府迁至中原镇。县治迁后,乐城的商贸业渐渐萎缩。

  如今,乐城阴阳山上盖起了新的村委会办公楼。放眼乐城岛,古时西门石匾铺在村口石道上,阴阳山上长满青苔的断碑残柱静静地躺在草丛中,让人倍感世事沧桑。当下琼海市政府正着手规划乐城旅游新区,开掘乐城古老的历史文化资源,期待乐城迎来新的辉煌。

  清朝绘制的乐会县图,红圈内为乐城。(记者 魏如松 梁昆 特约记者 王仪 通讯员 王锡钧)

乐城岛上人文荟萃

   乐城古县衙遗迹。

  乐城,也是乐会县文化发祥地。土生土长的乐城人梅文海告诉记者:“明代万历41年,知县刘叔鳌与诸生捐资创建书院于文庙之东,榜曰:‘安乐会馆’。公暇之余,聚诸生讲学其中。”

  清代光绪年间,乐城东门外三圣庙旧址,建起乐会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为全县小学教育之始。

  据乐城村村委会主任王春冠说,清末乐城有一董姓大富户,此公无嗣,将大部分家产变卖,捐建了一幢2层高,拥有4间教室,2间办公室的教学大楼。民国时期,这幢教学大楼成为乐会县立初级中学之所,后来又改名为乐会县立简易师范。

  当时的乐师,是全县唯一的最高学府,它是培养小学师资的摇篮,对全县文化教育事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乐会县的小学教师,大多出自这所学校。

  “乐师还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周士第,少年时代就曾在乐会县立高等小学读书。”王春冠告诉记者。

  20世纪30年代,旅居新加坡的南阳巨商王绍经长子王先树,在乐城捐建了一座图书馆,供乐城学子到馆中借书阅读。

  乐城岛上,还有一块“捐置义田碑”,记载了清朝雍正年间,知县何齐圣捐款14两7钱,带动乡绅捐款49两3钱,购置田产出租,收取租金,供学子上省赴京应考,开创了奖学激励之风。

  清同治己已年,乐城城脚村的林魁抡考中岁进士后任县训导之职。如今,林的后裔林英振家屋厅堂上,挂着一个进士匾。字曰:“钦命宗人府府丞提督广东学政胡瑞澜为岁进士岁贡生魁抡立。”林家有良好的家教,其后代读书人颇多,也大都有所成就。

  “在乐城岛上,还有一处颇不平常的人家,一家三杰,纷纷获取博士学位。”记者随梅文海走访了上东坡村的余家,这家的主人余有芳,1980年代毕业于日本国广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两个女儿余蔚和余滨也都在日本求学,双双获得博士学位。

  古城小岛出了3位留洋博士,令人慨叹。(记者 魏如松 特约记者 王 仪)

  乐会遗存的前世今生

  位于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原乐会县城南门外)的古井遗迹。

  乐城古街“常开店”店主母亲、92岁阿婆邓学花。

   乐城,历经600多年风雨冲刷和朝代更迭,古时乐会县城的遗迹已越发模糊。虽说现今乐城遗迹已不多见,但对于喜好探幽的游客来说,青砖、青瓦、古碑、石刻……总能令其感受到古城昔日的繁华与兴旺。

  古井清泉永不竭

  踏访这座小岛,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静谧。

  一座座村落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椰子树、槟榔树、棕榈树等热带植物丛林中。远处的田野,一位老农坐在田埂上,悠然吐着烟圈。古井旁,勤劳的村妇相对而坐,揉搓着家人的衣物。在海南,不知还有几个像乐城这样的地方,能远离喧嚣,安享宁静。

  王春冠是乐城村的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引领下,记者一行穿行在当年繁华的乐会县治所在地。在乐城村村委会附近,王春冠停下了脚步,“当年乐会县县衙就设在此处,虽然古时的建筑早已毁坏,但仍有4根立柱留存至今。”

  听说是古代的遗物,游人欣然拿起相机留影。这些年代久远,雕刻精美的明代遗物,底座呈圆柱形,上方为四方形。底座四面,分别雕刻着锦鲤戏水、牧童牧羊、狮戏绣球等图案,雕刻精致,手工不俗。

  随行的一位老者也许是走累了,摘下草帽,欣然坐在石柱座基上。王春冠戏言:“老先生,您这一坐,可真是坐到了明代。”

  古县衙对面,有一口名为“万年安泉”的古井,清澈的泉水幽可见底。坐在井边闲谈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这座古井是乐城最好的水井,打出的井水清冽甘醇,并且常汲不竭。

  王春冠带着我们,在一处农家寻觅到了本该立在井边的石碑,碑文所刻:“井泉龙王,万年安泉,官民重修,嘉庆十六年”等字样。

  笔者翻阅《宣统乐会县志》,其中就记载有:“万年安井,在城内泮池东北。水清不竭。嘉庆十六年,官民重修。”

  在乐城岛上,还有许多古时的石柱、石墩、古碑等文物被村民放置在自家的院子中,或用来建造农舍,或将之用作石桌石椅。王春冠说,村里一直希望把这些散落的文物收集整理起来,但苦于没有经费,此事就被耽搁了许久。

  青石古道留古风

  乐城的古道保留有多条,散落在老城的周边,裸露的砖块和石头清晰可见。

  行走在古道上,缓慢的步履,青色的古砖,令游人的心绪也飞到了当年车水马龙、商埠云集的乐会县治。

  “如今的古道,虽然仍有人走动,但冷清得很。”王春冠引领着我们穿行在古道上。古道两边,一棵棵椰子树、槟榔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植物临风摇曳,迎接着我们的到来。田野深处的房舍,高低错落,庭院开朗。青色的墙砖,灰色的屋瓦,向游人敞开了幽幽的情怀。老房的前后,芭蕉林、文殊兰、八角梅,绿树成荫。

  沿着古道前行,人恍惚如梦境,好似穿越时空,又仿佛这里的一切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充溢着浓郁的古朴民风。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么?

  民国街市今安在

  乐城老街的路面保存完好,梅文海向记者讲起了老街往日的繁华:“民国时期,老街上的店铺就有250多间。其货物种类齐全。日用杂货店有‘元记’、‘益隆’、‘联发’等商号。杂货最大的批发商是‘进隆号’,全进江门货,俗称‘九八行’。布店有‘南新号’、‘益新号’、‘新悦号’、‘美雅号’等。菜市有‘东门菜市’、‘西门菜市’。药材店有‘保安堂’、‘益寿堂’、‘昌隆药店’等。这些药店还有药师坐堂,为病人开方取药。”

  老街上的家具店、邮局、茶店、饭店应有尽有,足可见当时乐城市场的繁荣。

  行走在老街上,一家名为“常开店”的日用品小店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常开店”算得是乐城的老字号了,店主一家十分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店里。

  “常开店”的店主名叫陈开邦,他的母亲———92岁的邓学花告诉记者:“解放前,乐城集市十分热闹,卖米的,卖菜的、卖布的,什么都有。”

  老街上,当年曾经风光无限的富家骑楼,经过历史的风雨剥蚀,如今已是残破不堪。尽管岁月那么无情,但老街、古城的文化风范依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王锡钧)

  相关链接 乐城民风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颇多,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乐城,居山海之间,人守法度,性多和柔,士习淳朴。

  温良的民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城民俗风情。

  元宵节赛肥鸡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年元宵,乐城人都会相互走访,看看左邻右舍参赛的“肥鸡”,心里边也暗自给各家的“肥鸡”打分,看谁家的鸡子会最终夺得冠军。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家各户将自家养得最肥的鸡煮熟参赛,供全岛百姓欣赏,再由乡贤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夺魁肥鸡。谁家的鸡最肥,就说明谁家会养鸡,也是最勤劳的象征,自然会得到乡亲尊敬。

  圆鼓鼓,饱含油脂的肥鸡,仿若一件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令人驻足,吊人胃口。

  “小时候,最开心的日子就是闹元宵”,如今已搬到嘉积居住的梅文海仍然十分怀念儿时的元宵节,“闹元宵的不仅有乐城人,还有来自岛外各村,乃至嘉积等地的人众。有一年,闹元宵的人多达五万。在元宵夜,整个乐城岛上,从一村到另一村的游灯,好不热闹。”闹元宵的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深夜,虽然曲终,但人却未散。

  端午节赛龙舟

  《宣统乐会县志》记载:“端午,取香草悬艾虎,饮菖蒲酒……放风筝,加以藤弓,声喧天际;龙舟竞渡,来往争观。”

  乐城人择水而居,在传统的端午佳节,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同胞一样,都以赛龙舟来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乐城人组成的龙舟队与来自岛外、岛内等地的龙舟队一起,竞赛龙舟,盛况空前。在端午当天,父母还为孩子洗“龙水”,龙舟队的小伙子们,则跃跃欲试,争相在比赛上多出风头。

  醒狮队显威风

  以往,每逢佳节,乐城的街道上就会传来沉重有力的狮鼓声,吸引着一大群看热闹的人。

  “乐城的舞狮属于南派舞狮。南狮亦称醒狮,在我国岭南一带开展十分普及。南狮的形状和舞法都和北狮有很大不同。”谈及家乡的醒狮,梅文海向记者娓娓道来,“南狮造型十分夸张,颜色也很亮丽。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狮子头特别的大,狮头凸额、钩角,突出的大眼睛仿佛铜铃,血盆大口,威武异常。” (魏如松)

 

 

  责任编辑:吴文娜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4f3b94dc16bdfc35c573ebe346e0a3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