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海南岛仿佛是故乡”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10-21 09:10:00 0

1962年,郭沫若先生点校《崖州志》期间,在给崖县县委的信笺上批语———

“海南岛仿佛是故乡”

  1962年2月郭沫若在三亚鹿回头点校《崖州志》。

  郭沫若点校(红笔为校批)过的《崖州志》原件(内页)。武威 摄

  存于三亚档案馆的郭沫若点校过的《崖州志》原件 武威 摄

  郭沫若题写书名的《崖州志》。

  1962年,文坛巨擘郭沫若先生点校《崖州志》,既为业界留下了学术成果,也留下了他对海南的丰富情感。海南省档案局和三亚市档案局近期对外公布展示了郭沫若先生点校《崖州志》时期,与崖县县委的往来书信。这份长达百余页于1963年归档的永久性档案,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50年前郭沫若先生与海南之间不解情缘的追溯。

  历史和命运,似乎常含有某种不可预知的定数。

  1962年,文坛巨擘郭沫若先生点校《崖州志》,既为业界留下了学术成果,也寄予了他对海南的丰富情感。郭沫若在给崖县县委(今三亚)的信笺上批语留下了这样一段难忘的话语:“谢谢你们。海南岛仿佛是故乡,我相信将来总有机会再来看望你们。”

  令人引发联想的是,800多年前,苏东坡被贬来海南时也曾写过“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的绝世佳句。苏东坡与郭沫若同为四川人,同将海南当作自己的故乡,其感情之真挚溢于言表。

  苏东坡也好,郭沫若也好,他们挚爱海南的情愫,均未因时间的流转而有所改变,或许这就是后人热议所指的“未曾预知的定数”。

  感叹《崖州志》保存艰难

  “郭沫若是我国文坛大家,1962年受崖县县委的邀请,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三亚,亲自点校《崖州志》,彼时,郭沫若先生已70高龄。他用10天的时间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完成了《崖州志》的整理点校工作,而当年从广东调借和翻阅的古籍图书就多达30多部。郭沫若点校十分认真,认真到每一页、每一句、每一字、每一个标点都亲自标上,还写了按语。”原三亚市政协主席陈人忠回忆当年看到郭老点校版本时,满眼皆是惊讶和感佩。

  为了考证史料的真伪,郭沫若亲自到天涯海角和大小洞天,登临摩崖石刻进行考证,澄清了不少人的疑惑,为三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1960年代郭沫若看到的《崖州志》,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开局纂修,次年成书的版本。民国三年(1914年)才得以付印,当时,崖县知事郑绍材和崖县劝学所所长孟继渊亲自携缮稿到广州石印,只石印了“一百套,分饷州人”(郑绍材跋语)。

  正是因为印数太少,加上海南潮湿,蠹鱼白蚁之害严重,又经历多年战乱,到解放初期,该书在崖县内已经很难见到。

  1953年,原崖县委副书记(后为书记)陈国风在土改斗争中获得了此书时,已是当地仅存的孤本。

  在1962年得到郭沫若先生的点校之后,《崖州志》于1963年重印。

  令人心绪起伏的是,距此书重印发行仅两年多时间,“文革”就爆发了。“崖县两位县委书记胡辰祥和董早冬(两人均为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兼崖县委书记)都因《崖州志》重印一案,被扣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罪名‘彻底打倒’,受尽了残酷的迫害。”原三亚地方志办主任周德光对这部写满郭沫若手迹的《崖州志》,百感交集,涕零满面。他深深感受到,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在史志工作领域中前人所经过的路程,何其艰难曲折!

  《崖州志》近一百年来,人世沧桑,经历史海沉浮,这本志书能够传承到今天,非常不易。

  本报记者在三亚市档案局馆藏的往来书信中看到,郭沫若在亲笔书写《序重印崖州志》中说:“书共二十二卷,分订为十册,于疆土沿革、气候潮汐、风土人物、典制艺文纂集颇详,颇有史料价值。在地方志书中尚属佳制,唯原书印数太少,加以海南潮湿、蠹鱼白蚁颇多,书之存者似已无几。”

  为《崖州志》印数之少,郭沫若生发了一番对保护《崖州志》的感叹。在重游崖县期间,郭沫若向海口市委又借来了一部,海口市委仅存的一部让郭沫若先生“深恐折落”,显现他对保护珍贵古籍做法的赞许之意。

  点校《崖州志》科学求实

  点校《崖州志》的过程,虽然仅为短短的10天,但郭沫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令当时了解这段经历的人们不禁唏嘘感慨。周德光回忆说,郭老是当代文坛巨擘,校点一部县志实属轻而易举。可是,他本人并不这么看。他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了大量原始资料,校考工作做得十分细致。

  《崖州志》原版本,当时县档案馆存藏了一套另三册,郭沫若先生看到这套书有缺蚀,为此,专门请广州市委领导罗培源向中山图书馆借来一套手抄本,又怕抄本有误,后又通过中山图书馆借得一套保护如新的原版本。

  周德光说,“据我们所知,至今为止,全国也只发现这三套本子是较齐全的。也就是说,郭老当时把所有的原始资料都搜集到手了。”他在给崖县县委的书信中写到,“图书馆中竟以抄本保存,可见书之难得。中山图书馆印本完好如新,非加意护惜,不能有此。”

  在点校中,为了订正旧版本的某些谬误,郭沫若还在多处作了眉批,提出存疑。

  郭沫若对点校一事细致认真的程度,在来往书信汇集成册的第一页就有了展示。他在标有中国科学院字样的信笺纸上写到:“外《崖州志》一部十册,又另卷三册,并送崖县委书记处。要收条。”

  周德光说,郭沫若在信中长篇记述的殷勤教诲,何其语重心长,而郭老在将底本退还县委时,附上的这封亲笔信。其中,“要收条”三个字的右侧旁,郭沫若先生添加了双圈点,表明爱护备至,十分郑重其事。他认为珍贵的东西,更不能从自己这里借出而出现遗落,因而十分认真地要来了收条。

  三亚市档案局局长苏才忠感慨地说,《崖州志》约37万字,郭老用10天时间,逐句逐字点校批注,平均每天要处理三四万字。其时,县委派两位工作人员充当剪贴及笔迹填仿的助手。据他们回忆,郭老昼夜拥书,手不停披,工作十分辛苦。这更可见其科学求实的态度与精神。

  赞誉海南似故乡

  在往来书信中,一封在1963年由中共崖县县委写给郭沫若的汇报重印情况的书信上,郭老在信的左上方欣然留笔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谢谢你们。海南岛仿佛是故乡,我相信将来总有机会再来看望你们。”

  “短短的一句话,承载了郭沫若先生对海南的一份深情。”在被问及故乡的比喻时,陈人忠分析说,当时的崖县,虽是小城,但已是中国南方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有花有海,气候温暖,1950年代开始,从国家到地方,不少人已经慕名前来,私下有人称这里为“冬都”,从全国的角度来讲,是被很多人都认可的养生之地。

  郭沫若曾数次来到海南,到过崖县,在1960年代点校《崖州志》时,他曾两次住在鹿回头有“椰庄”雅号的招待所。而那里,也曾是当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为招待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而修建的。近处看,酸豆树傲然挺立,凤凰树穿插其间,三角梅鲜色欲滴;远处望,红豆离离,依山傍海,此处此景,有自成一派的柔情与浪漫、魅力与安然,这也令郭沫若先生许久难忘,激情满怀。

  曾陪同接待过郭沫若的海南地方文史研究者蔡明康说,故乡,往往是让人产生最美好回忆的地方,在时隔一年后收到崖县县委的书信时,美景重现眼前,回想到秀丽的海南,难以抑止的挚爱让郭沫若先生留下了这句生动的话语,是情之所至,也激励着后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文\记者 杜颖 实习生 于丽丽 通讯员 张玲)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704416a7933f8ed7f0030c1be58c1e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