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年味里的乡土“腔调”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4-01-27 10:01:00 0

 

海南传统糯米年糕,带来“开年”的甜蜜祝福。 傅人意 摄

  东西南北中

  海南俗语里有“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八月十五,琼北地区的家庭就开始为春节忙活了:阉公鸡、填肥鸭、做年糕、置年货、贴对联……

  马年春节将至,海南日报记者走访了文昌、海口等地区,挖掘琼北过年的乡土腔调。难得一见的是,在这些乡村里,年货没有被现代工业的流水线所代替,而你依然可以寻觅到,通过传统手艺制作年货表达亲情,表达怀乡的情绪。个中味道,除了地方味,更有喜庆年味。

  琼北过年民俗集锦

  压岁钱忌

  “四、六、七”

  过年长辈都得给家里的小孩分红包做利是,俗称“压岁钱”。文昌民间给小孩压岁钱忌讳“四、六、七”三个数字。“四”本来不查,但是文昌话“四”与“死”谐音,认为不吉利。“六”本来是吉祥数字,人们常说“六六大顺”,但因棺材板是六块,故忌讳“六”;“七”,因民间人去世后要吊祭七个七,叫“做七”,因而认为“七”不吉利。

  大年初一不扫地

  大年初一,琼北一带百姓是不扫地的,认为大年初一扫地,会把家里的财扫出去,全年就无财可发。在农村,大年初一上香奉公,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炮纸遍地铺红,非常壮观。如果认为屋太脏,要扫必须从门口往里扫,俗称“捞财”。

  “采屋”过年

  海口人过年,第一件事就是“采屋”(海南话)了,简单来说是大扫除。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为止的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送穷”送走晦气

  农历腊月初一到二十二或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洗蚊帐被褥,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傅人意辑)

  灶台里的乡愁与年味

  在大多琼北人的记忆里,年的味道离不开幼时那一抹糯米糕点的香甜。京果、糖贡、类似领带的“领带花”、炸饺子、煎堆等,这些在灶台里的美味如袅袅炊烟飘起的乡愁与团圆,让人回味。

  1月15日,记者走进文昌会文镇莲崀村,一股浓浓的椰奶香扑鼻而来。在这间小木屋里,村民林江熙正坐木板凳上娴熟地制作“信封饼”:摊面,盖模具,待火候适度时用铲子将面饼折叠成信封状,一个薄薄的清脆香甜的“信封饼”就出炉了。

  “年快到了,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做信封饼,准备过年了!”林江熙身旁的大锅里装的正是信封饼的原料,由椰奶、芝麻、白糖、鸡蛋、糯米制成,其做法是上世纪20年代父亲林杨廷的姐夫从南洋归来时“秘密传授”的。如今,这种形如一封家书,寄托亲情寓意团圆的“信封饼”已经成为该村家家户户“做年”必备的糕点。

  在离莲崀村不远的凤会村,邢冠正在屋子的走廊里用一把长刀切糖贡,一横一竖,将刚出锅的糖贡切成四四方方的一小块。“凤会糖贡在文昌最出名,快过年了,文昌、海口其他镇里的人喜欢来我们这里订购年货。”邢冠告诉记者,如今,镇里有很多小厂已经流水线式的用机器制作糖贡,“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我们这种手工做的,有味。”

  在隔壁的厨房里,邢冠的老伴正往灶台里添加柴火,再往大锅里加白砂糖,滴上几滴桔子汁,让个中的酸甜中和。随后,她将准备好的花生、爆米花一起放入大锅用力翻炒,炉火通红与屋中弥漫的香味交织。

  糖贡其实“大有来头”,据记载,清朝时期作为进贡给皇族的地方果品叫做“京果”,状如花生,是集糖糕贡品之意而得名。除了糖贡,“南风飞”(一种薄薄的由米粉制成的炸片,取南风一吹就要飞走之意)、“领带花”(用面粉制作成领带状,咸甜两种味道),炸饺子等,都是过年享用的美味。不得不说,不少文昌人的记忆中,年味就是围坐在灶台旁,帮父母亲做年糕的味道。

  “文昌是著名的侨乡,我们会文镇更是侨乡中的侨乡!”朝奎村村民云善冲告诉记者,每逢春节,来自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文昌华侨都会不约而同回乡过个团圆年,临行时最不能拉下的就是将成箱的信封饼、糖贡运回异国他乡。

  摆年“桔”利“柚”一年

  除了准备年糕,琼北过年吃什么?在文昌,“无鸡不成宴”。家住文昌文城镇的王朝爱女士早早的就买了二十只阉公鸡圈养了起来。“等孩子放寒假回来过年,鸡也该肥了,有嚼劲了!”

  文昌民俗研究者陈学炳告诉记者,文昌人吃鸡有许多食俗。一家之主吃鸡头;年轻人吃翅膀,寓意展翅高飞,前途无量;老人吃鸡胸脯,鸡胸脯文昌俗话叫鸡胸福,寓意老人吃了有福气;小孩吃鸡腿,走路腿有力。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上学的孩子不给吃鸡爪,吃了写字不漂亮,像鸡扒粪土,来年学习成绩不好。“所以,你若是来文昌人家里拜年,饭桌上可以给年轻人夹个鸡翅膀!”

  吃完团年饭后,大家便开始忙活在家里贴对联。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符颜的记忆中,”妈妈如果买了年桔和柚子,那就是年快到了。”符颜说,一月廿六、廿七开始,妈妈会特意去市场挑选卖相好的一对柚子、两把带有叶子的桔子,放在带有“喜”字的红色塑料盘里,摆在客厅桌子两侧,寓意“柚”(谐音“又”)一年“桔”(谐音“吉”)利。

  在文昌过年,还少不了一场热热闹闹夹杂鞭炮声的“公仔戏”。这也是让过往的孩童们除了穿新衣戴新帽最盼望的一刻。“公仔戏就是木偶剧,用海南话唱着一些‘中状元’或是寓意升官发财兆头好的剧本。”文昌文化研究会会长郑心伶告诉记者,有些乡村在大年初五、初六开始就请来戏班演公仔戏,拜土地公,拜八仙,为每家每户祈福求平安。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乡村,会请来琼剧戏班,主要也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子孙幸福平安。

  大年初一吃“斋”不杀生

  在海口,每逢大年初一,吃“斋”是较为传统的民间习俗。斋菜煲是海口民间的传统菜,原料包括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素菜,寓意来年不杀生。家住海口文明东路的符春花老人介绍说,海口斋菜煲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半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黄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

  在文昌,大年初一也流行“斋菜”,但是此斋菜为向财神准备的“贡斋”。陈学炳介绍,此菜以豆油炸好的二碗米粉,一对金鯪鱼,两盘芹菜,三碗干饭,干饭顶上放上几粒谷,寓意新年农业丰收,一并陈列在神桌上。

  “贡斋也是文昌人对先祖始终怀有崇敬及感恩之情、对日月天地的崇拜始终怀有敬畏之心”,陈学炳表示。(文\海记者 傅人意 特约记者 许环峰 通讯员 张恋)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eda3d2dd79af09ae3029731a50b0502e.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