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郑志灏:最早的郑姓迁琼始祖

胡玉迎 文化节庆 2012-06-04 15:06:00 0

[!--pagetitle--]

郑氏迁琼始祖之一郑志灏像

[!--pagetitle--]

不同时期的郑氏族谱。

[!--pagetitle--]

位于海口白沙社区的郑氏宗祠。

  5月18日至20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郑氏宗亲约3000人相聚海口,联谊感情,其乐融融。海南也有200多名郑姓代表参加了这次联谊会,记者择机采访了郑氏族人,倾听他们讲述的家族的故事。

 

  依据目前已经查找到的家族信息,历史上郑氏迁琼始祖约有16人,他们的后裔已达10万之众。最早落籍琼州的是南宋时期的郑志灏,他的后代如今已有3万余人,分布在海口(原琼山)、澄迈、屯昌、琼中、文昌、定安、琼海、万宁和陵水等市县。

 

  郑志灏与儿子郑美器、孙子郑真辅都登进士科,一门之内,祖孙三人皆为进士,在海南科举史上创下了奇迹。

 

  一连三任昌化知县

 

  现可找到三种“通德堂”《郑氏族谱》,最早者为民国四年(1915年)所修,上个世纪30年代也修过一次,最新的一部谱修于1995年。持谱者自称其先祖是南宋渡琼的郑志灏,后代已有31世之多。郑志灏,何许人也?

 

  据《郑氏族谱》记载,郑志灏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坎头村,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登进士科,被授予“文林郎”,奉旨赴任广东琼州府昌化县,一连当了三任知县,历时达9年之久,期间为政清廉,两袖清风。郑志灏离任时,昌化百姓挥泪挽留,结伴远送。其爱民若子的政绩可见一斑。

 

  郑志灏北上琼山,在白沙津(今海口海甸岛白沙门一带)等船过海,不料中原战乱,海路交通受阻,加上囊中羞涩,于是落籍琼山氵宜洲里白沙村(今海口白沙街道白沙坊社区)。

 

  族谱中对郑志灏的记载并不多,不过民国四年那部谱牒中,有一张“云宾子”所画的“志灏公像”,画像右上角有一块县衙告示牌,上方横书“昌化县正堂”,中间直书“下乡安民”,右侧和左侧分别为“元佑二年”、“八月初一日示”等字样。“元佑二年”是1087年,而且是北宋时期,当时的苏东坡在朝中还很得势,10年后才被贬琼。如果“元佑二年”不是随便写在画像上的,真是郑志灏任期中的一年,那么,他应在这一年的八月初一之前就上任了。也就是说,他渡琼的时间至少要往前推110年。

 

  可是,“云宾子”是谁?他画上的文字可信吗?抑或是随手、随意涂写?从谱中“云宾子”所撰之文判断,他可能是郑志灏的后裔;从其落款的印章———一个是阳刻的篆体“尚”字,一个是阴刻的篆体“华”字———来推断,他的名字可能是“郑尚华”。但是,记者又在谱中的纂修名单里,找到一个名为“李尚华”的人,身份是“定邑廪贡生”,清末民初定安县的一位读书人。不知是否为同一人。

 

  此外,记者在明代的正德《琼台志》和清代的康熙《昌化县志》中,并未找到郑志灏的名字,因为前者所记的昌化官员始自元代,后者仅从明代开始。如此一来,“云宾子”的画给郑志灏的入琼时间制造了悬疑,也给郑氏家族留下了一个历史谜团。

 

  祖孙三人皆进士

 

  郑志灏生三子,长子郑美器于南宋理宗赵昀当政时(1225-1263)考中进士,曾任南宁军(今儋州、昌江一带)的儒学训导,但其生卒年月不明,就连登科的时间也很模糊。

 

  郑美器生二子,次子郑真辅在乡试中考取举人第一名———“解元”,乡人曾为他立了一座“解元坊”,现已不存。咸淳七年(1271年),郑真辅到京城参加会试,荣登进士科,是新科进士中最年少且最俊秀者,于是被皇帝选为两名“探花使”之一,代表该科进士骑马游京城,进名园,采名花,是为“行探花之礼”。

 

  关于郑真辅登科的时间,《广东通志》的记载是“咸淳十年”,为1274年,与郑氏家谱略有出入。

 

  查《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二版)可知,我国唐宋元时期的进士,头名为“状元”,并无“榜眼”和“探花”之说;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才将进士分为三甲,其中一甲有3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是“探花”。清代嘉庆十四年(1809年),海南定安人张岳崧殿试第三名,成为己巳科的“探花”。

 

  尽管郑真辅不是科考意义上的“探花郎”,但其后人却将他能够“行探花之礼”,当做整个家族的莫大荣耀。5月24日,记者走访郑志灏落籍的故里,今白沙坊社区的郑氏宗祠时,大门上的一副对联赫然入目:“探花开甲第,奕叶绍宗风。”如果不看门额上的“郑氏宗祠”四字,外人可能会误以为那是张氏的祠堂。负责看管祠堂的郑万召说,这几年郑氏族人陆续迁居他处,住在白沙坊的只剩下几户人家。在他指认下,记者发现祠堂内有几块古碑,最早的一块是明代万历年间所立《郑氏祠堂碑》,上面的不少文字已经模糊难辨,但“始祖志灏公系出闽……”等字迹还很清晰。

 

  早在20年前,海南文史专家王俞春先生就将郑氏三代进士的故事,编入他的专着《海南进士传略》(1993年,花城出版社)。毕竟,祖孙三代都是进士的事迹,在我国科举史上也极其罕见,在海南历史上更是没有先例。

 

  据王俞春介绍,历史上,海南岛先后诞生了7对父子进士,郑美器和郑真辅父子是第一对,此后是明代的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钟芳和钟允谦、黄显和黄宏宇,以及清代的张岳崧和张钟秀、王映斗和王器成。

 

  郑志灏的苗裔世代书香门第,读书人非常多,贡生、举人数不胜数,到了清代光绪丙子年(1876年),有位叫郑天章(1823-1888)的后人考中进士后,不愿当官,而是回乡赡养母亲,照顾族人。郑天章曾在澄江、丽泽、雁峰、苏泉4个书院执教,“聘金之外,一介不取”,学生送见面礼,他也坚决不收,“故廉介之名,即妇孺亦知之”(详见进士邱对欣所撰《倬云先生墓表》)。他博览典籍,晚年修程朱理学,在治学方法上对生员启迪颇多。

 

  “城上吴典,黑山郑铣”

 

  “城上吴典,黑山郑铣。”这是句俗话,也是个典故,真人真事,至今仍被灵山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村老挂在嘴上,警戒子孙后代。

 

  吴典(1740-1789)是清代海南文化名人,自幼聪颖,声名远扬,乾隆三十四年(1769)考中进士,翰林院编修,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郑铣与吴典是同时代的人,他是郑志灏的18世孙,也很出名,但却是个“败家仔”的恶名。灵山黑山村郑铣的族人不避讳、不遮丑,将其先人的故事抖出来,作为“反面教材”,以期更多世人引以为戒。

 

  郑铣的父亲本是贫农,后来改做小生意,家业越来越大,却对儿子疏于管教,导致郑铣养成游手好闲,挥霍无度的恶习。流传至今的3个故事,很能说明郑铣的败家“能力”。

 

  有一次,郑铣去看戏,路过一片刺竹林时,被竹刺钩住了衣袍,恼怒之下,便想除掉竹林。于是,他吩咐随从回家取来一大筐钱币,悉数抛到竹林中,声称“谁砍掉竹子,谁捡到钱,钱就是谁的”,引来一大群人持刀砍竹。待到竹林消失时,钱也被捡完了。郑铣看在眼里,还乐呵呵的。

 

  还有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一堆牛屎,要是跨过去就有可能弄脏长袍,但郑铣不愿绕行,就想直走,竟将一大把铜钱丢到牛屎中,路人争相抢夺。最终,钱没了,牛屎也不见了,郑铣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

 

  让郑铣“奢”名远播的,是“坐五钱轿,吃一钱粥”的经历。原来,听闻府城北冲(今海瑞大桥附近)有人煮的粥很好吃,郑铣便经常花5个铜钱坐上轿,再坐船横渡南渡江,来到北冲喝一碗粥,而每碗粥的价钱仅仅是一文钱。

 

  郑志灏的26世孙、黑山村的郑湘琼说,当时人们给郑铣起了个外号———“金公仔”,意思是说哪怕很有钱,但也会花光的;后来,他真的卖光了田产和家产,只留下祖屋一间。因此,时人看在眼里,教育大手大脚的不肖子孙时,总会说“你以为你是金公仔吗”,或说“你不要当金公仔哦”。(记者 陈 耿)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06c2bbae46e3fb9c6d3ebfdd8b94945e.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