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1587:一代直臣海瑞含悲去

梁舒婷 文化节庆 2014-01-13 09:01:00 0

[!--pagetitle--]

海瑞墓园里的海瑞塑像。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pagetitle--]

解放前的海瑞墓。 (资料图片)
[!--pagetitle--]

海瑞墓前的“粤东正气”牌坊。 李幸璜 摄

  500年,清魂长在。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明代著名政治家,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一生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被后人誉为“海青天” “南包公”。海瑞所处的时代,已是明朝风雨飘摇,官场贪腐,社会开始动荡的阶段,但他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一个行动改革家,有着“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仍留社稷身”的勇气和决心,终其一生为国家、为百姓、为家乡殚精竭虑。今天,海瑞风骨依然让人景仰,海瑞精神依然光芒闪耀。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海瑞是海南历史文化名人,其刚直、清廉、务实的廉政思想集中地体现了海南优秀历史廉政文化内涵,对于我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值海瑞诞辰500周年之际,省纪委监察厅、海南日报社联合推出“纪念海瑞诞辰500周年专辑特刊”,梳理和解读海瑞的事迹和精神,深入挖掘海南这一特色廉政文化资源,探讨传承海瑞廉政思想,为促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有的人一生平稳安定,如海南明代先贤、官至正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丘濬(1421—1495);有的人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像以清廉闻名于世和留名于史、与丘濬同里的海瑞(1514—1587),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先例。

  明代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年过7旬的海瑞,在海南岛闲居16年之后,重返仕途,次年即被皇帝擢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官居正二品。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再度为朝廷和百姓尽忠尽职之际,一些政令刚刚颁行,便遭到几位别有用心的御史上疏弹劾,恶毒地攻击,愤慨的海瑞7次上疏请辞,但直到1587年病故,都没有得到皇上朱翊钧的应允。

  正如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海瑞身后的400多年间,其精、气、神的影响力依旧延绵不绝,世人不但将他供在庙里,而且以他为做人做事的楷模,还有人把他写到书里,搬上舞台,通过他的故事来针砭时弊,扬善抑恶。

  海瑞,是正义的化身。

  海瑞之死

  农历十月的海南岛还是艳阳高照,温暖宜人,但在南京,天气已经越来越冷。

  万历十五年,1587年入冬不久,南京都察院的一把手———右都御史海瑞大人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但他就是不肯用药,似乎不想再活于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年之前,海瑞在给侄女婿、进士梁云龙(今海口新坡人)的信中曾感叹:“七十有四(虚岁,实为72岁)非作官时节,况天下事只如此而已,不去何为?”他无法自由离职,却可以选择离世,仿佛看破了人在仕途的无奈和大明王朝的无望。

  的确,比寒冷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所处的整个环境已经糟糕到了极点,当然,日益老迈、病痛缠身,却没有亲友互诉衷肠,寄托心声,那种孤独感也是让人煎熬的。

  十月十四日,海瑞在任上病故,身边除了几个仆役,没有一位亲人,因为他的妻子王氏、小妾韩氏和儿子海中砥、海中亮、海中期都已先他而去。

  一位以清廉闻名的直臣,一个朝廷二品大员,就这样孤独地离去,个中凄凉,不言而喻。

  海瑞死前3天,兵部送来的薪俸中多了7钱,他都让人返还,也没有留下遗言,交代后事。其清廉、自律,由此可见一斑。

  得知海瑞的死讯,他的下属、南京都察院的佥都御史王用汲前去探视,发现海瑞的床帏是葛布做的,搁置杂物的竹箱也破旧不堪,仅存俸银十余两,旧袍几件,心想哪怕是贫寒之士,也不会这般潦倒,忍不住潸然泪下。

  顺便一提,王用汲(1528—1593)是福建晋江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为人也很刚正,遇事敢作敢为,致仕时是南京刑部尚书,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

  伤感之余,王用汲在同僚和海瑞的同乡当中筹集到一些银两,为海瑞入殓。

  御赐归葬

  一切仿佛都来得太迟,以至于显得没有意义,只因一切都发生在人走了之后,荣誉和荣耀也就变得很苍白和虚无。

  海瑞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南京城的百姓闻讯,更是奔走相告,痛哭流涕,如丧考妣。在北京的万历皇帝获悉后,也停朝以示哀悼,并派遣礼部左侍郎沈鲤前往南京,负责海瑞的谕祭事宜。

  从十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八日,在沈鲤的主持下,佥都御史一级的官员、南京都察院同僚、南京的尚书和侍郎,先后分批公祭海瑞。此后,北京的尚书和侍郎、广东的同乡,也分别吊祭海瑞,规模达几百人。

  万历皇帝还“赐祭八坛”御酒,规格之高,可见朱翊钧对海瑞的敬重和偏爱,非其他官员所能比拟,因为一般能享受到“赐祭四坛”,已是很了不得。此前内阁首辅、一直不愿起用海瑞的张居正,死后也不过“赐祭九坛”。

  海瑞还被赠予“太子少保”的美誉,谥号“忠介”,意为忠直、耿介,是对海瑞人品、性格的高度概括。今天的海口府城有一条“忠介路”,是步行街,便是后人为了纪念海瑞而命名的。

  在南京的公祭结束后,行人司行人许子伟(1555—1613)还奉旨护送海瑞的灵柩归葬琼山。当时走的是水路,据《明史》记载,当载着海瑞棺木的船只出到长江之上,但见穿白衣、戴白帽的老百姓夹道送行,一边哭号,一边祭奠,队伍延绵达百里之长。

  且说这许子伟,也是琼山人,与海瑞同里,祖上迁自金陵(即南京)。14岁丧父后,许子伟刻苦求学,孜孜不倦。15岁那年,恰逢海瑞罢官回琼不久,许子伟便上门拜海瑞为师,师生二人志趣相投,也是忘年之交。万历十年(1582年),许子伟中了举人,又过4年,跻身进士之列,一年后恩师海瑞去世。

  据海南民间传说,许子伟为海瑞扶灵,跋涉万里鲸波,船只从南渡江逆流而上,大致在今琼州大桥一带上岸后,灵柩一度在明昌塔(今海府路塔光市场附近)停留。许子伟接着为老师选择安葬之地,在物色了很多地点之后,最终选中了琼山西郊滨涯村附近的土地,并得到村民的支持,无偿提供场地。

  许子伟开始为海瑞营造庐墓。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廿二日,海瑞的灵柩正式安葬在滨涯村之西,这一天成了此后海氏族人每年为海瑞扫墓的日子,也成为滨涯村的“公期”,纪念的正是“海瑞公”。

  滨涯村没有海氏,滨涯人却将海瑞当作自己的先祖。

  400多年来,滨涯人对海瑞墓呵护有加,哪怕是在“文革”时期,他们也都顶着种种威胁和危险,挺身尽力护墓。

  后世敬仰

  海瑞乏嗣,许子伟以“儿子”的身份,为恩师守制三年之后,才返回北京履职,被擢升为兵科左给事中,不久又转为吏部左给事中、户部给事中,由于为官忠直,关注民众疾苦,敢于弹劾权贵,颇得海瑞真传,最后终因谏诤触怒皇帝而遭贬谪,于是弃官回琼,侍奉母亲的同时也积极办学,造福乡里。

  其实,受海瑞“忠介”之风影响的,不止是与他有过接触的许子伟,还有后世那些没有见过他的琼州学子,无不以海瑞作为读书、当官的榜样,以其风骨作为精神标杆。

  海瑞身后,不但得到明朝廷的尊敬,即使是到了清朝,也很受敬重。

  海瑞去世后,朝廷专门颁布谕旨,让江苏、浙江等地修建海瑞祠,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琼州府也在城隍庙内建海瑞祠,后来又另建专门纪念海瑞的祠堂;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巡抚彭鹏命令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同知姚哲,在府城西边的社稷坛右侧修建海瑞祠,与苏文忠(苏轼)公祠、丘文庄(丘濬)公祠并列,世称“三公祠”。

  人们缅怀海瑞并不局限于建造庙宇,很多文人甚至为他写小说,如《海公案》《清官海瑞》等,更多的是将他搬上舞台,在多个剧种中塑造一个个清廉爱民的形象,使得海瑞深得人心,海瑞其名也就天下无人不知。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南炳文教授认为,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民群众热爱的杰出人物之一,除了与海瑞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政敌、其不当利益曾因海瑞施政而受到妨害者、以及海瑞逝世后出于某种肮脏的政治目的等而故意攻击其人者之外,凡是正直的实事求是的人,谈及海瑞,无不肯定其为了不起的大清官,对其廉洁勤政、为民请命、执法如山的优秀品质赞叹不已。海瑞的为人处事,成为诚实向上之人学习的榜样。今年逢其诞辰500周年,历史工作者和各界人民群众将举行规模不同的研究和纪念海瑞的活动,这些活动再一次表现了海瑞一生事迹及其所体现精神之感人至深。(记者 陈耿)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acd0e035588d224230c402ae3cce33d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