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散落南海诸岛的民间庙宇

潘雪茹 文化节庆 2015-05-25 15:05:00 0

[!--pagetitle--]

西沙永兴岛上的兄弟公庙。 徐以骅 摄

[!--pagetitle--]

甘泉岛上曾有3座小庙。宋国强 刘影 摄

  对于海南岛存续千百年的渔民而言,南海,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祖宗海”、“祖宗地”。

  早在汉代,海南人就发现并命名了南海诸岛。最迟自17世纪末开始,潭门渔民成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活动”的南海自主开发者。对于这片海,他们世代相依;耕海犁浪,收获海珍,很多时候也须以命相搏。

  而在这片浩瀚海洋中,有数不清的岛礁沙洲,那里遗存的庙宇虽简陋甚至破败,但仍是我国沿海人民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的标志和见证,它们凝聚着先民们的民间习俗和海洋信仰,也让我们从中窥见广阔南海中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已有一些学者提出要恢复南海诸岛的民间庙宇和民俗文化。

  日前,来自各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学者,在定安县文笔峰玉蟾宫召开关于恢复南海诸岛民间庙宇及其民俗文化活动的首届研讨会。随后,在海南省民宗厅、三沙市、海南省道教协会等部门支持下,多位专家学者与陵水、三亚的渔民等十余人组成三沙考察团,乘坐“三沙一号”公务补给船,前往三沙市所在地永兴岛,实地考察岛上的人文设施及庙宇。

  神秘南海上的庙宇,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信仰,再度呈现出令人感慨的曲折历史。

  海洋信仰的历史文脉

  宋元以来,无论是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船只,还是沿海至南海捕鱼的渔民船只,在出海时刻及海上航行时,都要定期举行海祭活动。南海诸岛庙宇更是我国海上渔民和过往船只祭拜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沿海渔民都要举办海祭大典,祭拜妈祖娘娘。

  元代以来,海南岛、南海诸岛遍布妈祖庙,如海口天后宫是大陆先民拓化琼州的见证。许多渔家、疍民的船只也供奉妈祖。永兴岛俗称猫岛或猫注,而“猫注”就是海南话“妈祖”谐音。东沙群岛中的东沙岛,西沙群岛的甘泉岛、北岛、东岛等,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历史上都有娘娘庙。

  海南为我国第二大岛屿,远离中央王朝政治中心,又处南海海上交通要冲,是中外交往必经之地,成为中外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汇之区。沿海民众除了崇奉海神娘娘、天后(妈祖)、水尾圣娘(又称南天夫人)、冼太夫人等,兄弟公(又称108兄弟公、昭应公)成为海南岛独有的信仰。

  在潭门,每一个村子都有兄弟庙,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先人的耕海历程。

  传说,明代海南岛108位渔民在西沙和南沙捕鱼遭遇海难,后来在海上显灵佑护过往渔民航行安全,渔民就在岛上立庙祭祀。海口、陵水、琼海、文昌等地的渔民出海必祭兄弟公。

  “每次出海,都要到‘兄弟庙’祭拜,肉、鱼、香、饭团,一样也不能少。”琼海市潭门镇老渔民何世轩耕海近40年,每当渔船开到南沙,渔民们必须要放鞭炮、烧纸钱,祭拜兄弟公,祈求平安,“到了南沙,就要举行这些仪式,像报到一样。”

  潭门镇文教村的兄弟庙内,屋内的对联把“兄弟”和“大海”联系起来:“兄弟联吟镜海清,孤魂作颂烟波静。”而遥远的南海深处,也有庙宇与之呼应。永兴岛、东岛(和五岛)和北岛的孤魂庙保存有对联和匾额,多为文昌及潭门港渔民所建。和五岛孤魂庙联称:“前向双帆孤魂庙,庙后一井兄弟安。”系潭门港渔民莫经琳题置。北岛孤魂庙里曾有两块木质神主牌,题“有求必应”和“明应英烈一百有余兄弟忠魂灵神位”,左边署潭门港渔民“沐恩信民冯振东敬送”字样。

  南海庙宇遗存不容乐观

  参加此次考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进国博士介绍说,永兴岛码头附近港务局和海水淡化站旁边,尚存有一间孤魂庙,系“中建第七工程局第三建筑公司海南公司陈宗明先生捐款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原址修建”。庙约十多平方米,水泥结构,门口有半圆形的照墙,外墙张贴马赛克,庙顶用琉璃黄瓦。庙内神案设有陶瓷香炉五个,一大四小,上烧有“金玉满堂”等字样,香炉内插满神香。另有陶制的两盏蜡烛台和一箱香烛,但没有设立神像。有集宝箱一个、焚纸钱炉一个。庙门内外有大量的鞭炮屑,庙内屋顶被烟全部熏黑,显见此庙仍受当地居民或渔民的经常膜拜。

  “这座仅存的兄弟公庙虽然仍维持着香火,但与不少海南渔民以及国内学者对当年该岛上有多处庙宇和较多民俗活动的回忆和考证,有着较大差距,而这些庙宇的遗址目前已难以寻觅。”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表示,此次西沙群岛之行未能延伸到其他存在民间庙宇及其遗存的其他诸岛,很是遗憾。

  专家们介绍说,我国人民在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时,在许多岛礁上建立了不少具有民俗道教信仰特征的庙宇,这些庙宇设施是岛礁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渔民在岛上活动的中心。由于土地有限,庙宇多位于岛礁的边缘,庙门向海,结构简单,规模偏小,多数就地取材,用珊瑚石砌成,渔民俗称“石花”,小部分是从祖国大陆运来的砖瓦砌筑。如民国年间琼海县潭门港渔民黄家秀、苏德柳等人在甘泉岛南面修建的庙宇,建材是红砖、灰砂。不少古庙宇还遗留着不同时代的瓷器,屡经修葺或翻建,明代、清代及民国年间皆有。

  根据1928年广东省西沙群岛调查团的记载:“林岛(即多数岛)中原有海南人所建的孤魂庙一所,高阔约六尺,其年代不可考。”民国吴傥在1947年《西沙群岛登陆记》:“离岸不一里许,得一小庙,已是断垣颓壁,探身入内,见有矮桌一方,生锈的罐头盒子零乱在在,当系日军所遗留者。”1970年代西沙文物调查记录:“永兴岛西部气象站前,有小庙一座,用珊瑚石垒砌,俗称‘孤魂庙’,最近被拆毁。”根据中西文献记载和1970-80年代的文物调查,目前明确记录建有庙宇的南海岛礁,共有20多个。包括:西沙群岛的北岛、南岛、东岛、中岛、赵述岛、金银岛、永兴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晋卿岛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南海诸岛上庙宇遗存情况不容乐观。“如果我们不立即对南海诸岛上的这些民间庙宇或遗存加以恢复和保护的话,我们将来可能只有在书本上才能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徐以骅疾呼。

  恢复民间庙宇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海南诸岛民间庙宇及其民俗文化有其特殊性。首先,南海诸岛地处我国的最南端,是我国的南大门,其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南海诸岛本来就存在着不少民间庙宇和民俗文化,岛上的信仰文化设施,基本可归为民俗道教信仰范畴。

  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兴建了大量的庙宇设施,以祈求航海平顺及渔猎安全,但据专家考察,清代以来窥伺南海的周边国家,上岛首先摧毁庙宇建筑。越南还曾经在永兴岛另立庙宇,伪造所谓“历史拥有”的遗迹证据。上世纪初日本被迫归还东沙群岛,铁证就是岛上的妈祖庙、大王庙、兄弟公庙。“它们不仅是我国渔家最先上岛的标志和纪念,而且是南海诸岛的历史文脉和文明载体,更是我国拥有南海诸岛无可争辩主权的铁证和依据。”陈进国表示。

  基于南海诸岛民间庙宇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和战略意义,国内开展对其及相关民俗文化的研究,显得颇具使命感。

  相关链接

  根据中西文献记载和1970-80年代的文物调查,目前明确记录建有庙宇的南海岛礁,共有20多个,包括西沙群岛的北岛、南岛、东岛、中岛、赵述岛、金银岛、永兴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晋卿岛;东沙群岛的东沙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南子岛、北子岛、西月岛、马欢岛、南威岛、南钥岛、奈罗礁、鸿庥岛等。

  西沙群岛庙宇

  甘泉岛北面,有小庙两座;

  琛航岛东南角,有小庙一座;

  琛航岛西北角,有一小庙;

  广金岛西部,有小庙两座;

  永兴岛西部气象站前, 有小庙一座;

  赵述岛西部灯塔旁,有小庙一座;

  北岛东南角,有庙宇残墙灰沙遗迹;

  东岛东北角,有小庙一座;

  东岛西南角,有小庙一座,用珊瑚石垒砌,1973年因建房屋被拆毁。

  甘泉岛东南角,有小庙一座,是1928年琼海渔民苏德柳、黄家秀、邓学志、邓学相等5人所建。

  南沙群岛庙宇

  上世纪五十年代,太平岛仍有小庙,被称为“土地庙”,位于该岛西北部;

  此外,中业岛、南威岛、南论岛、西月岛等,均有各种形式的小庙。

  (据韩振华等人的实地调查和学术论述 记者 赵优)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adb8e753bbf8b98c2e4ac91c2d23d53b.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