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悠悠咸水歌 代代相传承

梁舒婷 文化节庆 2013-06-03 11:06:00 0

[!--pagetitle--]

疍家人和咸水歌

[!--pagetitle--]

    “疍家咸水歌”传承人张发结(左)在南海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拉着老友为同伴演唱打鱼咸水歌。

[!--pagetitle--]

疍家女在三亚街边唱咸水歌。

[!--pagetitle--]

4月29日,三亚河西区第二届疍家咸水歌大赛中最小的选手郑睿瑜。

  咸水歌承载着一代代疍家人的文化记忆,是疍家人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如今,吟唱咸水歌的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老人中,年轻人中难觅好的咸水歌手。前不久,三亚河西区组织了一场咸水歌大赛,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才6岁。为了方便咸水歌流传下去,三亚南海社区的一些老人风雨无阻,集体传唱咸水歌,培养年轻咸水歌手,将咸水歌一代代传承下去。

  夜晚,三亚南边海路疍家人海鲜市场附近,远远地传来疍家人的歌声。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声音清脆,饱含歌唱者的感情,是喜是忧能听出一二。循声而去,记者看到,不少人围坐在一起,一台电子琴,两个音箱,一位老人拿着话筒正在唱《南海渔村是我家》。

  每天晚饭后,三亚南海社区的一些老人自发来到老人活动中心,风雨无阻,或独唱、或对唱、或合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梦想,为咸水歌吟唱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年轻咸水歌手,将咸水歌一代代传承下去。

  疍家老少唱响咸水歌大赛

  因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2009年,疍家调被列为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云志成为唯一省级传承人,张发结和陈水蓬是疍家调的市级传承人。

  73岁的张发结,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上岸生活后,显得安静而怡然。张发结会唱的咸水歌有“一箩筐”,一宿都唱不完。

  5月22日下午,记者在三亚南边海路南海社区老人活动中心见到了张发结时,他告诉记者,他8岁左右就开始跟着父母唱咸水歌,唱了几十年,出海有出海的歌,打渔有打渔的歌,男女恋爱有恋爱的歌,咸水歌取材广泛,生活和劳作中点滴事情皆可歌唱。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最初没有谱,世世代代口耳相传,通过斗歌或对歌演唱,不断发展。

  “他会唱的咸水歌很多,一晚上都唱不完。有祖辈流传下来的咸水歌,也有他自己编的一些歌。”张发结的歌友林大爷告诉记者,他有空还会教大家唱。

  前不久,张发结在参加三亚河西区咸水歌大赛时,他与年龄相仿的叶亚体阿婆合唱《哥妹双双渡银河》。

  “舢板仔你尾翘翘,摇去大船接亚娇,船上有个娇妹妹,今晚约定来相会。”张发结唱到高潮时,非常投入,情不自禁地拉起了阿婆的手,引来台下观众一阵欢笑。

  在大人们的教育和引导下,一些疍家小孩也学着唱咸水歌。“鸡公仔你尾弯弯,三岁人仔学唱歌,不是爹娘教过我,生得聪明来唱歌。咸水歌你真好听,好听歌仔人欢声……”6岁的郑睿瑜此次也参加了咸水歌大赛,她唱了《大家学唱咸水歌》,声音清脆,俏皮可爱。“咸水歌是爷爷教我的,我还会唱好多首咸水歌。”郑睿瑜告诉记者。

  在南边海路,记者还看到有疍家人光着脚,戴着草帽,一条裤腿卷起,一副疍家渔民形象,歌唱《新旧社会对比》,把以前疍家人的艰难生活与现在幸福日子对比,情真意切。

  疍家人唱咸水歌,没有伴奏,都是清唱,歌喉是否响亮、清脆,歌声是否悦耳、动听,一听便知。咸水歌有雄浑高亢,又有婉转缠绵,古腔、新腔、长句、短句,花样迭出。

  “我文化程度低,十几岁才上小学,上到三年级就不上了,在打渔时,我会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欢乐,也有苦闷。”张发结说,渔民是很辛苦的,漂泊在大海上,唱歌可以解除一些寂寞与忧愁。

  以前,赛歌是疍家人常见和重大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休闲季节,丰收之日,重要节日,就有歌赛。在岸边搭起歌台,或在河上两船对泊。一个人唱不过瘾,非得大伙一起唱才成气候。如今,疍家人上岸了,简陋的渔村也已翻进历史的内页,少了渔船,少了海上的疍家人,唱歌的环境也改变了。

  “我早就不出海打渔了,没有那种环境,唱歌的感觉不一样了,我们编了好多新歌,调子没有变化,但表达的内容却不同了。”张发结说,如《三沙———我可爱的家乡》、《南海渔村是我家》等,都是新时代的咸水歌。

  尝试谱曲方便咸水歌流传

  今年63岁的梁容养是三亚咸水歌友队队长,她几乎每天都要组织一些疍家人集体唱咸水歌。“咸水歌是我们祖宗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我们不能丢,否则将成历史罪人。”梁容养说,随着年龄增大,她们这一代慢慢老去,歌喉自然不如年轻人,她正动员、发展年轻人学习咸水歌。“我们几十个老年人几乎每天都坚持唱咸水歌,为咸水歌传承营造良好环境,有些年轻人不愿开口唱但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唱一点点,有些年轻人还会主动过来,听我们唱,一些小孩也在跟着唱。”这让梁容养感到一丝欣慰。

  “他们都是老人在唱,没有年轻人,我偶尔来听听。”三十出头的梁先生说,咸水歌还是太单调,没流行歌曲好听。

  “虽然唱的腔调不变,毕竟环境改变了,唱出的味道会大不一样,现在年轻人学咸水歌积极性不高,可唱的场合不多,咸水歌传承陷入一种困境。”梁容养说出了自己的隐忧。

  “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这里唱歌跳舞,我是这些咸水歌友中最年轻的了。”今年45岁的黎玉兰告诉记者时,笑容灿烂。

  “咸水歌唱法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的唱腔都会有差别,咸水歌很少有谱曲的,有好多歌不好谱曲。”冯理保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咸水歌流传下去,有人开始给咸水歌谱曲,不过,目前只有少数几首歌谱曲较为成功。冯伍福会弹电子琴,他有时会给唱歌者伴奏。

  为咸水歌传唱营造环境

  “文革”期间,咸水歌被禁唱,十年的断层对咸水歌冲击很大,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使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受方言、调式、节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咸水歌传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喜唱、懂唱咸水歌的人越来越少。对年轻—代来说,不仅不会唱,有些年轻人甚至根本不知咸水歌为何物,老一辈咸水歌手陆续去世,留下来的也都六七十岁,少数已经过八十,闲时哼唱几句咸水歌,然而登台表演的机会不多,年轻一代会唱的也屈指可数,在新一代年轻人中难觅好的咸水歌手。

  特别是昔日传唱咸水歌的热烈景象已不复存在。传统的婚嫁,男女谈恋爱表情达意的唱咸水歌风俗也已消逝。如何抢救和保护咸水歌民间文化,引起当地相关部门和人士的关注。

  “每到重大节日,譬如元旦、‘五一’等,我们都会组织疍家人举行一些具有疍家人特色的活动,其中就有唱咸水歌,以此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传承了疍家文化。”三亚南海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社区居委会每年还会拨一些活动经费,为疍家人传唱咸水歌提供便利。

  疍家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确认三亚河口的南边海新渔村和榆港村为原生态疍家渔歌保护村;制定疍家渔歌传承人的保护措施,积极培养新一代疍家渔歌传承人;并建立完整的疍家渔歌档案和数据库,组织力量对疍家渔歌开展艺术研讨。

  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中心已经完成了咸水歌普查、民间采录、建立完善档案和数据库、认定传承人的工作,并且不定时在三亚各大广场组织传承活动。(记者 易建阳)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f768916c880de5bbc73869b5c095a5df.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