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百年前的白话文运动

符春媚 历史沿革 2017-04-10 10:04:00 0


鲁迅的《狂人日记》


胡适著《白话文学史》


小说集《小雨点》


陈独秀(左)与胡适

  今年是中国白话文运动100周年。

  1917年1月,正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关于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陈独秀随即撰写《文学革命论》声援,文学革命的序幕就此揭开。

  文学革命又称白话文运动,包括形式、内容和观点三个方面的改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极大。

  《新青年》与白话文运动

  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与一本杂志密不可分,这本杂志便是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时称《青年杂志》)。

  几乎在《新青年》创刊的同时,远在美国求学的胡适提出了“文言是死文字,白话才是活文字”的观点。1916年10月,他在《新青年》发表《寄陈独秀》的信,首次提出了文学革命“八事”:“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滥调);三曰不讲对仗(文废骈、诗废律);四曰不避俗字俗语(白话可入诗);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模仿古人话语,须有个我在;八曰须言之有物。”1917年1月,胡适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再次重申了文学革命“八事”。

  《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性刊物。对于《新青年》的创办和发展,陈独秀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陈独秀17岁那年考中秀才,次年赴南京乡试落榜。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影响,他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而寻求西方新学。从1901年起,陈独秀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此同时,陈独秀还在国内外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书社。

  1915年6月,陈独秀从国外回到上海,着手筹办《青年杂志》,决心从文化启蒙入手发动思想革命。当时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与民主共和理念格格不入。作为一名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成为反封建反礼教的先锋,《青年杂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1917年1月,应蔡元培邀请,陈独秀担任了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文学院长)。此时的《青年杂志》已更名为《新青年》,也随陈独秀一同进京,进京后的陈独秀住在箭杆胡同,那里理所当然成了《新青年》的大本营。此间,《新青年》由陈独秀、胡适等人轮流编辑,并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在这期间,《新青年》相继发表了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的胜利》、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等文章,将科学与民主思想带入北大。

  1917年8月,北大教授钱玄同拜访教育部参事鲁迅,为《新青年》约稿,鲁迅当即应允。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回忆说:“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鲁迅的这篇《狂人日记》后来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关于此事,学界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看法,实情究竟如何呢?

  陈衡哲的《一日》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究竟是哪一篇?长期以来被公认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然而早在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一年以前,陈衡哲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她的白话小说处女作《一日》。胡适曾评论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笔名)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一日》便是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最早的作品。”

  陈衡哲原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武进,1913年考入清华,是该校首届10名女生之一。第二年陈衡哲即留学美国,进入瓦塞学院学习历史学,1919年毕业后又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学习,次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此后陈衡哲又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南京东南大学等处任职,并代表太平洋关系学会中国理事会多次出席国际会议,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留美期间,陈衡哲于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并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回国后又陆续创作了许多白话小说,后集为短篇小说集《小雨点》。除此之外,陈衡哲还有《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多部作品问世,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战士”。

  陈衡哲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她和胡适的交往不无关系。在瓦塞学院学习期间,陈衡哲结识了正在美国读书的任叔永(即任鸿隽,陈衡哲的丈夫),后经任叔永介绍认识了胡适。胡适当时兼任《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知道陈衡哲是个才女,便写信请她写文章。但陈衡哲对胡适的“我诗君文两无敌”颇有微词,“我诗”指胡适本人的诗,“君文”就是任叔永的文。陈衡哲说:“岂可舍无敌者而他求乎?”意思是说,既然你和任叔永的诗文无敌了,那我们还写什么文章?你又何必请我们这些人写呢?

  不打不成交,两人就这样开始了通信联系。后来胡、陈、任三人经常通信讨论新文学问题,这时胡适正尝试白话文学,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白话文运动的第一枪,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时间反对者有之,嘲讽者有之,就连他的同窗好友任叔永对其主张也未置可否。这时只有陈衡哲勇敢地站在胡适一边,对胡适给予了大力支持,后来忆及这段时光,胡适曾动情地说:“她(陈衡哲)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安慰与鼓励,她是我最早的一个同志。”在胡适的影响和鼓励下,陈衡哲也尝试用白话创作小说与诗歌,《一日》便是她用“莎菲”为笔名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

  《一日》是一篇反映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说,今天看来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对此陈也曾自谦说:“(《一日》)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篇白描,不能算为小说。”但《一日》一扫旧小说的陈词滥调,选取了一个生活的横截面,在整体上以现代小说观念组织、表现生活素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新时期文坛,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意义非同小可。

  1928年陈衡哲把《一日》收入其小说集《小雨点》时,胡适为之作序说:“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是何时发表的,试想当年作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了解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了。”

  白话文运动的成就

  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发展,一大批接受了现代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此间涌现出了许多开创性的作品,其中胡适诗集《尝试集》、郭沫若诗集《女神》、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等都为白话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Q正传》更是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坛出现了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等一大批新文学社团,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生龙活虎的作家和诗人,白话文学创作在各种体裁一一展开,并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就此而言,鲁迅的白话小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周作人的“美文”系列以及“冰心体”小说等无不具有开创或奠基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白话文运动所带来的巨大成就。

  白话文运动的另一项成果就是白话报纸的盛行。白话文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白话文得到迅猛发展,涌现出了数百种白话报刊。白话文运动以前,中国虽然已经出现白话报纸,但数量不多,影响力也有限。五四以后,大量白话文报纸纷纷出现,并为民众所接受,逐渐成为报纸的主流。

  白话文运动还推动了新式标点符号的颁布和使用。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等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的标点符号。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就此诞生。

  与此同时,当时的教育部还正式承认白话为国语,并通令全国学校采用白话文教学。对此,刚刚逝去不久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在《白话文运动八十年》中这样评论:“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从‘文’到‘语’,一字更改,更改了时代。”

  今天看来,白话文运动要求的文体改革已基本完成,但这场运动所引发的思想解放仍需继续。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494c6826e171978323c95b1722bac4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