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琼剧男旦:“芙蓉难比我美人妆”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11-25 09:11:00 0

谭飞飞(左二)在琼剧电影《红叶题诗》中的扮相。(资料图片)

  

王凤梅在琼剧《搜书院》中扮演老夫人。 (资料图片)

  说起琼剧的男旦,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提到泰斗级人物林道修,而善于扮演女性的男艺人,数不胜数。

  且看这些名字:傅銮香、李琼梅、庆寿兰、姚赛姣、梁凤姣、符赛玉、天上月、水底月、陈成桂、王凤梅、莫赛花、陈丽梅、梁玉莲、王广花……等等,没有人不会相信:这是一些女艺人的名字。其实,他们都是男人。

  从清末民初至解放初期,琼剧男旦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时间,琼剧舞台上男演员反串女角色成了琼州梨园的一种时尚。

  男人因何开女人艺名呢?据史料记载,他们都是早期进入科班馆学过艺的艺人,入了科班就得遵守科班的规矩,每个学员都要按科班名统一开艺名,比如入“凤”字科班,所有学员的艺名都得有个“凤”字,如王凤梅、唐凤彩、王凤姣等;入了“丽”字科班,所有学员的艺名都得有个“丽”字,如陈丽梅、王丽花、郑丽芳等。

  男旦人才济济可说是早期琼剧的一大特色。

  虽然国内兄弟剧种也有男旦例子,但没有琼剧这么普遍,从著名文武大班,到农村小小班仔,每一个班都会有几名反串男旦的艺人,这些男旦在戏班中不但起着“开心果”的作用,往往还是戏班赖以生存的顶梁柱。

  那些年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那么多男艺人在舞台上“弃男从女”呢?琼剧老艺人梁家樑、莫爱花认为,那个年代人们顽固的传统世俗观念造成的,“五子不入流”,戏班仔被列为“五子”之一而被人看低,什么行业都可以做,唯独戏班仔就不提倡做,女人演戏更是低微下贱,伤风败俗。故而导致那些年代女人从艺者是少之又少,只有个别敢于冲破传统世俗观念的女人才胆敢投奔梨园,十分稀有的在舞台上一露芳容。

  女艺人少,剧中女角色又必不可少,这就迫使很多堂堂男子一反常态、尖声细气地去反串旦角。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男艺人“天生丽质”,后天热衷于反串旦角形象的。

  “心明亮如天上月”

  早期男旦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初时入乡村科班馆启蒙学艺,出科后在小班里演小旦,继而演闺门旦、或彩旦、或武旦,旦味十足,声名远播,晚年之后改演老旦。

  “天上月”和“水底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艺名,他们都出于定安雷鸣。天上月原名王绍文(1890—1971),水底月原名吴桂兰。他们分别入“仪”字和“桂”字科班,出科后都入农村小班演戏。

  天上月前半生主要浪迹在岛内各文武大班,饰演贵妇淑女一类角色;后期栖身农村中小班社,以演小家碧玉角色见长,他在《破镜重圆》剧中饰演寡妇王氏一角,有这样一段唱词:“……人家种瓜得吃瓜,我种南瓜吃瓜花。我王氏,走路低头不看横,丈夫命短才守寡。我平素,心明亮如天上月,为何而今命运衰。月有圆时也有缺,独只有,破镜重圆要问天上日月。”尤其是“心明亮如天上月”一句,给人印象最深。他长相俊美,白白胖胖的,富有女人味,观众就议论说,王治文是天上月亮一般的花旦,故得“天上月”艺名。

  水底月则擅长饰演小家老旦,演技十分生活化,他在《补锅》剧中饰演母亲一角,是一位农村妇女形象,剧中有一节“筛米”动作,水底月的表演如同现实生活的翻版,形神俱似,非常生动形象。

  凤梅、广花留美名

  王凤梅、王广花,这两朵同样出自定安的“金花”,尤其值得称道。

  王凤梅(1898—1976)15岁入黄竹墟“凤”字科班馆学艺,师从名旦李銮香与名净李銮富。他先后在升平乐班、文华班、同乐戏剧公司演戏,长期与郑长和、陈成桂、三升半、韩文华、陈烈三、陈丽梅等人搭班。王凤梅不识字,但记忆力特好,只要听别人唱一遍,他就能把整本戏的唱词记住。他的演唱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善于在别人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凤梅板”。王凤梅先后在《搜书院》、《卖胭脂》、《狗衔金钗》、《孔雀东南飞》等剧中饰演老旦形象。1957年王凤梅随团晋京主演《卖胭脂》、《狗衔金钗》,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观后赠诗勉励琼剧:“凤梅垂老又红梅……”。王凤梅携带出的学生不只有红梅,还有吴金梅、潘远英、莫爱花、谭飞飞等。

  王广花(1909—1972),小时跟随民间歌舞八音学盅盘舞,后跟木偶班学戏,18岁入“广”字科班馆。出科后在馆主组织的洪利班出演《西厢记》、《彩凤上京》、《三江考才》等剧,崭露头角。王广花长期与新长和、新积锦、莫利驹等人组班演戏,演技日进,声名远播。解放后与王黄文、新长和、陈丽梅、潘辉星等人组建“集新剧团”。王广花年轻时长相身段俱佳,扮相活像古代大家闺秀,有“菩萨旦”之称。他身段步法富有弹性,独创“8字程途”,观众有“广香唱戏广花做”的说法。他长期演贵族闺门戏,尤其擅演喜剧,故还有“快活旦”之誉。

  谈到恩师王凤梅、王广花,老艺人莫爱花深有感慨地说:“我入集新剧团时,凤梅、广花就是两位德高望重的艺人,他们的表演各有特点:凤梅老师是用子母喉演唱,声质粗厚,比如他在《梁祝》里扮演的师母,对梁山伯唱的一句戏:‘英台本是女扮男妆……’粗厚的子母喉声质,一字一顿,很有韵味。广花老师则是貌似淑女,声质平软,在反串女角上更有女人味,他在团里经常教示年轻演员走频频步、三寸金莲步。在排演赴京剧目《张文秀》时,广花老师手把手教王英蓉和我两人学走王三姐的台步……”

  郭远志:时装男旦第一人

  郭远志(1901—1972)是时装戏男旦的领军人物。“五四”运动时期,他就参加文昌中学学生演剧队演出《爱国运动》、《三圣娘与博士脱皮鞋》等进步话剧。

  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他与邢德新、符致明、林鸿鹤等艺人搭班演戏,多次赴东南亚各国旅演,在马来半岛招收当地琼剧爱好者创办起巴生乐群剧社,排练上演时装戏。日军投降后,郭远志返琼同文昌艺人云昌霓、林道修、朱永法、林鸿鹤等组织二南剧团、文昌联合琼剧团,专门上演文明戏,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大义灭亲》、《爱情与黄金》、《红泪影》、《清冰爱情妻》、《爱河潮》等。

  著名时装旦角罗月莲回忆与郭远志同团演出的日子,流露出几分怀念之情:“郭老师是原文昌联合琼剧团团长,他对艺术非常认真严谨,我和王英蓉既是团里演员,又是他的学生,他经常教我俩学走台步,学‘三足垫’。记得我接演《糟糠之妻》中的剑花一角时,郭老师教我唱两句戏‘朱唇粉脸穿绫罗,芙蓉难比我美人妆……’,必须按照他的板腔学,如果老是学不好他就不教了。所以我俩平时既敬他又惧他。”

  罗月莲还说,郭远志演时装花旦是独一无二的,他表演的最大特点是咬字非常清楚,感情非常丰富。

  郭远志是文昌中学学生,有文化涵养,理解角色准确到位。他平时烟酒不沾,只喜欢看报纸。

  谭飞飞:最后的男旦

  近代男旦除了家喻户晓的林道修,其传人谭飞飞(1934-1997)怕是琼剧男旦的最后一粒“种子”。

  谭飞飞早年在农村小班开始演戏生涯,拜名武何茂和为师。解放后,他入新群星剧团、海口市琼剧团演戏,师承林道修招式、声腔,故有“道修二”之称。谭飞飞曾在琼剧电影《红叶题诗》中饰演文夫人、《红灯记》中饰演李奶奶,颇受观众赞赏。

  1981年,谭飞飞参加广东省中等艺术学校教学汇演,在《打金枝》中饰演皇后一角获表演奖,其中演唱的“劝宫”唱段,巧步烈三遗韵,感情真挚,韵味无穷,成为琼剧的典范唱段,长期来为广大戏迷所仿唱,并被中国长白山音像公司录制成磁带传唱海内外。

  笔者进入梨园时有幸见到谭飞飞的最后时光,一个精巧玲珑的小老头,脸庞上时常挂着和善的笑容,不论天阴天晴,手里都撑着一把黑布伞,见着艺友同仁就会谈笑风生,问长问短,举止言谈间隐约见出女人之神态。据谭飞飞的儿子谭文辉回忆,他父亲退休后经常到琼剧院邀请艺友喝茶聊天,对外人很大方,对自己很节俭,不久中风病倒,在家拖了好几年才离世。(文\特约撰稿 潘心团)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961b1a1793b7f5c2e932258697ea9e5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