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中国的民族语言大师”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09-02 09:09:00 0

黎族学者符镇南,美国人盛赞的———

“中国的民族语言大师”

  1957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语委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二为符镇南,左五为欧阳觉亚。 欧阳觉亚 提供

  1980年代,符镇南与爱人和孙子的合影。 符其荣 提供

  1957年和友人在通什留影,后排右一为符镇南。 欧阳觉亚 提供

  海南百年文化背影

  18年前,有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学者和黎族文化专家———符镇南(1934-1995),离开了我们。

  他自幼丧母,经历过战火,但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年轻时,在经过专业的语言学训练之后,能够独立调查研究海南少数民族方言,撰写论文和专著。再后来,他还转向黎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颇丰。

  符镇南对语言学的痴迷和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哪怕后来从政后也从未停辍,直到生命即将结束的卧床时光。

  符镇南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瞩目和肯定。

  他对海南岛西部昌化江下游两岸村话的研究,使得后来学术界将村话确定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他还善于通过自己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储备,通过比较研究,确认方言的系属问题。

  符镇南的语言学研究还涉及到本民族的黎语,甚至还兼及海南话和军话,一些从未受到关注的小方言,如那斗话、附马话(也写作富马话),也能引起符镇南的调查、研究兴趣,并专门撰写论文。

  东方市政协干部刘子明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在其记忆中,符镇南是自己最难忘的人之一,在他人生最后的岁月,即使卧病在床,也不忘细细斟酌自己写下的文稿。

  符镇南,何许人也?

  说起他曾担任东方黎族自治县政协主席,许多人已不太有印象。但说起有一位研究民族语言的黎族学者,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和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却还能立刻叫出他的名字。

  屈指算来,符镇南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8年了。

  “小革命”结缘语言学

  1934年5月的一天,符镇南出生在东方江边乡报英村一个世代贫寒的黎族家庭。

  符镇南之后,母亲符亚玉又先后生下一男一女。但受那个时代生活条件的限制,母亲与弟弟、妹妹因病相继过世。8岁的符镇南与父亲符永相依为命。

  由于家徒四壁,他与绝大多数同时代的黎家孩子一样,在帮助家里种山兰稻维持生计的同时,小小年龄便随村中父老到深山密林中打猎,偶尔也到昌化江捉蟹捞鱼。

  因条件艰苦,符镇南少年时期没有读过书。

  孩童时代艰苦的生活,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性格。

  战火纷飞的年代,14岁的符镇南就报名参加了琼崖纵队。

  1951年,符镇南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对象,被组织保送到广州南方大学海南分校读书,此后又到海口市工农速成初等学校学习。两次系统学习,让年轻的符镇南受益匪浅。

  1954年4月,经组织和学校推荐,符镇南被选送到中南民族学院预科班学习。两年后,符镇南被中南民院选送到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语言调查训练班学习。

  符镇南跟女婿符其荣讲过他在中央民院的学习趣事。

  由于没钱买更多的语言类书籍,符镇南经常去图书馆借阅。有一次,图书馆阅览室坐满了人,他找不到位置,便借了书坐在图书馆外阅读。细心的图书管理员发现借书人不见了,以为书被偷了,便四处寻找,最后在图书馆外找到他。

  1956年7月16日,符镇南随同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队来到通什,随队领导是我国已故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和王均。

  调查队工作期间被分成三组,符镇南所在的第三组,主要任务是调查本地、美孚黎语方言。

  1956年12月至1959年8月,在严学宭的推荐下,符镇南担任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语委会研究科副科长。

  1959年8月至1962年6月,符镇南调任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实习员。期间,他学会和掌握了大量的壮侗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并练就了采写长篇材料的本领,为以后写出许多有价值的语言论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政不忘治学

  符镇南本来有希望留在北京工作。“后来因为思家心切,便再次调回海南工作。”符其荣说。

  回到海南后,符镇南主要从事行政工作,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语言研究工作,而且著述颇丰。

  1970年3月,符镇南出于工作需要,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更镇蹲点。

  在此期间,他听到了生活在昌化江下游南北岸的群众讲一种与众不同的方言,当地人自称为“村话”。素来对民族语言颇有研究的他,对村话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长期来埋藏在心中的激情终于爆发,他决定把村话系属弄个水落石出。

  他深入到讲村话的村庄来南、旦场、英显、荣村、日新、那等等地调查,历经几个寒暑的辛劳,记录了村话3000多个词汇和1000多条句子。1977年,他着手撰写有关村话方面的论文。

  1981年,符镇南连续推出《海南岛西海岸的“村话”》、《海南岛村话系属问题》和《村话概况》(与欧阳觉亚合作)等有关村话的系列论文,相继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民族语文》上,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语言界的关注。

  在1984年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对海南村语进行了讨论,会上学者们同意确定村话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尔后,又在中国语言地图上确定村话的分布位置———海南岛昌化江下游南北岸地区,使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海南岛西海岸共有8万多人所讲的村话,正式被国内外确认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这一成就,也奠定了他在民族语言研究方面终生的地位。

  1988年,符镇南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觉亚合作,署名发表的《海南岛村话系属问题》刊载于当年《民族语文》第1期,文章把自称为汉族的“村人”的语言———村话与黎语进行比较,首次正式确认这种语言的地位。

  民族语言学家

  村话研究的成果,让符镇南的语言学研究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本民族的语言文化。

  从1986年开始,符镇南的研究课题重点转向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1990年第4期《民族语文》上,刊载了符镇南的《黎语的方言岛———那斗话》,介绍了东方月村和那斗村共约2500余人所使用的一种非汉语土话———村民自称“来话”。

  符镇南调查研究发现,这种话是黎语受到汉语的影响而起了变化的一个特殊方言。月村和那斗村处在两种汉语(军话和海南话)的包围之中。操语者生活习惯受到汉族影响,语言大大简化。从整体看,那斗话比较接近黎语的美孚方言,但不同于美孚方言。由于受汉语影响大,可以看作黎族五个方言之外的一个方言岛。

  欧阳觉亚评价说,符镇南的《黎语的方言岛———那斗话》一文,第一次揭示了保存在汉族地区里的黎语方言岛。该文的价值在于通过那斗话的变化,让人们看到黎语某一方言变化的状况,丰富了语言学知识的宝库。

  此后,他又发表了《黎族特殊方言———那斗话》、《富马话———赣方言土话岛》、《那斗话划归黎语方言谈》等论文。

  海南建省后,符镇南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相关刊物上发表了《母系权力在黎族葬礼中的行使》、《美孚黎原始宗教及自然崇拜》(口述)、《黎族姓氏、氏族、部落峒的组织地位和作用》、《黎族美孚人名及辈份称谓实录》、《黎族美孚支系名字称谓谈》、《黎族禁忌种种》等10多篇价值颇高的论文,总计有20多万字。

  在本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方面,符镇南还写过《黎族美孚支系称谓谈》等多篇与黎族语言文化有关的文章。此外,他对海南话、军话等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据符其荣回忆,当代美国语言学家艾里斯教授到符镇南家中走访时,曾赞誉他为“中国的民族语言大师”。

  1995年2月,符镇南届龄离休,4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文\记者 杨 勇 特约记者 高 智) 

  【东方市文联主席黄文先生,对本文采写有贡献。特此致谢。】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fd7c99239ad60f6ce9d75d20faaa9c4e.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