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海南民族的历史

林诗成 历史沿革 2008-09-11 00:09:00 0

  根据最新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至西汉时期,海南岛上分布着古百越人的一支--骆越。根据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分析证明,骆越人即是黎族的先民。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珠崖和儋耳2郡及潭都、苟中、九龙、至来等16县后,汉族移民逐渐增多。部分黎族先民开始与南迁的汉族接触,掌握了先进的铁制工具和农耕技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始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公元1世纪中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抚定珠崖,在海南建立城廓市井,封建统治渐趋巩固,后世遂有“伏波将军开琼”之说。  

  6世纪末,南方俚僚首领冼夫人以所统辖的地方(包括海南岛)归附隋朝,后来隋朝在岛上设置珠崖、儋耳、临振3郡,下辖感恩等10县。汉族移民不断增加,海南与中原地区关系更为密切,促进了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因素的迅速增长。唐朝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位于海上交通要冲的海南岛得到进一步开发。唐在海南岛设置琼、崖、儋、振、万安等5州,辖22县,奠定了海南岛州县建置的基础。公元748年,唐鉴真高僧东渡日本,遇风漂流到振州(今三亚市),看到当地已经是“一年养蚕八次,收稻两次,十月种田,正月收粟”。当时黎族地区出产的高良姜、五色藤、盘斑布、金、糖、香料、益智子等土特产不少作为“贡品”或商品输入中原地区。唐朝末年史籍出现黎族专有族称—“黎”。

  五代以后,中原战乱频仍,大批汉人南迁,岛上汉族数量进一步增加,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黎族地区经济开发也出现了新局面。杂居或邻近汉族的地区已懂得耕耨灌溉,种植水稻、苎麻用来与汉族互市。黎族地区出产的红白藤、香料、棉花(吉贝)、珍木和黎锦、黎单、黎幕等精美的手工 艺品行销内地,深受人们的喜爱。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年轻时逃居崖州,曾在崖州留居多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我国棉纺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宋元时期,信奉伊斯兰教的“番民”从越南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入。据明万历《琼州府志》卷3记载,宋元年间因战乱,越南占城人驾船迁来海南岛,散居在海岸一带,这些村落称为番村、番浦。居民多蒲、方三姓,不吃猪肉,不供祖先,共设教堂,念经礼拜。《古今图书集成》和《崖州志》等也有类似的记载。来自越南的“番民”在与其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到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回族。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据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与当地汉族相近,在毗邻的汉族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墟场,如调南市、兰洋市、南丰市和岭门市等。山区黎族的土特产通过集市和入山收购的汉商流往名地,黎族换回的铁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也日益增多。黎汉两族人民经济上相互联系、文化上相互交流和通婚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在崖州一些开发较迟的地区,当地黎族已常“往来城市之间,有无相易,言语相通,间有读书识字者。”至于文昌、澄迈、会同(今琼海市)等开发比较早的地方,到了清代中叶黎族已基本融入汉族,一些地方出现了“无黎”之说(如“文昌无黎”)。也有一部分汉族,“因近黎土,谙晓黎俗”,“利其山水田地,创为村峒,落土耕田”,逐渐同化于黎族之中。


责任编辑:杨斌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ea10dc82a7c490d1d987422043145b68.html

上一篇:海南建置沿革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