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潮起潮落海口港

潘雪茹 历史沿革 2016-05-16 15:05:00 0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Arial;font-size:12pt;}</style>


清末在靠近海口湾处的一片海上景象。 辛世彪 供图

  海口的港

  文\海南日报记者 邵长春 实习生 李佳霖

  海口港地处海南岛北部,自宋元以来就是岛内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既是岛上居民出洋谋生的主要口岸,也是历代王朝驻扎水军的海防要塞,由于其地处南海航运中枢,更成为从我国大陆沿海港口到东南亚各地通航贸易的船舶必经之港,因此素有“琼州门户”的美誉。

  说起海口港,不能不提到府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海南行政建置迎来一次较大调整,琼北的崖州属县悉数划入琼州,同时将琼州州治移到府城并进行大规模扩建,此后,府城作为海南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延续了近千年,而传统意义上的海口直到民国时期一直都是府城的外港和军事屏障。

  90年前,也就是1926年,海口正式设市,港口对于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而言,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海口港在1000多年间的变迁,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而在2017年,海口“三港合一”,秀英港将退出历史舞台,“新海港”将书写新的海口港口史。

  就自然条件来说,海口港绝非天然良港。

  《海南岛志》就指出“海口原不足取,然以其地扼雷琼海峡,据南渡江之下游,于交通形势之关系。自昔设镇辟市,已成政治、经济、军事重要之区。其港湾虽不良,尚可保其位置。”

  换言之,海口港的兴起更多是因为它地理位置的重要,因其接近海南岛当时的政治中心琼山府城,又地处琼州海峡南端和南渡江入海口,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海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更是离不开海口港,正所谓“先有港后有城”。

  宋:白沙津上神风起

  宋代的海口港主要指白沙津,即现在海口市东北隅的白沙一带,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扼守琼州门户,成为军事要地,自宋以后,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海防要塞。如南宋在海南岛的最高治安兼军事机构——海南水路都巡检使司就在此设置了白沙寨,统辖水军。

  宋代海口的对外商贸也开始兴起,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宋代的白沙津已是“商舟所聚处也”,官府还在此设立了官渡,由于历史上海南米粮常常不足,自宋初就由白沙津“岁调雷化高藤容白诸州输运,以足本州公私之用”,成为本岛米粮补给线的重要一环。

  据宋代王象之所著的《舆地纪胜》记载:“琼州白沙津番舶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波涛之虞”,所以当时的琼帅王光祖考虑到停靠白沙津的外国商船渐多,“欲直开一港,以便商旅,已开而沙复合”,由于流沙多,旋开旋塞,虽多次疏浚港道,耗费甚巨,却劳而无功。

  直到南宋淳熙八年(1248年),海口地区突然飓风大作,暴雨倾盆,南渡江水冲泄,白沙津遂自决成港,此后往来船舶皆可入港避风。于是以当时的人力和技术水平无法解决的开港问题,就这样被老天爷出手搞定了,时人纷纷称奇,白沙津此后也被称为“神应港”。

  据《海口城市发展史》所载,神应港横空出世后,成为本岛最大的贸易港口,货物出入的主要门户。同时海运的发达也促进了海口的繁荣,成为琼州郡治要津和海上航行

  中枢,白沙地区成为对外贸易的市场和本岛对国内贸易商品的集散地,还建起了海口最早的街道——200米长的白沙街,日后的海口城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两宋时期,对外政策比较开放,鼓励对外贸易,《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中,以香料贸易为最。

  海南因出产奇香吸引各国商人,于是成为当时海上香料之路的起点或者必经之地,神应港自然成为这条航线上最重要的避风港和补给基地,其所交易的香料,品种繁多,如沉香、蓬莱香、鹧鸪斑香、笺香、生香、丁香等,此外还有槟榔、吉贝、椰子、花梨木、鱼鳔、黄蜡等特产。

  由于当时神应港等地的海外贸易已达一定规模,南宋朝廷在海南专门设立了琼州市舶分司,隶属广州市舶司,专门负责从南洋返回船舶的监管检查征税工作;而海口港口商埠的兴起,也促进了海口造船业的发展,其所造商船已可北航长江流域,南至东南亚各国。

  元:文宗登岸水巷口

  “末路谁当国步艰,琼州节概似常山。心悬北极天应远,血洒南荒地尽斑。上帝亦哀麟凤死,中原今放犬羊还。使君忠义言难尽,只把哀词滴泪删。”明代海南诗人王佐这首《哀使君诗》说的正是琼州安抚使赵与珞据白沙口与元军死战殉节的往事。

  宋末元初,由于海口陆域扩大,白沙逐渐被海口浦所取代,所谓“迁(白沙)津设(海口)浦,自浦渡海称海口港”,这也是海口市得名的由来。元代在海口浦设“南藩兵营”、“番民所”,在白沙设水军镇,巡防海上。

  元代的海口商贸持续兴旺,海口港已成为中国南方良港之一,继续扮演着南海海路中转站的角色,各地商船往来频繁,贸易持续兴旺,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专门设立了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负责按照市舶条例征税。

  这一时期海口港的繁荣也促进了海口城镇的发展,由于地增人多,海口浦扩大,码头移到通津,水巷口建成官渡,元文宗即位前曾被流放海南,就是从水巷口官渡登岸的。自北门外至府城还出现了海口市内最早的南北往来大道,现在的博爱路,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成的,至今仍是海口老城区最繁荣的商业街和居民街之一。

  明:帆樯林立始筑城

  “吾郡以海为疆界,自此北至海,道仅十里,所谓神应。海口是为港门,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汪洋浩渺之间,山微微如一线,舟杳杳如寸苇。”丘濬在《学士庄记》中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海口港商船林立的盛况。

  明代,海南受到重视,更被明太祖朱元璋赞为“南溟奇甸”,其内外商贸都盛况空前,海口港与内地及沿海商贸活动频繁,近则徐闻、廉州易货,远则“北入江淮闽浙之间,岁以千万计”。

  得益于海口港的繁荣和海上贸易的发展,明代海口已成为广东地区造船中心之一。

  明代海南岛内水运也非常发达,海口已成为岛内及大陆各地往来的水运中心,岛内各大水系南渡江、万泉河、陵水河、龙滚河、太阳溪之间,取海道彼此相通,均以海口港为起点,《琼台志》就详细记录了海口港到岛内其它各港口所需时间,近的如文昌铺前港半日可至,远的如崖州的临川港一天半也能到达。

  明初为了巩固政权,防止海外侵略,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明太祖严令“片板不许下海”,敢有私下出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对海口港的对外商贸造成很大影响。由于海南岛不是国家重要通商口岸,西方商人来中国进行贸易,都经由大海航向东南沿岸商埠,不复靠近海南岛,即使有商船停靠海南也经常是由于天气原因,无关商贸。

  但在明朝与南海诸国的朝贡贸易中,海南仍扮演着重要的中转站角色。自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郑和下西洋之后,南海诸国朝贡不绝,海南岛是为海上咽喉要道,南海诸国朝贡及互市船舶多经海口港。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曾记录了从化州经琼州至诸番的里程:“自化州下水,至海口四日程——故诸番国县东洋琉球等国,被风飘多至琼。”

  清:琼货扬名十三行

  清代的海口港和全国沿海港口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商船往来,海口也逐渐发展成全岛最大的口岸和贸易中心,成为各地商贾云集的商埠。特别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废除了清初顺治年间开始施行了40年之久的禁海令,次年又在东南沿海设立了粤、闽、浙、苏海关,并在辖区内各主要口岸设置总口。

  由于海口港在地理位置和贸易上的重要,海口成为粤海关管辖下的七处总口之一,海口总口下又设九个署税馆,管理全岛各港口本地商人与南洋地区的贸易货物,并负责办理海南与广东、大陆沿海各地贸易货物的出入监管;据《粤海关志》的记载,海口总口每年关税额平均在12700两左右。

  海口设有海关总口,海南岛出发的货船大多由海口港出发,闽浙等地商人也在海南岛采购商品销往日本;同时海口本土对外贸易也甚为活跃,据记载,清前期海南岛从事贸易的小帆船规模虽小,但为数甚多,远赴泰国、越南甚至直渡日本长崎。

  而在清代广东的对外贸易中,由海口港发出的琼货已占有一席之地,屈大均《广东新语》就记载:“东粤之货,其出于九郡者,曰广货;出于琼州者,曰琼货;亦曰十三行货。”在广州由官府培植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十三行”中,最初就有海南行,后改为“福潮行”,但仍与海南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海口港贸易的日趋活跃,来海口定居的浙、江、闽、粤、桂等地的商人也日渐增多,商号剧增,形成“福建行”、“潮行”、“广行”、“南行”、“高州行”等五行,还相继设立了会馆,更加促进了商贾往来和海口贸易繁荣。

  史话海口港

  宋代的海口港主要指白沙津,即现在海口市东北隅的白沙一带;

  宋末元初,由于海口陆域扩大,白沙逐渐被海口浦所取代;

  明代时海口港已成为岛内及大陆各地往来的水运中心;

  进入清代以后,海口港入海口已经逐步从东部的白沙门向西转移;

  1925年海口修筑长堤路,钟楼一带遂成为海口港码头;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海口市以西二里的秀英书场建设码头,是本岛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码头;日军侵占海南后,为了便于掠夺资源,对秀英港进行扩建。 (文/邵长春)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097c8d5ffe60b2ca6305a5e21d2bb7b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