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海南的帆船时代:一叶风帆闯南海

省政府网编辑部程守满 历史沿革 2013-04-01 14:04:00 0

 

黎族百姓如今还在使用独木舟捕鱼。 于伟慧 摄

 

解放前海南渔民乘这样的木帆船出海。(《文昌县志》)

 

“鸿洲游艇会号”在比赛中挂起球帆。   宋国强 摄

 

  文昌市东郊镇渔民、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海航道更路经”代表性传承人郑庆能。 记者 陈德雄 摄

  3月20日至30日,第四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在海南举办,再一次将人们的眼光聚焦在帆船这一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之上,不同的是,今天的帆船是作为一项时尚的竞技运动存在于世人的视野之中。那些热爱航海的运动者驾驶着帆船行驶在风浪之中,体会着风与帆的合作,船与海的较量,操纵与征服的快感。

  追溯到几十年前甚或更早,从郑和下西洋,到海南岛渡海解放战争,从近海捕捞到远至南沙,海南的帆船既是运输、捕捞的工具,也是商贸交流纽带与战斗的武器,海南与帆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南的帆船时代,谱写出海南人的聪明、智慧和勇敢。

  帆船进化:从独木舟到木帆船

  木帆船,即船体为木制的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只,主要有桅、帆、舵、桨、橹、碇及绳索等。木帆船唯一的助航设备就是一个小罗盘。木帆船主要是靠借助风力来前进,船上虽然有“橹”,但主要作用是调整方向。因为一切只能靠风,所以顺风时,船就比较好走,速度也较快。偏顺风时,则需要调整帆的方向。而逆风时,船只就得根据潮水流向走S形了。因为要靠风,木帆船出行比较麻烦。风太大了,不能出海;风小,又走不动。

  人类最早的木帆船起源于古埃及。约在4700年前,已有木帆船航行于尼罗河和地中海。中国船只的进化史,则是从筏子到独木舟,逐渐演变成帆船。据古籍记载,伏羲氏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筏子,到黄帝时才出现舟。换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后有舟船。独木舟最迟在大约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

  独木舟之后,出现了木板船,据《中国海洋志》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造船业。

  帆出现的年代,外国可能比中国早得多,埃及方帆船出现的年代可推溯至公元前3100年。中国船舶风帆的出现年代,迄今虽尚无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风帆,认为甲骨文中的“凡”字即为“帆”,因此,商代的人可能已在船上设置帆,利用风力来行船。而且商代的纺织技术已能织出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物,那么用恰当的原料来织成帆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海南帆船与更路簿

  中国风帆的出现和使用,虽然较国外为晚,但因有船尾舵与之相配合,最迟从汉代起,就有相当成熟的驶帆技术,从而使中国的帆船能够跨越海洋,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而海南最早的帆船出现在什么年代,海南历史文献并没有详细记载。但专家通过中国对南海的首先发现,推断出海南最早的帆船大致的出现年代。

  中国对南海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杨孚的《异物志》对南海诸岛就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三国时期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我国早期史料中,“涨海”一词并不少见,它成为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其中所言“崎头”则是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研究员阎根齐说,茫茫大海,靠独木舟和摇橹船到达南沙,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中国对南沙的发现,肯定借助了木帆船这种海上交通工具,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在发现南沙中,应该有海南渔民的参与,据此推断,海南最早的木帆船,应该出现在东汉时期甚至更早。

  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但是更路簿的出现,足以证明海南木船时代的到来。

  《更路簿》又称《南海更路经》,是海南民间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

  海南渔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南沙群岛各岛群路程的远近与方向,各处水道和礁石的深浅,各岛礁地形的特点,以及航行与季风、海流和飞鸟等的关系,这些宝贵的经验集中记载在海南岛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中。

  据文昌铺前港老渔民蒙全洲介绍,海南渔民的《更路薄》是明代三宝公郑和下西洋时(1406~1433)传下来的。有学者研究指出,郑和当年极有可能请长期在南海捕捞的老渔民当海上向导,由此推测《更路簿》至少在明初已形成;而从其产生到形成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民间在宋元时代就有《更路簿》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可推断,在更路簿出现之前,海南的帆船已经出现在南中国海上。

  苏承芬,琼海潭门老渔民。他说,在没有机动船,没有导航出现之前,渔民驾帆船出海生产,全凭更路簿。每年立冬或冬至时节,海南渔民就趁东北季风扬帆南下,至翌年清明或端阳节前后,再借西南季风返航。

  一叶风帆闯南海

  “走船真辛苦,无风要摇橹,吃糜配菜脯。”这是许多木帆船船员都熟知的一首歌谣,说的便是木帆船上的生活。

  文昌老船长郑庆能,从十五六岁就开始驾木帆船、靠着更路簿闯荡南沙。他介绍说,木帆船比不了现在的大船,可以载许多生活物资,配备一些娱乐设施。在简陋的木帆船吃住都十分艰苦。出航时,根据航程准备好粮食,如大米、地瓜干等,带的“小菜”多数是咸菜脯、瓜脯、豆豉脯、咸鱼脯等。

  “船隔三寸板,板里是娘房,板外见阎王。”过去,小木帆船连遮雨和食宿装置也没有,没有播报气象的收音机,只有竹筒、火篮、向盘、摇车等助航器械的渔船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民也只敢在近海捕鱼。解放前,风暴、海盗、渔霸,是架在渔民头上的三把刀。出海捕鱼遇上风暴对当时的渔民来说是致命的,所以,渔民们都会背暴期,看风使舵,看天出海。

  在木帆船上用水也极其不便。船上水柜容量小,可储备的水并不是很多,主要用来煮饭。所以如果航程远的话,一路上就要节约用水,更不用说将淡水拿来洗澡了。

  木帆船一般配有船老大、做撩(相当于大副)、顾斗(相当于水手长)、桅尾及炊事等。30吨的木帆船一般有6至8名船员。

  对于船员们来说,“船老大”具有很大的权威。只要船老大呼喊一声,犹如军令,大家立即行动,没有挑肥拣瘦。能当上“船老大”是许多船员的梦想。但要当木帆船的“船老大”并非易事。因为在没有什么助航设备的船上,一切都得靠“船老大”超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航海知识。航行时,船老大用眼睛看岸上的山头或者岛屿的形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确定船的位置,转身也是根据周边地形来判断,船上没有海图,“船老大”一般备有一本“更路簿”,类似于现代航海指南。但有的“船老大”没有“更路簿”,或者有也看不懂,只好死记硬背了。这是当老大的硬功夫。

  郑庆能说,当年海南渔民驾着帆船,靠着海风和洋流,能行驶在西沙、南沙的确需要太多的智慧和勇气,在那种航海年代,海南渔民驾木帆船逐渐在南沙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航线。比如东线的地名有红草峙、罗孔、雹藤、鱼鳞……裤裆、铜锅和石龙等,最东作业地方可看到菲律宾巴拉望山脉。渔民给岛礁起名非常形象,如环礁形如筐,所以把环礁称为“匡”;小沙洲就是远看一条线,近看一片沙,把暗沙称为“沙排”或“线排”。这些线路只是渔民常走的主要线路,还有分支线路,通往周围各岛礁。(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a2da5ad5199b5d0b988868724a06ae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