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琼崖百年报业发展史回顾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06-17 09:06:00 0

琼崖百年报业发展史回顾——
阅读海南的沧海桑田

辛亥志士林文英画像。苏晓杰翻拍

  

吴天平收藏的1940年代《琼崖和平日报》。  李幸璜 摄

 

1940年代《琼崖和平日报》中的广告内页。李幸璜 摄

 

海南省档案馆收藏的《琼崖民国日报》。张茂 摄

 

海南省档案馆收藏的1947年的《海南商报》。 张茂 摄

 

1940年代的《琼崖民国日报》。  李幸璜 摄

 

1939年2月出版的《海南迅报》   张兴吉 提供

  

1940年代的《琼崖民国日报》。李幸璜 摄

  

日军侵琼后,强行征用位于海口博爱路海南书局的房屋和设备,创立《海南迅报》社。(资料图片)

  空间的变幻无法割断历史千丝万缕的关系。

  1913年,琼籍泰国华侨、辛亥革命先驱林文英创办了琼崖第一份报纸《琼岛日报》。从《琼岛日报》1913年创刊至今,琼崖报业史已满百岁。新闻人在百年新闻报刊上记录了历史的轨迹,让琼崖经济社会发展及变迁的沧海桑田尽收眼底。

  三声枪响,

  首份启蒙报刊被扼杀

  1914年4月2日,琼山府城第一公园(今府城工人文化宫)传来了三声枪响,击碎了夜的宁静。这一声枪响,距离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仅3年零188天。

  枪声让他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中。他在1913年创办了琼崖第一份报纸《琼岛日报》,他把倒袁运动、民主共和之风吹向了闭塞的琼岛,但却没有逃过中国报刊史上的那一场劫难———“葵丑报灾”。

  林文英的死,让琼崖百年报业史中有了一段长达五年的空白。

  从《琼岛日报》1913年创刊至今,琼崖报业史已满百岁。

  如果不是1904年那个秋天与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横滨的相识,或许琼崖百年报业史上,林文英与首份报纸《琼岛日报》的故事,不会占据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1905年,琼籍泰国华侨林文英投身革命并加入海南同盟会。随着海南一批进步学生和商人暗中聚集力量,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潜流日益激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帝逊位,袁世凯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欲复辟称帝,并向革命派展开了猖狂的进攻。孙中山立即发起“二次革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遭遇失败。

  此时,遵照孙中山的指示,林文英自泰国返琼“善后”。于1913年初创办了《琼岛日报》,办报救国。

  这份报纸4开4版,社址就在海口西门外街(今新民西路)的一间小屋里,一架六度印刷机,两三个工人,只有二号、四号铅字,个别字还欠缺。但是,在当时的时局下,其刊登的内容却大大鼓舞了琼崖民主革命人士的士气。如“琼崖反袁机关获悉,袁世凯指派死党周昭昌运数千两烟膏(鸦片)返琼活动,陈侠农率琼崖反袁军于文昌县九林铺予以阻击,当场击毙周昭昌及卫士数名,缴获烟膏4大箩及枪支弹药一批……”     

  “反袁”不仅在刀锋笔尖,林文英在任国会众议院议员期间也多次提出“请袁退位,恢复共和”等主张,但正是因为如此,袁世凯将他视为眼中钉。其时,《琼岛日报》已被封。

  1914年初,林文英将社址迁至海口南门内街(今博爱路)复创《琼华日报》。然而,1914年4月2日,袁派爪牙却在琼山府城第一公园将林文英秘密枪杀。

  《琼岛日报》从创办到停刊,不到一年时间。复刊后办报人被枪杀,让当时本就落后的琼崖报业蒙上了一层阴暗的灰影。至此,琼崖报业史出现了几年的空白。

  “这份关于民主革命思想启蒙式的报纸被扼杀后,极大打击了琼崖民主人士办报的信心。”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副教授曾庆江认为。但是,这是海南第一份为了响应民主革命需求而产生的报纸,其意义对于当时的海南不亚于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而林文英的牺牲,事实上是袁世凯发动的中国报业劫难“葵丑报灾”的一个缩影。

  新文化思潮席卷琼崖

  受新文化运动思潮影响,1918年底被誉为新文学运动旗帜的《每周评论》创刊于北京,李大钊的《新纪元》、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等都在该刊物上发表。在海南,1920年—1924年期间,以徐成章为首的爱国青年怀着改造琼崖、拯救国家的愿望,坚持办报。而海南政局受广东政局影响,广东军阀邓本殷进驻海南岛,也出现军阀宣传复古的报刊。

  1920年,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归来的琼山人徐成章筹办《琼崖旬报》,1921年4月7日创刊。这份在《琼岛日报》的旧址上创办,辗转广州、香港、海口三地,遭受桂系军阀破坏,四处筹款的报纸,打破了琼崖报业短暂的“失声”。同时,徐成章还与琼崖革命先辈冯平、符节等在海口出版《新琼岛报》。 

  曾庆江指出,此时,《琼崖旬报》在办报实力上大为增强。报社旗下设编辑、庶事(杂务)、营业三部,由从欧洲勤工俭学回琼的罗汉、鲁易等人担任编辑,主要以改造琼崖,积极传播五四新思想为主。

  1920年,粤军阀邓本殷部进驻海南。“有资料说,1922年6月粤变后,因军饷缺乏,遂施赌业,现琼岛全境杂赌盛行,妇孺相率为赌徒,全岛遂成赌国。”海南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兴吉提到,由此,当时的政局可见一斑。

  1924年,邓本殷部出版《南声日报》,宣传复国粹,主张复古,仅出版数月即停刊。而在这期间,《新琼岛报》被邓本殷部查封。

  随着国共两党合作,1926年1月,国民革命军渡琼讨伐邓本殷,为扩大革命理论宣传,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琼崖民国日报》,而它也成为了琼崖百年报业史中解放战争前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

  政局动荡报业不成气候

  “在日军侵入海南岛之前,海南作为中国边疆地区,文化相对落后,新闻传播业也不甚发达。在这期间,报纸、杂志仅限于宣传,而不是传播新闻。”张兴吉分析,在1932年的海南岛教育文化概况中,除《琼崖民国日报》、《琼崖新民日报》外,还有《文昌周报》、《乐会半月刊》两种刊物发行。当时,岛内的报刊读者更多是通过广州、香港直接邮购报刊,来了解岛内外的新闻。

  事实上,回顾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报纸,各个革命党派均有各自的文化战线,但受政局影响和办报水平限制,均不成气候。

  《海南省志·报业志》一书记载,这一时期琼崖苏区掀起了办报高潮,如《红潮周刊》、《琼崖红旗》、《海口工农兵》、《平民小报》、《少年先锋》、《团的生活》等出现。

  由于多数报刊面对基层群众宣传红色革命,报刊语言通俗易懂。在1932年第30期由中共琼崖特委在苏区出版的机关报《琼崖红旗》中,其封面用简笔画画着一位光着膀子、身穿短裤的青年男子,扛着一面党旗,正在迈步向前。

  记者曾多次寻找这一时期的报纸,但终未果。痴迷于收集地方史料的三亚文史专家蔡明康告诉记者,多年前他曾在三亚旧书摊购回一张1929年3月出版的《红军日报》,为江西苏维埃政府创办。因多次搬家,报纸丢失,仅剩下相片。记者从相片上看到,该版《红军日报》刊登“土地政纲”、“中国红军第五军第一师政治启事”等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此前由国共两党合作出版的《琼崖民国日报》被改组,报社改为国民党党部机关报。

  对此,曾庆江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总体说来报纸种类多,但发行量少,影响力有限。从报刊名上看,琼崖苏区报刊面对的读者群众多,多为宣传红色革命,但规模小不成气候。而资料显示,这些刊物多“终刊日期不详”,可能与其多为简单的土纸油印、难以留存有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也认为,由于政局动荡,且办报条件艰辛,不少报纸创办的时间较短,仅为时局需要,停刊复刊也成为常态。

  日军办《海南迅报》愚民

  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曾提出“文化霸权”理论,意为统治阶级通过文化宣传价值观,对话语权的争夺,事实上是政治势力的一种博弈。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的新闻报纸可以概括为琼崖红色报系、国民政府报系、敌对势力日本报系。

  《抗日新闻》于1939年3月在琼崖特委驻地琼山县树德乡创办,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琼崖特委的机关报。由于无法随身携带印刷器材,且物资贫乏,1939年-1945年期间,该报编辑部从海口到文昌昌洒,再到白沙后随琼崖特委转移到儋县南丰,多次在群众的掩护下坚持出报。在反“扫荡”最艰难的时期,由于外援断绝,纸张、油墨的供应无法解决,印刷人员甚至用染衣服的青靛制作土油墨。

  曾庆江表示,该报多报道革命力量的变化、国际国内战场以及揭露反动势力对老百姓的压迫为主。但这份报纸并没有公开发行,而是通过交通站免费发行至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等基层。

  而随着抗日成为时代的主流,不少原为国民党办的报纸如《国光日报》,也由共产党员渗入,宣传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对日作战,宣传持久战略的思想。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日军也将其“文化战士”安置在海口。一份中文版的《海南迅报》,一份日文出版的《海南新闻》,将“枪口”瞄准宣传日军的“功德”。在张兴吉的收藏中,有一份昭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出版的《海南迅报》。版面设置多个小栏目,有《论说》、《本岛要闻》、《中外电讯》、《市民之声》等,其报道的内容为“优待俘虏”、“米粮大量输入为市民最近快乐之好音”、“本市医药局内容之组织”等,从其内容上看多为“愚民政策”。该报2钱一份,社址最初在海口市永乐街,后移至博爱路。

  这场无声的“战争”随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结束。这一年,《抗日新闻》随着特委移驻儋县南丰,改名为《新民主报》,踏上新的战斗历程,同时,《海南迅报》、《海南新闻》退出历史舞台。  

  1939年-1945年期间,海口地区也曾出现多家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如《救亡旬报》、《救亡呼声》、《新琼崖》半月刊等。

  政治宣传转向兼顾经营

  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住海口白龙南路的报纸收藏者吴天平老人,收藏到了这一时期四份泛黄的《和平日报》、一份《琼崖民国日报》。

  海南日报记者看到,两种报纸出刊的日期均为1946年-1948年间,这一期间,正值国共两党内战。吴天平收藏的《和平日报》分为“琼崖版”和“扫荡版”,4开4版,纸张较薄,但是印刷质量清晰。在民国37年7月28日(1948年7月28日)出版的《和平日报》刊名右下方写着:土纸,每月一百四十万元,零沽五万元;洋纸,每月二百万元,零沽七万元。报纸头版为国内新闻,多为当时国共两党对峙进入白热化的时局报道,如“向冀东香河前进国军 前锋已进抵西岸城郊”;二版为国际新闻,如“就柏林危机问题,英法进行重要会谈”,三版为副刊,四版多为用简笔画画的香烟、医疗、旅店等广告。

  翻看这一时期的报纸,不难发现,通货膨胀充斥在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间。记者在民国37年7月30日的《和平日报》中看到,“抛售存米万石 平抑皖南”、“涨价声中理发的办法”等内容频频见诸报端。在该期三版中,有一个“每日市情”的小栏目,分类罗列着“洋杂”、“成药”、“牲口”等价目。其中,中华牙膏1700,中猪41000,双手53号毛巾8500、上白糖75000等物价让人咋舌。而在民国37年7月28日的《和平日报》中,同样刊登有《本市米价又告上涨》的消息。

  对此,张兴吉分析指出,上世纪40年代,海口有五六万常住人口,还有少数流动人口,对新闻报道有较大需求。《和平日报》是全国性的报纸,于1946年由国民党创办,具有军方背景,分为琼崖版和扫荡版,是一份兼顾大众媒体和政治宣传的报纸。 

  张兴吉介绍,1946年-1948年,正值国共内战,尽管广东不是主战场,但海南琼崖纵队活跃。海南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有些产品如盐、糖、槟榔,必须依赖出口广东、上海,属外向型经济。受当时政局影响,对海上安全严格管制,加上关税繁琐,土匪猖獗,经济残破,很难持续发展。加上海南岛民所用的牙膏、咖啡、炼乳等日常用品,多来自广东,形成一个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处于物价大幅波动的状态。

  “我翻阅相关的史料曾有印象,1947年6月时,广州最好的米一石(120斤)为1400万元,相当于1斤100多万元,而按照当时的标准价来算,一斤米本来仅需10元-20元,可见当时通胀猛于虎。”张兴吉说。

  同时,这一时期的广告与人们的消费需求相一致,报纸也开始从政治宣传转向兼顾经营。在民国35年10月5日(1946年10月5日)《琼崖民国日报》中,头版新闻有过半篇幅刊登广告,“黄宝散退热散”、“东亚自来血气丸”等。

  这一时期,除了《和平日报》、《琼崖民国日报》,由中共琼崖特委创办的《人民报》、《先锋报》、《群众报》也相继出现,尽管发行量每期仅在500份-1000份。同时,具有晚报性质的《世纪报》、由陈剑流私人创办的《天行报》等也曾风行一时,其副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新海南报》诞生,报业蓬勃发展 

  1950年5月7日,海南解放后第一家报纸创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琼崖区委员会的机关报《新海南报》。该份创刊号报头为时任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冯白驹题写。

  1950年代初、中期的《新海南报》,主要面向农村,突出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宣传报道。1958年,《新海南报》更名为《海南日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海南日报》逐步加强对社会主义的宣传,全面反映海南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1959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海南视察,应中共海南区党委宣传部请求,题写了《海南日报》报头。后受“文革”冲击,《海南日报》于1967年1月15日停刊,改由报社“革命造反派”联合出版《新华电讯》,每天出4开2版。3月11日,《海南日报》复刊。

  历史的车轮转到1988年,这一年的海南,迎来开天辟地的新纪元。1988年1月25日,经过40天的筹备,《海南开发报》正式创刊。这是一张应海南建省而诞生的报纸。它是国内第一家自负盈亏的民营报纸,这份为了配合海南建省筹备工作和建省后开发建设工作而创办的报纸,在当年的开发热土上,做出了许多令人咋舌的创新之举,引来全国乃至国外的关注。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后,报业的发展更是呈现一派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原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机关报《海南日报》,升格为海南省委机关报,当年5月20日,改用邓小平同志为《海南日报》题写的报名;中共海口市委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海口晚报》。各部门、各行业、各大专业院校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创办了一批专业报、行业报、企业报。据海南省文体厅统计,截至2013年5月份,全省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7家,它们是:《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海口晚报》、《海南特区报》、《南岛晚报》、《特区文摘报》、《国际旅游岛商报》、《证券导报》、《海南声屏报》、《海南农垦报》、《三亚晨报》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梳理了解放初期至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包括海南在内的新闻媒体发展脉络。解放初期,在三化改造前,国家对报业实现多元化经营,上层建筑宽松,舆论监督的批评性报道多。1950年,中宣部发布了《关于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情况通报》,明确指出,报纸的“企业化经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三化改造之后,报业多元化经营转向单一经营;确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后,报业完成事业单位管理,无限制意识形态。“大跃进”时期,假话、假新闻横行,如“粮食放卫星”等假新闻报道,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文革时期,广东仅存《南方日报》,中央只有《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俗称“两报一刊”,这一时期统称为“有报无业”的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报纸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管理,报纸具有商品属性,各个报业开始重视走好市场化道路。1990年代中后期,新闻媒体开始往产业化发展,一大批报业集团的成立是标志性事件。这一时期,都市类报纸也开始产生,新闻媒体的发展实现由多媒体到跨媒体发展。

  今天的新闻就是昨天的历史。在点击鼠标、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天下事的当今,传统报业受到互联网新兴媒体、电视媒体等的大力冲击。值得庆幸的是,多年后再回首一段段血汗凝聚而成的报业发展史,一份份泛黄的旧纸堆中我们寻找到了历史最初的模样。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a8a152cb6db6849c77dc9adb1c51401f.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