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专家解说海南清明习俗 吟诵祖训供祭品添孝道

林诗成 历史沿革 2009-04-03 00:04:00 0

    清明节又到。我们在祭奠先人的时候,是否了解海南清明的民俗文化,是否会思考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社会价值?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我省部分民俗专家,请他们为读者解读海南清明节的民俗文化内涵。

  风俗各异过清明

  海南人过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部分地区清明习俗也略有不同。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院长焦勇勤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

  在我省西部地区,如儋州等地,过清明时以人多为荣,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那些终日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清明时节,往往会在船头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护风调雨顺,后辈平安。“海南各地清明习俗之所以略有不同,是因为海南本身是一座移民岛,来自大陆各地的民风习俗在这里互相渗透,可谓五方相杂,互融共通。”焦勇勤说。

  民间祭祖吟诵祖训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焦勇勤说,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传统节日体现孝道

  清明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与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均被看做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它与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是在农耕时代形成与发展而来的重要节日。清明节通过扫墓,使得人们对先人思念的情感有了适当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人们对祖先的尊崇感与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孝道的价值观念。”符策超说。

  海南是华侨之乡,每年清明,不仅有家乡亲人进行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琼籍乡亲也纷纷赶回海南,回乡扫墓。符策超说,“在文昌、琼海等地,许多华侨都会在清明节前返回故里,缅怀先人,寄托乡情。他们往往还会带上在国外出生的子孙后代回国感受家乡文化,培养晚辈对家乡的感情。”

  “民俗一旦形成便世代相袭,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并且具有长久传承性,海南清明习俗的承袭,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焦勇勤最后说。(记者 魏如松)


责任编辑:吴文娜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c8c48b086116c04e56cb374da6a07db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