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保护海南古籍 所有人的责任

省政府网编辑部程守满 文化节庆 2012-12-10 10:12:00 0

拯救古籍·现状
保护海南古籍,所有人的责任

[!--pagetitle--]

  海南收藏家陈小松收藏了不少古籍字画。 记者张茂摄

[!--pagetitle--]

海南省目前唯一一册被纳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明徐氏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语言和文字是文明和文化的载体,而形诸于书本的古籍,更是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存留至今,不能说不是一个个奇迹。

 

  中国是世界上古籍最多的国家,这些古籍主要是指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书籍,形式多样,仅汉文古籍就有约4000万册。

 

  今年6月,海南省向社会发布公告,请热心海南文化的各界人士,主动捐赠古籍,为海南留史,以建立《海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设在海南省图书馆的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将近半年时间内,已征集到本省内300多册古籍的信息,相信还有很多珍贵古籍藏于民间。

 

  经过改朝换代和兵荒马乱的历史变迁,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综合价值,意义非同小可。抢救古籍,无疑就是抢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义务。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阅读那些与海南岛息息相关的历史古籍,依稀可以理出一条乡土文化脉络。

 

  走进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图书管理员小心翼翼地在一摞摞泛黄的线装图书中仔细清点,她翻书时的动作极轻,生怕这穿越历史数百年的文化古籍多半点损伤。

 

  在海南大学图书馆,年近八旬的周伟民教授和妻子唐玲玲同样沉醉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他们几乎每天都消磨在那间堆满了古籍和复印材料的小工作室里,头发已花白的两位老人戴着黑框老花眼镜,埋头研读、校对、著述,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文献古籍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精神文化遗产,保存着地方文化历史原貌和民族优良传统,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仍有可借鉴和利用的价值。”在《海南地方文献丛书》出版时隔5年后,今年6月,海南省文体厅制定了《海南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海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并向社会发布公告,开展民间收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再次大范围地搜救和保护海南地区收藏的文献古籍。

 

  2万余册藏于图书馆内

 

  记者从海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与古籍部了解到,截至目前,登记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的古籍约2万余册,其中,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海口市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较多,分别有1万多册和5000余册。海南省图书馆、琼台师范学校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文昌市图书馆等,也有不同数量的古籍收藏。

 

  在海师图书馆,记者见到我省目前唯一一册被纳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明徐氏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古旧的书卷上记录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诗词文章。负责古籍管理的陈老师告诉记者,海师图书馆内收藏的古籍以明代以后的刊刻本为主,目前总数为754种13237册,其来源多为原私立海南大学、海南华侨中学等校图书馆的移交和部分古籍收藏者的捐赠。

 

  “捐赠者中,以石光瑛先生捐赠的最多。”陈老师介绍,石光瑛是浙江会稽人,清末应试科举曾中举人,后在中山大学等校任教,上世纪40年代左右,石教授将一批珍贵的文献古籍赠予广东黄埔中正中学,该中学解放前夕迁往海南与海南华侨中学合并,之后,这些古籍移交至海师图书馆收藏至今。

 

  线装的古籍少有插图,一排排黑色铅字洋溢着墨香。通常情况下,馆藏的古籍有很多保护措施,例如设置专门的书库,控制恒温恒湿,以及防虫、防火、防盗等,并且,古籍阅览室的开放服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有需求查阅古籍者,应提前说明来意,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取书,古籍仅供室内阅览,不得外借。

 

  在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与古籍部副主任王冬梅告诉记者,总体而言,我省古籍保护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是很多图书馆不具备古籍的收藏条件,无专门的书库和书柜等,破损古籍的修复则需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辅助工具,目前海南懂得修复古籍的专业人才很少。

 

  关于古籍破损的程度,国家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例如文化部2006年发布实施的《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中,根据文献古籍酸化、老化、霉蚀、粘连、虫蛀、鼠啮、絮化、撕裂、缺损、烬毁、线断的程度不同,将破损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破损,其中一级破损程度最为严重,通常需要整册揭裱修复。目前,我省馆藏古籍发现破损的通常以三级和四级居多。

 

  民间散落约300余册

 

  与图书馆较大规模的收藏不同,此次民间收藏家登记在册的文献古籍数量寥寥。记者从省图书馆获悉,截至10月底,民间登记的文献古籍仅300余册,且多数分散。

 

  在海南大学教授宋静敏的家中,记者见到两套不同时期版本的《礼记集说》、一套晋代王羲之亲笔书法的拓本、一套明代的《学庸集注》和一套光绪年间的《近科元魁集成》。据说,这已是相对比较集中且价值较高的收藏了。

 

  宋教授说,收藏文物古籍可以追寻历史真相,可以品味不同的人生,其乐无穷。而同样热衷于收藏字画古籍的陈小松先生,更是为自己的藏品精心打造了一间收藏室,一幅幅字画、满满一面墙的书籍,加上古色古香的书台和传统的笔墨纸砚,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令人沉醉。

 

  不过,在陈小松看来,海南民间收藏者对文献古籍的保护现状并不理想,一方面是收藏者缺乏保护修复的意识;另一方面,民间收藏家缺少古籍装订、修复和保存的专业知识,例如海南气候潮湿易生虫蛀,不少人便会使用樟脑丸来驱虫,“事实上樟脑丸有酸性,易使纸质发脆,不利于长期保存”。

 

  因此,有收藏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普查登记文献古籍的同时,应放开“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申报评定的条件,让更多民间收藏单位和个人的藏品进入被保护的行列;另一方面,省古籍保护中心可适当开展一些科普讲座或展览等,以便普及古籍保护和收藏修复的常识。

 

  在此次古籍普查的过程中,收藏者陈小松还有另外的收获。他向记者介绍,虽然古籍普查登记并不只针对和海南相关的文献资料,但也会有这部分珍贵的古籍出现,书目一旦进入统一管理的平台后,寻找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

 

  保护珍贵古籍任重道远

 

  事实上,在所有登记在册的文献古籍中,与海南相关的地方文献的确十分稀缺。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詹长智分析认为,明代以前,海南的古籍印刷业比较落后,少量以“作坊”性质出现的民间印刷印制量本就有限,历经岁月的冲刷和历史的动荡,现今保存下来的数目更是不多。明代以后,随着文化繁荣发展,海南岛上读书人增多,收书藏书的氛围渐浓,开始有一些文人留下著作,例如丘濬的《大学衍义补》等,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更多珍贵的思想和材料。

 

  詹长智说,海南地方文献主要包括三块内容:其一,是历朝历代描述海南岛的地方志书,例如《琼台志》等;其二,是海南学者研究著述的文章,例如丘濬、海瑞等人的著作;第三,还有移居在海南的岛外学者所留下的诗作、文篇,如苏东坡在海南时的诗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研究海南的视角和文献资料。

 

  但可惜的是,这些涉及海南的珍贵文史材料很多都散落在岛外。目前海大图书馆古籍部从广东、上海、北京,甚至日本、台湾、欧美等地复制影印了大量海南地方文献资料,在不少研究者看来,这些复制品虽不是古籍范畴,但同样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海师图书馆,陈老师还向记者介绍了利用珍稀古籍的现代方法:例如再生技术,即用复印、抄写等方式,大批量记录和呈现古籍善本的内容;缩微技术,即用摄影的技术,呈现古籍善本的原貌;还有古籍善本的数字化,即将现有的古籍扫描,再经电子合成等数据化处理后,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文数据库,通常可以光盘和网上浏览的方式呈现,例如《四库全书》数据库等。

 

  “网上数据库不仅可浏览古籍善本原貌,还可阅读流畅的文本文档内容,而且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不过,从市场和文物收藏的角度来考量,电子版本自然远不及纸质原版。”陈老师坦言,就目前情形而言,搜寻和保护海南珍稀文献古籍任重而道远。(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见习记者 李婧)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2f964258256f98ea7978d91a8e23355c.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