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文化节庆 2022-02-15 23:50:00 0

正月十五,人们称之为元宵节或灯节,古称上元节、元夕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新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这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五公祠景区里,市民游客有序闹元宵赏夜景。记者 汪承贤 摄 (资料图)

明朝琼州左所诗人兼书法家杨碧曾说:“满城罗绮飏香风,闹看星球火树红。”

海南的年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喜庆团圆的活动从除夕夜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所谓“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海南人称元宵为小年(年仔),赏花灯、放天灯、猜灯谜、唱大戏、舞龙狮……元宵节成为海南过年热热闹闹的“压轴戏”。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细分起来,海南各地的元宵习俗,各有相似又各具特色,海南各地的元宵习俗是怎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海口府城·换花表情意

每逢元宵夜,海口的府城就沉浸在花的海洋、情的暖风中,这就是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

府城元宵夜之盛景古有记载——“郡人各张灯高架,旁突于通衢,巧奇百出”,百姓“远近聚观,儿童走卒歌舞欢呼不绝”。明代海南卫指挥副使王弘触景感慨:“海南僻在一隅,人情如此,亦足以见太平气象。”

当年,府城作为琼州府驻地,每年农历元宵总举行灯会,花灯竞放之夜,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老少便出门赏灯。海口府城的“换花节”原为“换香节”,据载起源唐代贞观年间,当时没有路灯,人们为了夜行方便,手里都拿一把点燃的香烛用以照明,路遇没有香的人便送他几支。有时偶遇朋友,也用香烛互相交换,互相说几句祝福的话语,由此演变成了海南岛上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考虑到香容易引起火灾,人们渐渐发现花更能代表心意,又轻巧灵便而且还能免掉在人挤人中被香烛的火苗烫伤,于是就大力提倡用鲜花代替香烛和青树枝叶。


姐妹换花祝福。记者 汪承贤 摄 (资料图)

从此,每到农历正月十五,不分民族、年龄的大批人潮便会涌到府城来参加“换花节”。卖鲜花的摊点一个接一个,姑娘们和小伙子们手上拿着鲜花,如果在进行的路上,遇到心仪的异性或朋友,或者看中了另外一个人手中的鲜花,就会主动迎上去,提出与对方交换各自手中的鲜花,相互祝福。互换鲜花之时,双方都彼此互道祝愿之词。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往年换花节,市民会在街头换花互送祝福。记者 刘洋 摄 (资料图)

“换花节”恰好再现元宵节古时模样,成为传统的情人节。茫茫人海中的青年男女手持鲜花,遇到意中人勇敢向前,礼貌问候交换心意,表达美好感情。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松懈的情况下,琼山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元宵节不组织、不举办任何形式的线下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在元宵节当天推出“线上换花抢红包小游戏”、“琼山文化过大年之网上来换花”等线上活动,将线下的换花民俗传向“云端”,引导广大市民游客线下不聚集、线上赏民俗,欢乐闹元宵,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

文昌·元宵结伴去“偷青”与“送灯”

元宵夜如果你在文昌的菜地外面看到有人正在悄悄地采摘蔬菜,可不要大呼小叫。其实,这是当地流传多年的元宵习俗“偷青”。

每逢农历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们可以暂做一下"贼","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

这种习俗的由来已不可考,民间传说纷纭。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在旧社会,穷苦百姓热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讨个"生财"的"彩头",过上一个"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渐渐形成了"偷青"的习俗。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蔬菜长势好。记者汪承贤

到现在,习俗演变成年轻人打着灯笼走上山坡去“偷青”。“青”同“情”,在年轻人看来,这一天的行动可以"偷"来一年的好运,"偷"来桃花的运、姑娘的情。如果小伙子喜欢谁家的姑娘,平日里又害羞不敢表白,就会抓住这个晚上去她家的菜地"偷"几把菜。这样,这一家姑娘就知道有小伙子爱上她了。而小伙子回家把"偷"来的菜交到妈妈手里,告诉妈妈这是谁家的,妈妈也会知道儿子喜欢上谁了,然后不动声色拿"偷"来的菜做一顿美味大餐给姑娘家送去,一方面是表达节日的祝福,另一方面也是对女方家做的一个表态。

提示:“偷青”需适可而止,不要打着“偷青”习俗的口号,伤了菜农们的心。

除了“偷青”,文昌还有“送灯”的习俗。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是春”。文昌人把元宵送灯看作是春节的继续,“灯”与“丁”同音,送灯寄意“财丁兴旺”。每当元宵夜幕降临,乡村便热闹起来,人们掌着一盏盏花灯,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市民在选购花灯。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客户端拍客专栏摄影师 张光煌 摄

琼海·元宵节赛肥鸡

多年来,琼海博鳌乐城就有元宵节举办肥鸡比赛的独特民俗,据说是由明代祭祀城隍爷的祭礼演变而来。每到元宵节,在青石砖铺就的老街两旁,各家门口都摆出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只泛着油光、让人垂涎欲滴的水煮鸡,由村里乡贤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夺魁肥鸡。

肥鸡嘴里叼着鲜花,脖子挂着项链,象征美好生活。谁家的鸡最肥,说明谁家会养鸡,也是最勤劳的象征,自然会得到乡亲尊敬。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赛肥鸡活动。记者 袁琛 摄

临高·人与木偶共起舞

临高元宵节有演木偶戏的习俗。木偶戏,又叫“公仔戏”,海南在元代已出现手托木头戏。公仔戏的公仔(木偶),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公仔戏艺人在后台整理木偶。记者 苏靓 摄

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公仔戏,以琼剧唱腔与表演为基调,在人物上与琼剧一样也有生、旦、杂、丑等角色之分。临高木偶戏的特点是“人偶同演”。舞台不设布幛,演员化装与木偶同时登台合演,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互为一体,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的剧种。临高木偶戏据说最早源于当地村民祈求平安而演出的一种戏。

定安·艾粑才是主角

“定安艾粑飘出椰香浓”,元宵吃艾粑,是定安各地的传统。艾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等。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剥掉外面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地咬一口,黏黏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清清的椰香。艾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丰收和欢乐,友好与情谊。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艾粑。新华社发 石农兵 摄

万宁·二龙闹元宵

“元宵灯会”是万宁市元宵佳节的传统节目,人们在灯会上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如十八罗汉、雄鸡起舞、观音座莲孔雀开屏等,同时更能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表演。每年的万宁元宵灯会上,总有两条长达几十米的巨龙翻飞。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舞龙。记者 陈元才 摄

一条是出自万城镇西门社区的西门青龙,一条是出自万城镇宾王村的宾王红龙,相传西门青龙为龙母,宾王红龙为龙公,青龙比红龙体形稍大。万宁的舞龙文化在海南享有盛名,万城镇宾王村被誉为“海南龙乡”,西门青龙和宾王红龙也经常受邀出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笠饭也不缺席

在屯昌、琼海和文昌等地,元宵节还有吃笠饭的习惯。这是用野菠萝叶或者椰子叶编织成各种形状,再注入大米蒸熟的小吃。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说,枕头状寓意高枕无忧,生活舒适;元宝状寓意财富,表示财源滚滚;小鸡状则代表吉祥如意,事事顺利。

涨知识!原来除了换花,海南元宵节还有这些习俗
笠饭。记者 陈卫东 摄

在海南话发音中,“笠”叫“lap”,跟英文的“love(爱)”的发音相似,让人光是念着名字,就感觉出这道小吃的与众不同。除了闰年闰月吃,外嫁的女人要送笠回娘家,望父母健康平安;起新灶要做笠,寓意家门兴旺,烟火常在;新家入宅做笠,表示入宅大吉;出远门要带笠,祈求平安,还填饱肚子;平常日子也可以送笠,表达一方为对方真心付出和祝福。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12cd8af8ba8cea6cd37911fd7346b16b.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