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海南故事

它们的名字叫海南

潘雪茹 海南故事 2016-11-14 10:11:00 0

[!--pagetitle--]海南柳莺。

[!--pagetitle--]海南虎斑鳽。

[!--pagetitle--]海南山鹧鸪。

[!--pagetitle--]海南孔雀雉。

  文\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又是一年冬天到,又有大量的候鸟南迁琼岛过冬。海南虎斑鳽、海南孔雀雉、海南柳莺、海南山鹧鸪,这些冠以“海南”的鸟类,海南人听起来是不是感到很亲切?

  生物界对物种的起名,有着一套规范、体系和标准,但既然名字里提到“海南”,总会引起相关人群的兴趣和关注。

  姓“海南”的动物还真不多,尽管限于各种客观条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难见到学名里有“海南”的动物,但它们却确确实实存在。它们或是在海南岛发现的,或是海南岛特有的种类,每一个名称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每一个物种的学名,往往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这其中有着一套规范的命名体系和标准,细致而严谨。但如同我们的姓和名一样,不少物种学名的背后,通常也会巧妙隐藏着命名者的“心思”,或者,会牵出一段很久很久以前的有趣故事。

  比如,遇到以“海南”为姓的动物物种,不知你在感到亲切的同时,是否还会在心中闪过一丝好奇:咦,它是在海南被发现的吗?还是海南人发现的?或是只有海南特有?

  说实话,和你一样,海南日报记者也有这么一串问号,所以这篇文章选取了几种姓“海南”的动物,一窥它们名字背后的故事。

  海南虎斑鳽

  今年9月底,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有人在小镇的客运站附近发现一只海南虎斑鳽,形单影只,飞行受困。幸运的是,后来它被当地的林业执法人员救了下来并放生。

  “海南虎斑鳽”——是一个具有标识性的名字。117年前,在海南,英国人在五指山上采集到这种鸟的第一个模式标本,“海南”之名由此而来,又称为海南夜鳽、海南鳽。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海南虎斑鳽目前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均有发现踪迹,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我省再无确切的海南虎斑鳽发现记录。”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驻海南自然保育主任卢刚介绍说,与其他选择开阔水域作为生境的水鸟不同,海南虎斑鳽主要栖息于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溪流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属于夜行性鸟类,一般在晨昏出行觅食,白天多隐藏在森林中,鲜少有成群活动。

  它就像夜间的独行侠,鲜少露面。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关于海南虎斑鳽是否灭绝的争论还曾引起过国内外的关注。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海南虎斑鳽的“轮廓模样”不难被认出: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并藏着少许白色斑点,颏部、喉部和前颈为白色,中央有一条黑线直通到下喉部。而且,在繁殖期,它非常惧怕人们打扰,一有异常响动,便将脖子伸得老长,警惕地张望。

  卢刚分析,海南虎斑鳽这些年在海南“销声匿迹”,未有发现记录,一方面是因为海南虎斑鳽种群密度较低,数量不多不易发现,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海南对该鸟关注度不高,观鸟人群暂未发现其踪迹。

  海南柳莺

  论起“知名度”,海南柳莺不比海南虎斑鳽低。

  “海南岛有3种特有种鸟类,海南柳莺是其中之一,另外两种是海南孔雀雉和海南山鹧鸪。”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海声介绍说。

  这是一种体型娇小、羽毛漂亮的鸟儿,在尖峰岭等地的密林中,如果听到清脆、尖细而有节奏的鸣啭,循声觅去,仔细瞧,或许就能找到它们的身影——鼓着金黄的小肚子,炫成一团,在高大的乔木枝叶间蹿跳,一会儿钳在细枝桠上细足站成“丁”字,一会儿钻到绿叶后“捉迷藏”,如同其他柳莺的活跃,却因为金黄的胸、腹和翠绿的翅背而显得特别……

  海南柳莺名字的由来,背后有着跨越时空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只海南柳莺在吊罗山被采集,但当时采集者并未发现这是一个新种。直到八十年代,柳莺标本被瑞典学者皮尔·阿尔斯特罗姆(Per Alstrom)与厄本·奥尔森(Urban Olsson)注意到,他们通过对比其它标本和实地考察,最终在1993年将海南柳莺确定为新种并发表。

  如今,那份在吊罗山采到的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标本采集日期是“1962.04.20”,采集人一栏写着不详。这只“沉睡”了54年的海南柳莺,灵动的身影和清脆的歌声不再,羽翼仍可见黄翠之色,跨越时间后,它和同伴们终于拥有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名字。

  虽然柳莺科种类较多,外形特征相近,性格活泼,野外观察和准确辨识难度较大,但在一些鸟友的观鸟名单中,海南柳莺的名字常会出现,作为海南特有种,它颇具吸引力。

  目前,海南柳莺已列入《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受到保护。

  海南新毛猬

  “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派遣考察队到海南岛进行兽类的调查与采集。考察队在海南的西部和中部进行了为时约两个月的野外工作,获得了将近600号兽类标本,其中有七八种或亚种系该岛兽类的新记录。此外,还采获七个食虫类标本,经作者研究比较,认为是一新属物种……”

  这段描述引自一篇发表于57年前的论文,文中所提到的“新属物种”,即是海南新毛猬;而进行“研究对比”的是著名的脊椎动物学家寿振黄先生,他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标本采集者汪松先生一同将新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59年03期《动物学报》上。

  海南新毛猬是一种身上没有刺的猬科动物,嘴部尖而长,本种是食虫类较原始的一中猬,毛的颜色呈鼠灰色,稍带棕黄色调;这种长得有点像田鼠的夜行性动物,仅分布于海南岛,多栖息在海拔较高的热带雨林、热带次生林中,常在杂木林下或乱石堆中活动。

  有资料显示,人们发现的海南新毛猬分布点有尖峰岭、吊罗山、白沙、琼中等地。但目前,关于海南新毛猬这一种群及生态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对于本种的确切分布范围、生活习性和种群现状,还有待深入的种群生态研究。2013年,鹦哥岭科研团队申报并启动了海南新毛猬生物学研究项目,主要是为了揭示新毛猥的物种特征。

  “实际上,海南岛还演化出众多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特有亚种,它们也都具有继续分化成独立物种的潜力,同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与海南柳莺一样,值得我们去特别关注与保护。

  有专家表示,作为一个岛屿,海南岛有着形成特有物种的绝佳条件,由于海南岛与大陆分离,动植物与原来相邻的大陆有密切联系,但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使得岛上的一些动植物又独具有“个性”,十分难得。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hngs/4b6e6c9030395c20c96bb7df2bd6f06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