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凤凰镇—— 海南穆斯林的吉祥家园

林芷羽 历史沿革 2013-06-09 10:06:00 0

 

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酒店

 

  宝岛之南,在三亚市凤凰镇聚居着一个独特族群——中国回族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俗称穆斯林,登陆海南已有千余年,在凤凰镇(原羊栏镇)生息繁衍也有数百年;在海南黎苗回汉四大民族中,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体系尤其别具一格。

  经过数十代开垦和经营,三亚回民实现了伊斯兰的本土化,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起落,清真寺却依然耸立,穆斯林传统顽强地生长于斯;他们努力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色,坚守着自己的生活和信仰,同时坚守一种文明,越来越为世人瞩目。

  “海上丝绸之路”舶来的民族

  “海上丝绸之路”,东起中国的泉州、广州、徐闻等港,沿着海南岛东西海岸进入南洋,顺着东南半岛海岸穿过马六甲海峡,通达南亚、中东、东非等环印度洋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贸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融合的重要途径……穆斯林就沿着这途径来到海南;三亚因为地属海岛最南端,拥有几个优良港口,形同“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门户。

  盛唐时期,正逢伊斯兰教在中亚兴起,阿拉伯民族作为最早的穆斯林完成了领土扩张,建立起庞大帝国,便急欲同东方的大唐帝国建立贸易关系;当时陆上丝绸之路经常受到突厥人骚扰,两个帝国又都掌握了大船制造技术,“海上丝绸之路”便得到了空前繁荣。

  当年,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茫茫大海上扬帆东行,披星戴月,在与沿途各国贸易的同时,伊斯兰也传播到了各地;沿途民众陆续加入到经商队伍,共同将伊斯兰带到中国,海南岛就在这时有了穆斯林活动。这些被称为“蕃客”的穆斯林,一部分在海南定居下来,这就是海南回族最早的来源。

  到了元朝,蒙古统治者调遣了大批西域士兵戌守南疆,被称为“色目人”的这个群体以回族居多,他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大陆来到海南,很大一部分人留了下来。明朝永乐年间,回族宦官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行进的路线仍旧是“海上丝绸之路”;为了方便与沿途伊斯兰国家相处,在海南及南洋各港口留下了大量回族水手和工匠,很多人又融入到海南回族中。

  明朝中期穆斯林迁入海南达到鼎盛,当时在越南南部有个占婆国,其族群为马来人的一个支系,于东汉末年聚集占城建立政权,因为与海南隔海相望,便一直有舟船往来;明代中后期,在越南吞并占婆国的过程中,大量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举家逃难而来,在海南岛沿海开辟了很多聚居地;由于他们大多皈依了伊斯兰,海南穆斯林人数从此倍增,最多时达到20万。凤凰镇大约就在这时有了清真寺,回民们在此建立村庄,建立起穆斯林的吉祥家园。

  盛极而衰,清朝乾隆年间,云南发生了回民起义,遭到清政府残酷镇压,海南回族受到极大牵连,各地回民便不断有人迁离,十年间迁离海南者达10万之众。咸丰年间,因为“海富润事件”,又有3000多人移居南洋。后来由于避战、谋生、经商等,回民陆续迁离海南,分散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留下来的,很多地方回民已融入到当地的汉族或黎族中,到清末海南只有凤凰镇还有回族;到1949年,凤凰镇回族人口已只有1700余人。

  海南穆斯林的早期活动遗迹

  海浪抹去了商旅的痕迹,海沙淤塞了繁忙的港口,冲刷不去的是早年穆斯林在这块土地上扎下的深深脚印。在三亚一带,先后发现了梅山、干教坡、番岭坡、土福湾等四大古墓葬群,其墓葬形式和一些碑文承载着大唐及以后各朝代信息,是海南穆斯林发展的重要物证。

  地名是研究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海南岛沿海大量带“番”的古地名就是回民曾经生活的例证。如海口的蕃营,琼山的蕃诞村,黄流的番塘,陵水的番人坡,万宁的番村;儋州的番浦;三亚最多,有番邦、番人塘、番园村、番人井、番人田、番坊里……

  大旦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当年聚居着大量穆斯林,位于崖城镇临川河出海口;如今港口淤塞,帆影桨声已经消失,穆斯林的身影远去,只有宽阔的河床让人依稀感觉当年的盛况。在万州的太阳坡,民国十年还有清真寺遗留;儋州的峨蔓村、乐东的黄流、崖城的港门等地,都散落着回族先民生活的痕迹。此外,环海南各商埠遗存的明清建筑,多为南洋风格,隐约也能找到伊斯兰痕迹。伊斯兰文物最集中的当属凤凰镇,清真古寺中存放的乾隆古碑,就是当年穆斯林活动范围和生活状况的实证,这里居住的回民本身就承载着海南穆斯林的一切信息。

  海南穆斯林最坚实的栖息乐土

  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占城人乘舟楫横越海峡一批又一批到来,选择三亚河中游的临海地带作为栖居地,建起称为“所三亚里”的村庄。在这里他们既能在海滩上结网打渔,又能顺着三亚河扬帆出海,保持了他们的渔业传统。后来日本人占领海南,在“所三亚里”修建机场,大批回民被迫迁至三公里外的羊栏,形成今天回民聚居的两个村子,即“羊栏”一带的回辉村和“所三亚里”演变成的回新村。

  “羊栏”是凤凰镇的旧名,因为此地羊群多为圈养而得名,后来升为乡镇建制,两个回族村庄均编入其中。清朝中晚期,黄流、九所、梅东、大蛋、陵水、藤桥、红沙等地回民纷纷迁至羊栏,汇成海南唯一的穆斯林聚居地;经过建国后几十年发展,三亚回民如今已达8000余人。

  由于占婆国后裔构成了海南回族主体,他们的语言则属于南岛语系中的马来语支,在迁徙过程中融入了柬埔寨和越南的土语,结合部分海南方言和黎话,最终形成今天三亚回族的独特语言。1990年在此曾有抽取血样进行DNA调查,确定了他们与马来人的近亲关系,其中90%的回民还有中东民族的基因。

  失落的传统——

  探寻穆斯林民居建筑

  在凤凰镇的回辉下街和回新村老街,还可以看到上世纪存留下来的回民老宅,其风格就沿袭了早期海南穆斯林的建筑传统,它们大多已倾颓或弃置不用,行将退出人们的视线。这些民居多为平房,大多与海南民宅没太大差异,但门窗上方却少不了阿拉伯箴言;有些门窗上沿为拱形,缀饰有流线花纹,部分屋顶的中心主梁上,向下一面雕刻着一行阿拉伯文字。

  海南建省后的上世纪90年代,回族村庄开始出现混凝土高楼,伊斯兰风格的拱形门窗、流线廊柱得以广泛运用;由于小镇当年的纯净朴素,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始绽现。

  2002年,凤凰镇政府曾下文要求凤凰大道临街建筑均建成伊斯兰风格,激发了那年代建筑的审美自觉,圆拱和尖拱造型被广泛引用,穹窿顶开始出现,白、绿、蓝等素净色彩构成小镇的建筑主调。此风格若由表及里融入灵魂,定能打造出一个极具人文色彩的风情小镇。但镇政府的控制力度有限,地方政策也缺乏延续性,此后数年小镇民房疯狂扩张,却基本没有遵循此规则,加上三亚各小镇建筑后来集体采用土黄色调,令这个最具个性的小镇面目全非。

  如今,即使正在兴建的回民私宅,也没有汲取民族风格的积极性了。但寺院建筑除外,譬如在建的西北寺伊斯兰学校就刻意追求中东风格,尖拱门窗及其它伊斯兰元素让人耳目一新,当然这种照搬模式也很受非议。

  由于凤凰镇的伊斯兰传统,海坡一带的少数酒店也汲取了伊斯兰元素,刻意追求细节雕饰的繁覆,大量采用圆穹尖拱及流线造型,让体量庞大的建筑焕发出浓郁的中亚海湾情调。

  清真寺,

  扑面而来的伊斯兰气息

  在凤凰镇,最地道的伊斯兰建筑当属清真寺。凤凰镇如今共有6座清真寺,是中国清真寺最密集的地方,其中有3个清真寺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的成化年间。

  最初的清真寺,多以中式古典殿堂风格为主,有些还是草棚结构,礼拜的功能依旧完备。但传承下来的三个清真寺在文革期间被摧毁殆尽,现在见到的清真寺均为近20年来修建,大致呈现出两种风格。一种以东方为体,细部突显伊斯兰情调;如回辉清真北大寺、西北寺,以及回新清真南寺等,其建筑多为琉璃瓦、坡屋顶,西北寺还建成了重檐歇山式,若不是通身贴满瓷砖,定是一番古色古香情韵。另一种追求原汁原味的中东风格,如新落成的回辉清真古寺、清真东寺、回新南开清真寺等,其中心礼拜大殿建成穹顶,四角为宣礼塔,流线垂檐……伊斯兰气息扑面而来。

  即使两种风格,也多是交相融汇,琉璃瓦铺陈在主体建筑中,尖拱形状和星月标志无处不在。到每天的晨、晌、晡、昏、宵等五次大礼时,村民们纷纷赶往清真寺做礼拜;劳作的人们或家庭妇女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向着麦加方向默默祷告。清真寺的诵经声,随着宣礼塔的广播向四周扩散,定期回旋在凤凰镇上空,这时的天宇也变得澹泊澄静。

  衣食住行——

  都在真主的注视中

  走在凤凰镇大街上,随处可见头戴白帽的回族男子、头披盖巾的回族女子。如今男子戴白帽已没有严格要求,但年满9岁的女子一定要披上盖头。上年纪妇女的盖头多为传统的黑色或白色,青年女子的盖头则色彩明艳,在阳光下引人注目,走过时呼呼生风,有一种特别的飘逸。

  回民的着装大多追求素淡,妇女要求长衣长裤或长裙;但上年纪的妇女习惯穿向右开襟的深蓝色粗布上衣,有时还罩一件黑色围裙,这其实就是海南岛西南渔民的传统装束,因为有些回民是从这些地方迁徙而来。

  回民饮食一直坚守着穆斯林传统,不以猪狗及一些凶猛动物的肉体为食,肉类动物必须由回族人宰杀,一定要见血,除鱼类外一般不食自死动物。牛肉粉、椰子饭、酸菜鲜鱼汤……都是凤凰镇最吸引外地食客的回族美食。

  打渔是回民的传统,集体拉网已成为三亚湾一道人文景观。晚霞中、椰风里,不时能听到他们的拉网号子。穆斯林有着天生的经商头脑,三亚的水晶、珍珠等旅游产品多为他们经营;披盖头的回族妇女更是生意能手,海滩上、街巷中、市场里,随处能看到她们兜售商品的身影,因为里外操劳,培养成回族妇女的坚韧品格。

  坚守——

  三亚回族的信仰与风俗

  穆斯林的最主要的节日为古尔邦节,其次是开斋节,分别在回历十二月十日和十月一日。三亚回民都以过年的心情迎接两个节日,小孩子一般都会得到红包;凤凰镇的古尔邦节更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类似体育竞技,到清真寺比赛诵读《古兰经》,街坊中不是就有亲友来串门,欢笑声在凤凰镇荡漾开来……

  作为穆斯林,三亚回民心中坚守六大信奉: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后世、信前定;行动上也坚持“五功”:“念、礼、斋、课、朝”。宗教信仰已成为三亚回民的精神支柱,数百年来除文革受到冲击外,宗教仪式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如今经文研习都引用阿拉伯原文,通过与世界各地穆斯林的文化交流,其教义和行为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国际化。

  走在回辉、回新各街区,随处可见一个个简陋的敞篷式学习场地。晚上或其它休憩时间,真主的信徒们就从四周的民宅聚集到这些被椰子树遮蔽的场所,寺院学者为大家讲解起宗教知识和行为规范。

  三亚回民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穷人家孩子都能得到捐助上学;除国家正规教育外,从3岁幼儿园开始还要学习一些阿拉伯礼拜用语。每个清真寺都附有清真学校,有些还设有女子学校;正在兴建的西北清真寺学校,楼高十余层,建成后均用于回族子弟教育。这些伊斯兰学校也接收外地学生,他们学有所成,有些回到家乡后在当地清真寺担任阿訇,完成了宗教传播。

  凤凰镇,形同海南的伊斯兰博物馆,如何凝聚其气质、丰富其内涵,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也需要地方民众的自觉参与;作为海南唯一的回族地区,我们盼望它拥有更完美的发展之路。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lsyg/3a3400b8980a3939a9011d3d0e6ae51e.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