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保亭:黎苗文化的坚守者

胡玉迎 文化节庆 2012-08-21 15:08:00 0

 

莲锦灯柱、船型屋商业街……在保亭,处处可见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观。于伟慧 摄

 

  七仙岭云雾缭绕,保城河水流淙淙。

 

  在海南的市县中,它的县城也许不是最美的,更不是最繁华的,但绝对是最具有黎苗特色的。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灵魂出窍的旅游,没有旅游的文化是魂不附体的文化。”采访中,保亭县委书记郑作生常说起的这句话让记者感触颇深。在保亭,从建筑立面、街头雕塑到黎锦技艺、竹木乐器,到景区黎苗歌舞,再到嬉水节,黎苗文化深深地融进了旅游,而旅游也给黎苗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带来了丰厚的回馈。

 

  保亭人是黎苗文化的坚守者,也是黎苗文化的受益者,而受益者又成了更坚定的守护者。

 

  政府主导 黎苗文化植入旅游

 

  从东线高速路进入保城镇,你会先经过一座门———保城门。门顶7个宝葫芦凝聚了美好的七仙传说,门上的琉璃瓦、青石板砖、民族图案,所有的元素都在向你传送一个信息:你要访问的是一座民族山城。

 

  来到七仙广场旁,保城河畔,一座巨大的蛙王花岗岩雕像便呈现在你眼前。雕像高8米、重千吨,名为“旺蛙”。雕塑综合了青蛙与蟾蜍的形象,融汇了黎、苗、汉等民族关于蟾化龙、蟾雷神等多种艺术原型,含有好运、育儿、益寿、富足、祥瑞的吉利符号,寄托了黎苗同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登上与“旺蛙”隔河相对的3层楼高的建筑“和坊”,莲锦灯柱、七仙廊桥、水车、河栏、绿化带等一一收入眼底,黎苗图案和标志性建筑让人目不暇接。

 

  县城西部的一座小山上,则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甘工鸟塑像,诉说着美丽的传说:一对年轻情侣为了追求真爱,化作甘工鸟,双双飞翔在七仙岭上空。

 

  和坊的北面,还有一条长达1.2公里的民族风情街,不仅能让游客观赏黎苗风情,还具有休闲、购物、餐饮等功能。

 

  政府主导的黎苗文化元素植入行动,深入到了城镇建设的诸多细节。采访中,保亭邻县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在保亭县城,连防盗网上都有黎族图腾,让他很羡慕。其实,早在2010年,保亭就启动了县城主要街道建筑的立面改造,保城东西河5300米沿河护栏也一改旧貌。车行保城,黎苗文化元素会从车窗外一一掠过。

 

  城市建设之外,节庆活动更是植入和展示黎苗文化的大平台。年年嬉水节,今又嬉水节。

 

  在每年的七仙温泉嬉水节,100支火药枪齐向空中发射,100只龙鼓敲起来,100面龙被挂起来,100面龙旗舞起来,气势颇为壮观。这一节庆自2000年创办以来,逐步形成了民族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民俗活动和民族文化大比拼四大板块,参与的民众从第一届的约2000人到上届的数万人,影响力越来越大。嬉水节也跻身“中国十大著名节庆品牌”,成为弘扬黎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浓郁的黎苗风情让人流连。一位外地游客感叹,保亭简直就是一座活体的黎苗文化博物馆!

 

  企业运作 黎苗文化变身资本

 

  这里,黎族“婚礼”几乎每天举行,黎苗乐曲每天响起,黎苗舞蹈每天跳起;这里,还可以体验到黎锦编织、陶器制作、黎酒酿制等。这里是位于保亭的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

 

  记者到槟榔谷采访时,适逢一支从重庆开过来的车队。由于景区停车位已满,这6辆车只好停在路边空地上。他们来过海南多次,但这次是利用暑假带孩子过来体验黎苗风情的。

 

  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槟榔谷景区年游客量达100多万人次,而理想的收入反过来为景区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弘扬黎苗文化提供了市场驱动力和经济支撑力。景区副总经理黄长俊介绍,自1998年开园以来,槟榔谷投入景区建设及黎苗文物抢救与保护的资金达2亿多元,还成立了我省首家非遗保护基地。景区不断发展壮大,占地面积从开始时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509亩。目前,景区正在重新征地,计划扩建到1200多亩。

 

  离槟榔谷不远的保亭三道镇什进村,还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这一项目由投资方免费为村民盖小楼房,并让村民分享酒店客房的收益。目前,大部分村民已搬入自家小洋楼,一期6栋别墅型酒店也已竣工,准备下月开业。届时,游客来了,就住在黎村里,接受黎族村民的服务,观看黎族民俗表演,体验黎族村民的生活方式。这一被称为第四代旅游产品的模式在体验和保护黎苗文化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得人们对它的前景寄予厚望。

 

  对于富有市场敏锐意识的企业来说,黎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观赏的资源,还是一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事实证明,从保护、开发、收益到再保护,在企业的这套运作模式中,黎苗文化令人欣慰地走进了一种发掘和保护的良性循环中。

 

  保亭新达达黎族织锦公司的发展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靠黎锦研究与销售,公司增强了发展实力,8月22日嬉水节前,公司的工厂将搬入保城镇风情一条街上的铺面。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购买黎锦,还可以观赏到黎锦生产全过程。公司负责人相信,这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空间。

 

  民间参与 黎苗文化融入生活

 

  在槟榔谷景区,八音表演队中有3名队员来自新政镇毛文村八音队。毛文村八音队远近闻名,在每年的三月三八音比赛中,它都进入前三名。

 

  队长黄开章告诉记者,毛文村八音队组建的历史有几十年了,队员有十几名,都是村里的农民,年纪从20多岁到60多岁。他们平时忙农活,有空时就聚在一起吹拉弹拨,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可以业余创收。

 

  在保亭,每个乡镇都至少有这样的一支八音队。八音本是从汉族地区传进来的,但经过“黎族化”改造后,演奏的是传统的黎族乐曲,乐器也逐渐演变为以富有黎族特色的竹木乐器为主。

 

  通过为农村红白喜事服务和走进景区,这些八音队获得了坚实的生存空间,也让我们看到了民间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黎苗群众自觉自愿的行为,因为它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保城镇番道村,编织黎锦不再是枯燥的营利行为,而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在这座城中村的村口,省级黎锦技艺非遗传承人周秋梅带着她的弟子们,在门前铺上几张编织袋,席地而坐,快乐织锦。门外车水马龙,市井喧哗,门前的她们则沉浸在经纬的世界里,似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而专心织锦的她们也成了一道景观,引得路人和游客驻足观赏。

 

  从2003年开始,周秋梅便有意识地在村里免费开设不定期“黎锦培训班”,培训村里的年轻女孩。目前,她的徒弟越收越多,村里靠黎锦出售获得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

 

  民间的力量不可小觑。黎族竹木乐器的收藏者、改进者和传播者黄照安,收集乐器100多种,拥有鼻萧改良、椰乌创制等4项专利。在保亭及邻近市县的景区,都有他的徒弟在从事器乐表演。

 

  在保亭,民间八音队有18支,黎锦村有10个,乡村民间艺人达260多位。

 

  黎苗文化进县城、进景区、进百姓生活,让保亭的“旅游饭”越吃越香。2009年,保亭游客量64万人次,两年后的2011年,就剧增到了23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也从2009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亿多元。今年上半年旅游收入已达1.7亿元,全年有望突破3亿元。

 

  保亭县长彭家典表示,保亭将继续依托民俗文化,以及雨林、温泉和南药资源,“构建生态文明健康县,打造黎苗文化品质城”。(记者 吴清雄 李科洲 于伟慧 邵长春)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017ac38bcbebfa4ead83987ae0f038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