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透过楹联看“八公”

胡玉迎 文化节庆 2012-06-18 15:06:00 0

  楹联是传统文学的一朵奇葩,鼎盛在清,弘扬在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五公祠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历来是人们瞻仰先贤的场所。文人墨客在唏嘘感慨之时,往往诉诸笔端,在“三祠一园”留下不少名联佳句。

 

  五公祠中共有30多副楹联。这些楹联既是五公祠历史渊源的见证,又是五公祠人文内涵的积淀;既是祠庙文化的遗产,又是精神文明的教材。有的缅怀先贤,有的激励后昆;有的回顾历史,有的展望未来;有的春秋笔法,有的微言大义。所有楹联都积极向上格调高昂,没有一副消极颓废精神萎靡。读后往往令人荡气回肠,心潮难平。

 

  缅怀苏公出佳联

 

  苏公祠、五公祠、两伏波祠和琼园,并称“三祠一园”。据海口文史专家、海口博物馆原馆长邱达民介绍,“三祠一园”原挂有不少木刻楹联,可惜历经岁月几度沧桑,大多残剥、散失,更有甚者,经十年浩劫荡然无存。五公祠修复开放后请名家重书,付之镌刻者为数不多。已故海南文博老前辈麦穗先生根据有关资料及抄本校勘,将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来所刻的楹联一一录出,供后人查考。

 

  苏公祠殿堂柱上楹联原有两副,现在只余一副,堪称绝对:“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

 

  此联作于民国四年(1915年),为琼崖道尹朱为潮所撰。因年久受损和“文革”破坏,1980年由书法大家、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麦华三重书。

 

  眉山是苏轼的故乡。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并称“眉山三苏”。苏轼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海南儋州时,路过这里,住了10多天。三年后遇赦北返,又在此小住几日。此地留下苏东坡的重要遗迹,其才华气节、道德文章及其平生功业可见一斑,确实“能开眼界”。明快之笔,给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以明快之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为下联开路。

 

  “眉山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个席位,正如朱德元帅诗中所吟“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样的家庭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这里的“眉山”单指苏轼个人,“何人可配”这一问,既肯定了“眉山”的地位,又激励了后人。回应上联,让人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驰骋。

 

  邱达民认为,全联寥寥十二字,涵义之广、蓄意之深,可谓妙在其中。而其平易之中见峻拔,通俗之中见哲理,撰联人可以说是文学高手。

 

  苏公祠殿堂柱上原来还有一副楹联,可惜现已不见,也是联中上品:“读公书近四十年,追溯宗盟,源远浑忘流派别;离吾乡约二千里,仰瞻遗像,风微弥觉感人深。”

 

  撰联者佚名,此人研读苏东坡着述将近40年,认为寻根问本,源远流长,同出自儒家学说所派生,可见其尊崇孔孟之道,也是苏东坡的崇拜者。同时点明苏东坡家乡与自己的家乡相距“约二千里”。邱达民推测,此人可能是海南人氏。在微风拂面之时,瞻仰东坡遗像,倍觉其人品、学识、业绩感人至深。“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的共同心声跃然纸上,对苏公的崇敬、怀念之情溢于词表。读罢令人神往、催人感悟。全联远近互衬、动静相辅、情理交融,堪称佳作。

 

  名联绝对颂五公

 

  在整个“三祠一园”中,五公祠的楹联最多,对五公都评价甚高,极其崇奉。

 

  “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此联现木刻于五公祠海南第一楼一楼殿堂柱上。撰联者对五公凛然正气和卓越贡献表示赞赏和敬仰,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是五公祠中不可多得的名联绝对。

 

  此联由清举人潘存所撰,1980年麦华三重书。潘存是海南文昌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考中举人,供职户部主事,与都中名士交游甚广。尤其精研汉魏六朝碑板,工于书法,声名远播,为日本鉴藏家所推崇。光绪九年(1883年)辞官南归,在书院讲学。光绪十八年(1892年)筹建溪北书院。雷琼道台朱采重其德才,与之交情深厚,特请其撰书此联。

 

  联语说,唐代末期,外忧不断内患接踵,唐王朝日趋衰落,令人感慨、喟然兴叹。宋王朝的日子更不好过,钦宗、徽宗父子双双做了金人俘虏,高宗虽在临安即位,却屈辱苟安,醉生梦死。在国家危难之际,忠贞之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却为昏君和权臣不容,被贬谪海南岛。五公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读罢此联,令人义愤填膺,扼腕长叹。

 

  可是,五公身处逆境,面对严酷的现实,并不悲观、消沉。他们或设教授徒,讲学明道,传承文明;或披肝沥胆,力斥权奸;或以死抗争,慷慨成仁。他们“道契前贤”,为海南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海南第一楼正是崇祀他们之所在。五公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不仅年年岁岁“在此楼中”,而且世世代代在人们心中。

 

  五公祠海南第一楼一楼殿堂柱上还有两副对联,其一:“于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处南海中别为一郡,望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这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东学使徐祺来琼巡考时撰写此联。1981年8月著名书法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重书。苏公和五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自唐宋以来已成定论。在万里之外的天涯琼州,留下他们的重要遗迹,瞻仰之余,更觉其耿耿忠心可昭日月。

 

  上联从时间的角度,认定对苏公和五公的评价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下联从空间的角度,指出在烟云聚散的海角天涯,苏公和五公的一片赤忱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全联跨越历史时空,从广度、深度上作了凝练的概括,气势磅礴,意境深邃,不失为上乘之作。

 

  楹联寄语催人振奋

 

  五公祠里除了缅怀先贤的楹联,还有不少寄语后人振奋精神继承先贤遗志的楹联。如海南第一楼一楼殿堂柱上的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此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此联系朱为潮所撰。1980年9月由国学大师、中山大学教授容庚重书。五公为国尽忠,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宋代名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五公襟怀的真实写照。但愿人们来到海南第一楼瞻仰五公,最好的纪念就是弘扬五公精神,才不辜负先贤本意。“群才奋起”是全联的点睛之笔,辞简义赅,感人肺腑,催人振奋。妙哉!壮哉!

 

  还有两伏波祠里的一对名联:“一代英雄,两间正气。”这是民国四年(1915年)名为张芹的人撰写的。西汉的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东汉的后伏波将军马援,先后举兵南征,平息岭南一带叛乱,设置九郡。联语说,两伏波将军功勋彪炳,威名显赫,不愧为一代英雄。他们的凛然正气可昭日月,长留天地之间。全联运用白描的手法,既勾勒出名将的形象,又表现了英雄的风骨。寥寥8字,却是呼之欲出的传神之笔。

 

  而1994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学者、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更是给五公祠留下了难得的墨宝,现今题刻于五公祠外长长的院墙上和海南第一楼大门两侧。联语为:“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

 

  上联缅怀先贤,庄严肃穆。一个“气”字,力透纸背,给人浩然正气之感,五公的英烈形象呼之欲出;下联激励后昆振作奋发。一个“潮”字,波涛滚滚,展现出长歌激海潮的壮观画卷。展望未来,弘扬五公精神的“海南潮”必将世世代代川流不息。此联为五公祠增色不少。

 

  清新脱俗琼园妙对

 

  琼园里有浮粟泉,泉台上有篆书石刻对联一副,保留完好,亦属文物珍品,联语为:“粟飞藻思;云散清衿。”

 

  撰联人为叶汝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琼州知府。上联意为:俯视浮粟泉,水面如镜,状似粟粒的小泡时而轻悄地喷冒,令人雅兴逸致油然而生。下联意为:仰望长空,万里无云,广袤高邈,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联语意味深长,使人领悟到静观自得的真谛。篆法雄奇古劲,使人想起苏东坡的孤忠亮节。

 

  洗心轩大门有副楹联,篆刻,给人清新脱俗之感:“一水可曾将耳洗,纤尘绝不上心来。”此联亦为朱为潮所撰。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岛,路过今美舍河边,发现此处有泉水,便指凿双泉,分别起名洗心、浮粟。后来洗心泉湮没,只剩下浮粟泉。此联藏“洗心”二字,上联妙在“将耳洗”,保持耳根清净,不为庸俗、肮脏的东西所玷污;下联好在“不上心”,保持平和心态,摒弃邪念私欲,就不会为嚣攘的尘埃所侵袭。

 

  当前,五公祠新一次扩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今年五公祠管理处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邀请国内最著名书法大师,重书祠内楹联和一些匾额,提升五公祠文化品位。”海口市博物馆馆长、五公祠管理处负责人张健平说。五公祠内的楹联在不久的将来会美丽绽放。(记者 胡续发)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81bcd778de92ac91327627674443085d.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