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五公祠:修缮中找寻文明

胡玉迎 文化节庆 2012-04-23 17:04:00 0

  现代的五公祠内的祠堂建筑,从宋朝时就有了,以后的历朝历代经过多次修缮、重建,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内涵也在千百年的演进中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雷琼兵备道朱采创建五公祠时,便基本奠定了五公祠宏大建筑群的规模。经修缮重建后的五公祠,可谓历代官绅贤达集体智慧的结晶。

  走进五公祠,很多游人被深深震撼。这片海南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弘、古朴庄重。除了三组主建筑苏公祠、五公祠、两伏波祠,还有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拜亭、东斋、五公庙、龙王庙等房屋建筑,琼园内外还有粟泉亭、浮粟泉、洗心轩、碑廊、游仙洞、莲池等园林建筑。

  最早遗迹距今900多年

  五公祠内最早的遗迹,要追溯到900多年前。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岛,路过今美舍河边,发现此处有泉水,便指凿双泉,分别起名洗心、浮粟。五公祠内最早用来纪念苏东坡的遗迹,便是这两处泉井了。时任郡守承议郎便在泉井上建一亭。三年后,苏东坡遇赦北归重经此地,受请为亭命名“泂酌亭”。

  海口文史学者冯仁鸿在《琼崖史海钩沉》中说,当年苏东坡携幼子苏过途经此处,曾“借寓于金粟庵”。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可以推断在双泉尚未开凿时,就已有了金粟庵。

  浮粟泉、泂酌亭的开凿、建起,使得琼州百姓纪念宋代文学巨匠苏东坡有迹可循,有处可去。因此,现在的五公祠从那时起就有了纪念性的建筑,但仍没有像庙宇、祠堂那样的真正意义上具有祭祀性质的建筑。

  五公祠内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祠堂建筑,是南宋时期的东坡祠。梁统兴《琼台胜迹记》说,琼人建祠纪念苏轼由来已久,宋时此地已就东坡读书处建东坡书院,院中设有东坡祠,祠中有东坡石像。至元代,东坡祠已成为名闻海内的旅游胜地,当时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题“东坡书院”匾额,至今犹存。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琼州府认为,将东坡书院设在东坡祠内不便学子读书,于是将东坡书院迁往城西门外街,腾出的地方用于建设东坡祠的附属建筑。如此,东坡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琼州知府蒋琪主持对东坡祠的维修,并改称“二苏祠”,以祭祀苏轼及其幼子苏过。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琼州知府谢继科又将东坡书院迁回这里,并改名为“粟泉书院”,使祠堂与书院有了合二为一的功能。

  清初顺治年间,琼州府同知马光对二苏祠也进行过大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雷琼道台程莹将二苏祠改称为“苏公祠”。从此,苏公祠的叫法延续至今。

  清代对五公祠最大规模的扩建

  五公祠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扩建,是100多年前的事。此次扩建,也奠定了如今五公祠的基本面貌。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雷琼兵备道朱采主持扩建五公祠,耗资2万余金,最终于3年后的光绪十五年完工。朱采是主管海南岛军务的武官,却文韬武略,精通书法。五公祠一楼的“五公祠”和二楼的“海南第一楼”匾额,便出自他的手笔,写得大气磅礴,可见其功底之深。

  这次扩建,在原先苏公祠的基础上,又精心挑选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五公作为祭祀、纪念对象。这些贬官都是对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也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功臣。

  虽然他们谪居海南的时间长短不一,长者十余年,短则在琼仅仅3日。人们建祠堂纪念他们,并不因其在朝的职位高低,或在海南居留的时间长短,而是因为他们的忠义、功德。

  一般来说,建祠设庙旨在祭祀、纪念先人。作为驻守海南岛的军事主官,不惜劳精费神,耗费巨资,热衷于祭祀五公,难道仅仅是为了祭祀而祭祀吗?在海南大学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员阎根齐看来,选择五公尤其是南宋的四位抗金名将作为奉祀对象,特意建海南第一楼,有着复杂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不断蚕食国土,处在南部边陲的海南岛一直是列强觊觎的目标。身负守疆重任的朱采在五公祠落成2年后,即光绪十七年(1891年),又不惜重金大规模兴建了秀英炮台。可见,这位雷琼兵备道是希望通过对南宋抗金英雄的祭祀,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海南将士保卫疆土热情、激励后人的目的。

  为什么将五公祠命名为“海南第一楼”?

  海南史料没有留下记录。有人说这应该是当时海南岛上最高的楼房。但是阎根齐认为,在此楼建成时,可能岛上的许多楼房都高于它,如海口市老城五条街的骑楼多建于清末,有的高达三四层。有人说它是海南建筑时间最早的楼,此话也未必准确。早于此前,海南就已有了楼阁式建筑,如琼州府城镇琼台书院的奎星楼,就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高大雄伟的鼓楼也早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就有了。

  既然祭祀的是唐宋时期五位对海南有功的名人,此五公虽官场失意,却带来了中原文化和科学技术,促进了海南的文明进步。更重要的是,五公都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他们的功德无愧“第一”。

  总体上看,五公祠总体建筑特征既有岭南文化风貌,又体现了南洋风格。但从建筑布局上,却一改海南古代祠堂常见的那种前有山门,后有前堂、拜亭,最后是大殿、左右两边是厢房的形式,只有一座楼房独居其中。史书虽未记载原由,但阎根齐推测,朱采在大规模兴建五公祠前,院内其他建筑早已存在,尤其是苏公祠已经位于这片建筑群的核心地带。古人很讲究前后次序,也十分注重对先人的文物保护。所以,五公祠只好在苏公祠旁另选新地。这样,也使得五公祠与苏公祠紧密地结合,这片建筑群更显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气宇轩昂。

  苏公祠规格高设计考究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一场无情的台风将苏公祠夷为平地。直到1886年雷琼兵备道朱采始建海南第一楼时,也对包括苏公祠在内的其他建筑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

  苏公祠坐西北朝东南,依河坡走向而建。大门和正堂都建在高台之上,从大门到正堂,前低后高,逐级递增;一对大木门移至六檐栿下;两边的山墙呈“八”字形,门外南北两侧是高大厚重的墙壁,墙上涂朱红漆;门前摆放一对抱鼓石和两对貔貅。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祠堂所祭之人身份的尊贵和规格之高。

  踏进苏公祠,一尊苏东坡玻璃钢像最是吸引眼球。而抬起头更有惊喜发现:内脊檩上从北向南墨书“旨·大清光绪十五年季冬月谷旦钦命雷琼道嘉兴朱采督建”的大字格外醒目。百年过去了,墨迹仍不褪色,字字清晰依旧。其中的“旨·大清光绪”和“钦命”几个字还用朱红漆着重书写。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给苏东坡这样的历史名人盖公共祠堂奉祀纪念,地方官员必须逐级上报,最后由皇帝亲自批准。祠堂的建法与规格都有严格界定,不可僭越规矩。

  而祠堂的正堂,单檐歇山墙,前面无墙空敞,整个祠堂宽敞明亮。祠堂的屋顶上用灰布筒板瓦顶,滚龙琉璃瓦扣脊,龙首鸱吻,这也是祠堂规格较高的标志。

  堂内的木构架是七架抬梁式,仍然遵循了朝廷规定的规格。架椽屋分心用四柱,乳状蜀柱,方板圆檩。堂内除四根金柱外,每边还各有四根圆木立柱,整个建筑共用16根圆木立柱,将屋顶高高撑起。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典型的“墙倒屋不塌”的木构建筑,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手法。它将承重中的梁架、蜀柱、椽檩等接触部位,全都用榫卯扣合,可使整个建筑屋顶不用一钉一绳,就使各个结合部位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具有坚固、抗震的性能。

  民国时期迁来两伏波祠

  民国四年(1915年),琼崖道尹朱为潮又主持对五公祠进行维修。

  在官职更迭如走马灯似的时期,仅在海南任琼崖道尹不足两年的朱为潮,却对五公祠的维护与修复,表现出了特别的热情。他在当年初夏,发动海南官绅捐银数千元,对海南第一楼进行了第一次维修,并移建两伏波祠,添建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使得五公祠的规模更大。

  朱为潮在维修、扩建时,做了一件大事。他将祭祀两伏波将军的祠堂从海口龙岐村,迁建在昭忠祠原址上。昭忠祠是清代嘉庆年间从府城迁来现在的五公祠内的,主要供奉海南历代阵亡将士。道光十二年(1832年)秋,昭忠祠被强台风摧毁。

  从苏公,到五公,再到两伏波将军,五公祠内供奉、祭祀的8位贤公从此稳定下来,直到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按照有关文物保护和维修政策,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多次对五公祠进行维修,力争修旧如旧。

  如今的五公祠总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现分两个区,其中有古建区和新馆区。古建区内有两伏波祠、拜亭、苏公祠、山门、五公祠、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东斋、五公庙等房屋建筑,琼园内外有浮粟亭、浮粟泉、洗心轩、碑廊、游仙洞、莲池等园林建筑共20余处。

  当前,五公祠的新一次扩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五公祠承载着厚重的海南文明,糟蹋不得,专家论证不成熟时,我们宁愿不动手。我们必须抱着敬畏文明的心态,对历史负责、对海南人民负责。”海口市博物馆馆长、五公祠管理处负责人张健平说,目前已经召开过多次专家论证会,争取在扩建中实现本土特色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大交融。

  又一次修缮,又一次寻找文明之路即将开始。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c570b02e5cbd75d061bd85886e2239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