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人文 > 文化节庆

琼人精英共创私立海大

省政府网编辑部程守满 文化节庆 2012-11-12 14:11:00 0

[!--pagetitle--]
 私立海南大学校门。 
 [!--pagetitle--]
 私立海大学生在课堂上。 
 [!--pagetitle--]
 大学桥


  私立海大创校纪事

  在海口市滨海大道北侧,得胜沙附近,曾有一处椰影摇曳、风景静美的“椰子园”。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也曾经是海南第一所高等学府———私立海南大学的原址。

  今年是私立海南大学诞生65周年,这所1947年创建于抗战胜利后的海南高等学府,在筹备之初就集结了韩汉英、宋子文、梁大鹏、陈序经、颜任光、范会国等一批文武商医之精英及大陆政经学界人士的力量,海内外琼籍华侨多方捐款,成为琼人所共创之教育事业,从1947年至1950年,学校虽存仅三个学年,却掀开了海南高等教育发展史的扉页。在这里,曾有来自全国18个省区的400余名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在这里,曾有一批接受过美、法、德、日、意等国高等教育的优秀教授精英执鞭讲坛,在琼人教育史上抒写了璀璨的篇章。回望历史,也是为了瞻望美好的未来。

  1947年11月8日,在海口市得胜沙附近的椰子园中,一派热闹景象。许多穿着中山装的男青年和穿着旗袍的女青年在园中来来往往,他们带着不同省份的口音,却有着同样蓬勃的朝气,谈笑风生。这一天,海南第一所高等学府———私立海南大学正式开学,共有400余名省内外学子负笈来此就学。

  当年,正是在一股强烈的乡土意识及使命感的牵绊下,这所南陲学府历经艰难,在无数海南乡亲华侨的群策群力下,在风雨飘摇的中国历史转折期呱呱诞生,成为海南高等教育发展史的肇端。

  400余位名人联合发起

  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日军占据长达六年半之久的海南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央政府打算在琼建省,加快建设海南。而创设海南大学的提议也初始于此。

  事实上,早在1934年,身为海南乡亲的宋子文便曾提出建设海南的方案。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而搁浅。抗战后期,眼看胜利在望,留在重庆后方的琼籍人士便掀起了一股建设家乡、创设大学的热潮。

  为何会在民生凋敝的社会状况下,提出创设海南大学?据创始人之一梁大鹏记述,原因有二:首先,为作育人材。海南曾在宋明时期有过灿烂的社会文化,但进入近代之后一直没落,乃至停滞不前。如果不从文教着手,“社会方面无从确立,精神力量无从发挥,各级人手也无从储备”。

  其次,为专门研究。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海南大学可为热带及亚热带病理学、植物学研究提供基地和实验区,填补国内空白。

  1946年6月9日,海南籍革命元老陈策广邀同乡集议,决定成立“私立海南大学筹备委员会”,选出以陈策、黄珍吾、韩汉藩、梁大鹏等人为首的十二名筹备委员,并在广州、海口两地设立筹备处,加紧创校工作。

  原籍琼海的台湾学者王万福曾亲历海大创立过程,他在回忆文章中特别提到,为了扩大影响力,筹备委员会联络了445位当时的政学军商界名人为创校共同发起人,其中不乏孙科、宋子文、傅斯年、罗家伦等名人。在这400多位发起人中,非海南籍人士只有95位,而以宋子文、陈策、王俊、韩汉英、颜任光、范会国、梁大鹏等为首的海南籍社会精英多达350位。

  如今翻阅这份长长的名单,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海南籍人士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中不容小觑的地位,也可以清晰感受到一份同心同德、倾力创校的爱乡热忱。

  海内外人士捐款捐物

  为了尽快办学,在筹备委员会成立的同时,向香港及南洋琼籍侨胞募捐的活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

  据史料显示,当时的募捐目标是国币268亿4千万元(折合美金143.875万元)。在林少波、韩汉藩、云盈波、梁大鹏、颜任光等人奔走下,一笔笔捐款雪片般从海内外飞来。截至1948年海大董事会成立时,已收到捐款国币1045亿元,以及港币、美金各4万多元。

  据梁大鹏回忆,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南同乡慷慨解囊,捐出法币7500万元用于购买38部校工厂所用的机器,是当时最大的一笔捐献。

  而作为校董,旅泰巨商云竹亭(1884—1959,文昌籍,时任暹罗中华总商会会长)在募款过程中出力甚巨,可惜的是,由于泰国政府阻挠,当时泰国琼侨捐献的部分款项未能汇回国内。

  除了向外募捐,本岛的琼籍人士也纷纷出钱出力,或捐赠珍贵书籍仪器,或协助海大取得校址。

  身为校董之一的韩汉英,为海大捐赠了大批图书。这批书当时从贵州转运广东再转运海南,为海大中文系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海南名商周成梅无偿捐出了私人开办的海南医院,作为海大医学院的实习医院;琼海中学与琼山县捐出两处农场共600亩,作为海大的试验农场……

  此外,由于椰子园此前是日海军司令部所在,抗战胜利后被军事单位接管,多得陈策、韩汉英、王俊等琼籍军事要员奔走斡旋,最终获得琼崖办公室主任蔡劲军同意,将面积为500亩的椰子园定为海大校址。

  定址办学波折重重

  按照当时中央政府的行政规定,私立学校必须经过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开办,否则不准招生。但由于建校心切,私立海南大学董事会于1947年秋成立后,未经立案,即于当年11月8日招生开学,到第二年5月才拟妥文件,申请立案。

  这个当时看似并不严重的程序问题,却险些让刚刚成立的海大失去办学资格。

  此时,宋子文、王俊、颜任光三人分别亲函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详述特殊环境下不得不先成立而后备案的苦衷,并指出海南大学将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王俊(澄迈籍)的书函写得尤为恳切,文情并茂:“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病象有二:曰多数大学集中三数都市;曰学术研究缺乏分工合作。弟等创办海南大学于琼崖,正为针对二时弊……且本大学为琼崖人士群策群力,艰苦经营之最高学府,除着重热带性学科之研究外,负有协助政府建设新琼崖之特殊任务……当并琼崖三百余万同胞所共寄之希望也。”

  1948年9月7日,教育部准予立案,但要求修改某些条文措辞。1948年12月17日,海大董事会经由广东省教育厅再次呈交备案材料,至此董事会立案问题算是完全解决了。但对于海南大学本身的立案,教育部仍不肯放松审查。

  1949年6月,教育部派督学阮康成赴海大视察。阮康成视察后,于8月1日提交一份详尽报告,其中6点评语十分重要。我们也可从中窥见当年海大创办初时的一些不足之处和闪光点。

  (一)经费不足。阮康成发现,私立海南大学的资产,如农场机器等未能发挥正常的创收作用;不少学生来自农家或交战区,经济来源一旦断绝便无法缴纳学杂费;而暹罗华侨认捐的50万元港币,受暹罗政府所阻,无法寄回祖国。

  (二)校舍须改扩建。私立海南大学所在的椰子园,本是日伪据点,因此六七十栋校舍都是日式木房,地方狭小,不敷应用。

  (三)图书仪器待添置。当时私立海南大学的图书仅一万余册,其中多数为文学类,社科类书籍很少,字典、百科全书等尤其缺乏。而仪器方面,仅够普通实验用,研究性工作无法开展。

  (四)扩大本岛招生数。阮康成指出,当时的私立海南大学学生以外地人为主,本岛学生仅占四分之一。因此他建议,应设法多收本岛学生及华侨子弟,“以宏设校初衷”。

  (五)应重农医发展。当时海南岛急需人才,尤以农医最为迫切。因此阮康成建议,应着重发展农医二学院。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及数学系仅学生一二名,形同虚设。阮康成提议,不如暂时停办。

  (六)教员严格称职。阮康成写道:“该校名教授虽不多,然其专任教授皆住校内,尚能称职,对于教学及管训诸端,均能严格办理,实属难得。”

  当时的教育部长杭立武阅后批曰:“海南地位重要,在两年内有此基础,殊可嘉尚,惟设备仍应充实。对学风及学生素质,应特别注意。俾养成良好风气。”于是,1949年8月中旬,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

  据台湾学者王国璋回忆,他曾听梁大鹏副校长说过,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私立海南大学校董宋子文,有一次返校视察,当飞机飞临海口上空时,他指着海大校园对一位美国贵宾说:“This is my university.”可见他也以创设海南大学为荣。(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 冰)


海南人才服务网(微信号:WeiLai-YQF)

助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
海南亿企发商务有限公司
代办人才落户,代办工商执照,代理记账,商标专利

•海口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五指山南路国瑞城写字楼南座1202室

电话:0898-88332593

邮箱:52235227@qq.com

 

•三亚公司

地址:海棠区陶然湾1栋

电话:0898-88810199

邮箱:52235227@qq.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nhlw.cn/lsrw/whjq/f7d13c12346768b3c420900939482e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 网站地图 |

网站备案号:

琼ICP备19000951号-14 | 琼ICP备19000951号-20

Powered By 海南在线资讯平台 海南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